最後一頭猛獁是一本2018年出版的圖書,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最後一頭猛獁
- 作者:沈石溪、弈朧
-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53666815
最後一頭猛獁是一本2018年出版的圖書,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最後一頭猛獁是一本2018年出版的圖書,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內容簡介本書屬於《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精讀酷玩系列》,以文學的筆觸向小讀者講述了各種各樣的史前動物求生、覓食、繁衍的故事,全書配有全彩色手繪插圖,適合8~12歲...
最後是脂肪,猛獁象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層,背部的脂肪甚至堆積得像駝峰一樣。為了在冰天雪地里尋找食物,猛獁象還演化出獨特的鏟雪構造,那就是長3至5米,且極度彎曲的象牙,個別雄性猛獁象的長牙甚至扭結在一起,而它們的頭顱也長成圓頂狀的“尖腦門”,以支持沉重的長牙,這樣的構造可以讓猛獁象很快地推開地面...
長毛猛獁,最早出現於40萬年前更新世中期的西伯利亞東北部,長著厚絨毛,針毛可長到近1米。勾狀象牙基本被用作武器,可能也適用搜尋雪層下的牧草。1806年,在西伯利亞發現第一具猛獁象屍體。在西伯利亞東北部近海的弗蘭格爾島,有地球最後的猛獁象,絕跡於3700年前。進化 已知最早的猛獁是上新世時的非洲猛獁,生活在...
猛獁象源於非洲,早在晚更新世時分布於歐洲、亞洲、北美洲的北部地區,尤其是凍原地帶,體毛長,有一層厚脂肪可隔寒,夏季以草類和豆類為食,冬季以灌木、樹皮為食,以群居為主。存活於480萬年到4000年前的上新世時期。最後一批西伯利亞猛獁象大約於公元前2000年滅絕,那時正好是埃及建立金字塔的時代。從猛獁象的...
長毛象(Mammuthus primigenius)又名真猛獁象,是哺乳綱長鼻目象科猛獁象屬下的一種動物,身披長毛,體形高大,存在於冰河時期,是已有絕滅象中最著名的一種,體型與亞洲象差不多,但後腿短,整個體態向後傾。早在一兩萬年前,它們分布於歐亞大陸及北美大陸北部。源自於俄羅斯的古字mammut,意思是地下潛伏的事物,...
象祖,古象的意思,通常指大象的祖先或基因序列中列為象的物種,古代或有一定年代留存下的象牙製品通常我們會稱為“象祖”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它身高體壯,粗壯的腿,腳生四趾,頭特別大,在其嘴部長出一對彎曲的大門牙,它們比今天的大象大兩倍左右,重達8-10噸。最後一批猛獁象大約於公元前2000年滅絕。
”肯內特說,“我一直覺得疑惑,沒有這些設備他們是如何追蹤並幹掉最後一頭猛獁,最後一隻美洲駱駝的?我覺得這個推測不合理。”如果人類濫殺理論不能成為合理解釋。那么真相到底是什麼?早在上世紀90年代,保羅·馬尤斯基就曾在格陵蘭島冰蓋上採集證據。他在冰蓋上挖了一個深邃的洞,取出的冰層樣本可以追溯到20萬年...
披毛犀冰凍的屍體不時可在西伯利亞發現,雖然上面經常缺少毛髮或犀角,但最後人們終於發現兩者同屬一物。這些奇怪的犀角非常扁平,看起來就像是木板,只是其中一面有磨損跡象,因為它們會在地面上左右擺動頭部,這可能是為了清除雪。披毛犀的遺骸在歐洲各地都有發現,只是它們顯然未能遷移到愛爾蘭或北美洲。原始洞穴壁畫也...
鼻角的相對大小比現生和絕滅的大多數犀牛的鼻角都大,而與板齒犀和雙角犀的相似,但在形態上更窄。隨著冰期在280萬年前開始顯現,西藏披毛犀離開高原地帶,經過一些中間階段,最後來到歐亞大陸北部的低海拔高緯度地區,與氂牛、盤羊和岩羊一起成為中、晚更新世繁盛的猛獁象-披毛犀動物群的重要成員。
大約在距今3000萬年前的漸新世晚期,始祖象沿著三個方向發展,一支是恐象,一支是短頜乳齒象,第三支經過長頜乳齒象、劍齒象等階段,最後進化到現代象。恐象沒有巨大的象牙,但下頜骨卻有一對向下彎的大牙,頰齒的齒冠由兩個尖的脊組成。它是從象的原始類型中分化出來的一個特殊旁枝,曾經生活在歐亞大陸和非洲...
