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十九課。這部分教材是圍繞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來編排的,內容十分豐富。既有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描寫自然景觀的古代詩歌,也有語言平實的介紹自然知識的短文。通過這些課文的學習,學生既能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積累豐富的語言,還可以汲取自然科學知識的瓊漿,開闊視野,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最大的書
- 作品出處: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十九課
- 文學體裁:小說
基本介紹,課文原文,
基本介紹
本文以人物對話為主要的敘說方式,介紹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在地質勘探隊員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里。因此,本課在讀好人物對話的基礎上,引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欲望。
課文原文
一天,爸爸帶川川去爬山,他們看見一位地質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看著什麼。川川走過去,奇怪地問:“叔叔,您在看什麼?”
“我在看‘書’呢!”
“哪裡有書啊?”
“岩石就是書啊!你看,這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川川認真地說:“這上面有字嗎?”
“有。你來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紋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這寫閃光的、透明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
川川又問:“這上面有圖畫嗎?”
叔叔說:“有。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魚哩!”
“這能說明什麼呢?”
“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裡是一片長滿樹木的陸地。後來,陸地沉下去,就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萬年,海底慢慢上升,這裡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腳下的這座山。”
“讀了這本岩石書有什麼用呢?”川川總愛刨跟問底。
叔叔說:“用處可大哩!它能告訴我們,那裡埋著煤炭,那裡埋著鐵礦......把著本‘書’讀懂,就能為祖國找到更多的寶藏!”
“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興地說,“等我長大了,也要讀懂這本最大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