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鼎三

曾鼎三,原名省三,字微甲,鼎三是考秀才時改的名,1878年7月4日生於湖南省寧鄉縣青山橋。

曾鼎三小時讀了六年私塾,1898年應試,得中秀才;後考入寧鄉駐省中學師範科。1908年,他到寧鄉雲山高等國小堂任教。在同盟會員、堂長文懷亮的倡導下,他“以開通風氣為己任”,致力於教育的革新事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鼎三
  • 別名:原名省三,字微甲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省寧鄉縣
  • 出生日期:1878
  • 逝世日期:1932年8月22日
  • 職業:革命者
  • 主要成就:科舉中秀才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1898年在清末科舉考試中考中秀才。後考入寧鄉駐省中學師範科。1908年到寧鄉雲山高國小堂任教,致力於教育革新事業。辛亥革命後,與寧鄉幾位進步知識分子一道,在全縣首倡“教育救國”的新思想。1914年任寧鄉縣玉潭學校(縣第一高等國小)校長,進行廢棄讀經等學制改革,成為當時正在該校讀書的劉少奇所尊敬的師長之一。後又到雲山任教,同謝覺哉、王凌波一道從事教學改革的嘗試。1925年冬,在本地參加組建農民協會的工作,並加入中國國民黨,負責在寧鄉縣上流寺組建了中國國民黨寧鄉直屬第六區分部。1926年冬任寧鄉縣同文鎮自治局局長。1927年“馬日事變”後,曾四處尋找革命隊伍。1929年回到家鄉,在林山高小任教。1930年與共產黨領導的寧鄉游擊隊取得聯繫後,擔負游擊隊的情報偵察工作。1932年,因在教學中曾將具有進步思想的學生作文張貼傳閱,被湘潭、寧鄉、益陽、安化四縣“剿共總指揮”的頭目作為學校已經“赤化”而應大肆進行搜捕的證據。7月8日不幸被捕。8月22日慘遭殺害。

人物事跡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曾鼎三積極投身這一革命洪流,到處宣傳“教育救國”,開發民智,主張用佛寺觀廟來辦學。1912年,他募集資金,利用上流寺和文昌閣舊址,創辦了上流學校和石橋鋪國民國小。1914年,他被任命為玉潭學校(縣第一高等國小校)校長,更是大刀闊斧革新封建教育,聘請梅冶成等進步人士為教員,廢棄讀經,改革學制。但由於操之過急,態度生硬,一度引起學生的誤解,有的甚至主張用罷課手段把他趕走。激怒之下,他也作出開除罷課學生的決定,一時在校內外引起很大的反響。當他冷靜下來,認真聽取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後,得知學生反對他的是工作作風,而不是他的教育革新,於是立即取消了“開除”學生的決定,並親自動員學生回校複課,雙方對立情緒冰釋。他這種知錯就改的品德,贏得了師生們的愛戴,教育改革也得到了全校師生的贊同。
然而,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曾鼎三深感氣憤和失望,一是目睹“軍閥割據自雄,南北混戰”,而且“外侮日亟,國事日非”,使他“心傷”;二是守舊派對他辦學的詆毀,攻訐他搞得“玉潭過激邪說橫行”,要撤掉他的校長一職。於是,他離開玉潭,來到雲山,改任國文教員。他來到雲山後,又同謝覺哉、王凌波一道,仍然從事教學改革的嘗試,如規定學生用白話文寫作;帶領學生深入開展社會調查;動員學生養蠶,自印課本、練習本,增設工藝勞作課程等。1920年下學期,他應寧鄉縣勸學所長文懷亮之請,復任玉潭高小校長。到1921年上學期,又因守舊派的反對而被迫辭職,改任國文教師。1924年受聘到上流寺寧鄉第六高小任教。
1925年冬,農民運動在寧鄉鎮秘密興起以後,曾鼎三積極協助組建農民協會的工作,發動農民參加要求“永佃權”和減租減息的鬥爭。經梅冶成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國民黨,負責組建上流寺中國國民黨直屬第六區分部。
1926年冬,曾鼎三被選為同文鎮自治局局長。
長沙發生馬日事變後,曾鼎三痛惜革命遭受挫折,痛恨國民黨反動當局的血腥屠殺,揮筆寫了一封信給梅冶成,表示自己要革命到底。當得知梅冶成率縣工農武裝在溈山起義失敗轉移去安化後,他裝扮成小販前往安化小淹、東塘一帶尋找部隊。後聽說部隊去了湘西,他又風塵僕僕趕到湘西,沒有找到,只好在湘西隱居了一年多。
1929年,因生活窘困,曾鼎三回到家鄉,在林山高小任教。
1930年,曾鼎三又與黨領導的寧鄉游擊隊取得聯繫,並擔負游擊隊的情報工作。有一次,他將同文鎮有關團防武裝的情報轉告游擊隊,使游擊隊在襲擊同文鎮團防時,取得繳獲槍枝20多支的勝利。
1932年,曾鼎三在教學中曾將學生有進步思想的作文張貼傳閱,而被到學校“視察”的湘、寧、益、安四縣“剿匪”總指揮曹明陣指責為學校已經“赤化”的證據,並將校長君澍陶及教師李甲農扣押。曾鼎三雖一時越牆走脫,但於7月8日不幸被捕,轉解益陽。曹明陣一夥把他當作“共產黨巨魁”親自審訊,逼迫交出共產黨員名單和地址,並用烙鐵烙得他遍體鱗傷。最後,以所謂“加入共匪,成績卓著,且直認不諱”的罪名,於8月22日將他殺害,時年54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