極少數情況下,即使有村莊能夠抵擋住一波戮獸,也無法保證能堅持到最後,因為散布的恐慌只會引來更多襲擊。除此之外,人們對戮獸生物仍然知之甚少。第一季vol.1第6話中,Pyrrha Nikos(皮拉·尼可絲)向Jaune Arc(強·亞克)解說,元氣(Aura)是這個樹𣎴子世界中人的靈魂具現;但是沒有靈魂的戮獸則是“空寂之...
在恐象也是所有象類的老家非洲,它們最後的成員——博氏恐象(Deinotherium bozasi)仍然保存著相當的數量,一直延續到100萬年前的中更新世。化石證據表明,這種恐象和從能人到直立人人類曾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甚至在我們的老祖宗發展到直立人階段後還與它們打過長打100萬年的交道。不過,在人類發展出能殺戮...
陸地動物學中,專指體重在40千克—45千克間的哺乳動物。雖然,稱作巨獸,但其實這個定義中包含了許多並不算大型的生物,典型的例如:白尾鹿、袋鼠等。考古學 但在考古學使用中,更多地用來指代更新世普遍存世,但在最後一個冰川時代滅絕的大型哺乳動物,如猛獁象、巨型袋鼠等。大型動物 人們也常用其指代存世的較大型...
一次,門靜禪師外出講經,從外地帶來兩株杏樹苗,栽在寺院前的菜園內,最後成活一棵。經過門靜禪師的精心培育,這棵杏樹4年開花,5年結果,8年便進入盛產杏果期。杏果酸甜、味美、個大,是杏中極品。門靜禪師將成熟的杏果採摘下來,供奉諸佛,故起名“供佛杏”。最新發現 2019年1月新發現20餘個160萬年前草原...
就在人類還未理清分類的混亂之時,在人類的獵食、收集皮革、家養馴化之下,斑驢已走向了滅絕;最後一隻野生斑驢大約在十七世紀七十年代末期被射殺,世界上最後一隻捕獲的斑驢則與1883年8月死於阿姆斯特丹的阿蒂斯.馬吉斯特拉(Artis Magistra)動物園。澳洲小兔猼於1890年滅絕;昆士蘭毛鼻袋熊於1900年滅絕;聖誕島虎頭鼠於...
地質年代中生代的第三個紀,也是中生代最後一紀。白堊一詞來自歐洲西海岸白堊沉積層。開始於1.37億年前,結束於6500萬年前。恐龍歷盛而衰;被子植物出現,硬骨魚類和軟體動物繁盛。本紀末,恐龍等均絕滅,標誌著中生代結束。白堊紀晚期,被子植物大為增多,鳥類和高等哺乳類陸續出現。恐龍自三疊紀出現到白堊紀滅絕,...
三角龍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之前最後出現的角龍類之一。三角龍的近親雙角龍與牛角龍、以及遠親纖角龍也生存在同一時期,但它們的化石較少被發現。雙角龍與牛角龍可能屬於三角龍。祖先 專門收集古動物遺骸的加拿大化石公司在加拿大艾伯塔省與美國蒙大拿州交界地帶以南的米爾克河附近發現了一副較為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
讀到這裡,我們會突然感到,詩的第1節中接連四個問句是怎么引起的呢?可能是參觀博物館時生髮的疑問。最後一節回應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親切自然。教學時要注意詩的韻律,通過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
1993年,中國政府頒布禁令,禁止使用犀牛角。中國境內雖然已經沒有了野生的犀牛(中國的最後一隻犀牛於1972年因人類獵殺滅絕),因此沒有犀牛種類被列為國家級保護動物。但是作為《國際野生貿易公約》的成員國之一,中國始終支持禁止任何犀牛製品交易的禁令。相關文化 犀牛日 每年的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這個紀念日誕生於...
晚更新世也稱上更新世,年代測定為126000年(±5000年)至10000年,是第四紀中更新世的最後階段,之後全新世開始。晚更新世大部分時期,冰川成為了這一時期的主宰,包括在北美洲的威斯康辛冰期(Wisconsin glaciation )、歐亞大陸冰川時期。而許多巨型動物在此期間滅絕,並且這一趨勢一直持續到全新世。此外,現代人類物種...
洞獅據記載絕滅於一萬年前最後一次冰河的消失,其原因一來是和人類爭奪洞穴作為居巢被大量獵殺,二來是它作為主要食物的大型歐洲野馬滅絕,失去食物的洞獅因此隨之滅絕。動物學史 洞獅起源於一種早更新世生活在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化石獅。到了距今50萬年前,化石獅已廣布於非洲大陸的東部和南部,有化石記錄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