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小兒無賴:一位六〇後的成長史

最喜小兒無賴:一位六〇後的成長史

《最喜小兒無賴:一位六〇後的成長史》是2013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向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最喜小兒無賴:一位六〇後的成長史
  • 作者:王向陽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月1日
  • 頁數:299 頁
  • 開本:32 開
  • ISBN: 9787308108454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我是“小淘氣”,夢裡滅火掏雞雞;我是“小牛皮”,百草園裡玩遊戲;我是“飛虎隊”,拖拉機後追如飛;我是“放牛娃”,水牛背上笑哈哈;我是“男子精”,三八界線劃得清;我是“小老師”,九歲教娘學識字。
《最喜小兒無賴:一位六〇後的成長史》由王向陽著。當已不年輕的我請還不十分年邁的媽媽幫我一起回憶童年往事的時候,她的回答出乎意料:“以前的事情,你們小孩比我們大人記得清楚。”如今,我已從小孩變成大人,到了爹娘當時的年紀,我的兒子,也到了我當時的年紀。當我講起青少年時代所見、所聞、所歷的時候,生在都市、長在都市的兒子脫口而出:“那是舊社會。”所以,我們這一代從飢餓走向溫飽、從鄉村走向都市、從傳統走向現代的人,有責任把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生活方式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形諸文字,為傳統的鄉村留一個影子,為逝去的時代留一絲痕跡,為未來的子孫留一點遺產。
《最喜小兒無賴:一位六〇後的成長史》記敘的不僅是作者的個人經歷,也不僅是江南鄉村已經消逝的歷史場景,更是從飢餓走向溫飽、從鄉村走向都市、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六〇後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圖書目錄

劇變年代鄉村的個體記錄(自序)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第一趟出遠門
新屋被人放了火
斷奶之痛
陌生的爹
四歲做了小叔叔
夢中玩火愛尿床
你“閹”了嗎?
爺爺的疑心病
兩個淘伴
姆媽當了婦女隊長
我家的“百草園”
兩塊高麗布
饑荒年代的美食
一根泥鰍吃一禮拜
門口有個討飯佬
除夕贏了一毛八
先有“新聞”後有戲
猜不透的謎語
“飛虎隊”公路挖陷阱
電燈亮了,煤油燈暗了
“小呀么小二郎,背著書包上學堂”
七歲上學堂,九歲做“老師”
民辦教師
男子精和女客精
從紅小兵到少先隊員
難忘的童年歌曲
牆壁上的風景
迷人的連環畫
多事之秋
躲進牛欄打老K
鄉村桌球擂台賽
放牛娃的不了情
一年四季偷到頭
十歲成了小戲迷
為啥請小偷喝酒?
打麥稈扇
到江西去打工
造了一個燥水庫
短命的沼氣池
親上加親六代親
大爺爺和小姑婆
送嬤嬤靈魂“上路”
兩個舅公兩種結局
童養媳
“掛在驢子眼前的胡蘿蔔,看得見吃不著”
“我是你丈夫,你是我妻子”
一人生病,全班“吃醋”“喝酒”
校園裡的咄咄怪事
村裡的“孔乙己”
狗叫
分田到戶了
不戴口罩的植保員
泥土香飄識諺語
我幫哥哥選志願
“陳奐生”進城了
難得的“放風”
剪喇叭褲和吃“花生米”
女丈夫與女秀才
“綠鵝”的誘惑
“獨頭倌”和“台灣老闆”
帶著鐐銬跳舞
長跑和遠足
同名的煩惱
恰同學少年
千考萬考,只為一考

作者簡介

王向陽,一九六八年生於一個江南的千年古鎮。一九八六年遊學杭州,一九九三年獲文學碩士學位,畢業後一直供職於傳媒界。曾著有鄉土散文集《六零後記憶》,出版後被《讀者》《文史博覽》等廣泛轉載。

序言

劇變年代鄉村的個體記錄(自序)
這是一個劇變的年代。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伴隨著政治上的撥亂反正,經濟上的改革開放,延續了上千年的中國鄉村的傳統生活方式,受到現代生活方式的猛烈撞擊,經過短暫的相持階段,傳統很快被現代所顛覆,滄海終成桑田。
七十年代初,從我開始記事時起,就知道鄉下灌溉用抽水機和水車,耕田用拖拉機和水牛,碾米用碾米機和麥磨,照明用電燈和煤油燈,洗浴用毛巾和高麗布,製衣用洋布和土布,傳統生活方式和現代生活方式並行不悖。眼睛一閉一睜,歷史進入八十年代中期,我也從不諳世事的小孩子變成充滿好奇的小後生,離開鄉村進入都市之際,傳統生活方式已基本被現代生活方式所替代,前後不過短短的一二十年時間。
我很小的時候,在鄉村的牆壁上經常看到一句“最高指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單以灌溉工具而言,我們的祖先早在東漢時代就發明了水車,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紀。在我的青少年時代,水車依然是鄉村主要的灌溉工具,與現代的抽水機並行不悖。八十年代初,實行“包產到戶”以後,我參加了繁重的田間勞動。每年的“雙搶”季節,為了讓新插的秧苗喝飽,我有時踩水車,有時抬抽水機,感受到傳統文明餘暉的同時,也體會到現代文明的曙光。不久,水車走完一千七百年的漫長旅途,在博物館裡找到了最後的歸宿,供後來者參觀,發一發思古之幽情。一千七百年來,政權換了一朝又一朝,生命傳了一代又一代,可中國傳統的生活方式依然像蝸牛一樣,緩緩而行,水車還是水車;到了七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社會進步突然像駿馬賓士,一日千里,水車變成抽水機。往前看,我們的多少祖先曾不知道抽水機為何物,往後看,我們的多少子孫將不知道水車為何物,唯獨我們這兩三代人,在短短的一二十年時間裡,親身見證了從水車到抽水機的劇變過程,真可謂“前能追古人,後可啟來者”。
當已不年輕的我請還不十分年邁的媽媽幫我一起回憶童年往事的時候,她的回答出乎意料:“以前的事情,你們小孩比我們大人記得清楚。”如今,我已從小孩變成大人,到了爹娘當時的年紀,我的兒子,也到了我當時的年紀。當我講起青少年時代所見、所聞、所歷的時候,生在都市、長在都市的兒子脫口而出:“那是舊社會。”所以,我們這一代從飢餓走向溫飽、從鄉村走向都市、從傳統走向現代的人,有責任把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生活方式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形諸文字,為傳統的鄉村留一個影子,為逝去的時代留一絲痕跡,為未來的子孫留一點遺產。
回望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一部洋洋灑灑的《二十四史》,不外乎英雄的歷史,主角無非是帝王將相和英雄豪傑,沒有平民百姓的位置。好在如今已經告別了英雄的時代,迎來了草根的時代,平民百姓是社會的主體,柴米油鹽是生活的主題,他們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生老病死,平平淡淡,真實感人。草根雖小,背後蘊藏的力量不可小覷:它尋常,房前屋後,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它頑強,可以從千鈞巨石下面探出頭來;它堅韌,可以在乾旱荒涼的戈壁沙漠中生根發芽;它永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們既然可以為英雄豪傑樹碑立傳,自然也可以為鄉野草根留點痕跡,這是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性的回歸。
一滴水可以見大海,一粒沙可以見宇宙,通過記錄我這個草根的所見、所聞、所歷,多少可以折射出時代的痕跡和社會的背景。通過我這份劇變年代鄉村社會的草根個體記錄的“一斑”,雖然未必能窺見那個時代和社會的“全豹”,但如果有十個、百個甚至更多的像我這樣的“一斑”,庶幾可以窺見那個時代和社會最接近真實面目的“全豹”了。
在身處生活方式急劇變革的青少年時代,作為一個後知後覺者,“當時只道是尋常”。直到離鄉二十六年後的今天,驀然回首,才懂得傳統鄉村生活的非同尋常,真有“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之嘆了。
好在如今的我已從惘然中走出,化做一個導遊,穿越時間隧道,從現代暫回傳統,引導好奇的讀者像遊客一樣,跟隨我的行蹤,通過我的文字,一起重溫那個劇變年代的鄉村生活,追憶那些逝去的靚麗風景,構建一個溫馨的精神家園,以圖引起中老年朋友的回憶和共鳴、青少年朋友的好奇和追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