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釗

曾釗(1793~1854),字勉士,一字毓修。廣東南海人。道光五年(1825)拔貢生,官合浦縣教諭,調欽州學正。釗篤學好古,讀一書必校勘譌字脫文。遇秘本或僱人影寫,或懷餅就鈔,積七八年,得數萬卷。自是研求經義,文字則考之《說文》、《玉篇》,訓詁則稽之《方言》、《爾雅》,雖奧晦難通,而因文得義,因義得音,類能以經解經,確有依據。入都時,見武進劉逢祿,逢祿曰:“篤學若冕士,吾道東矣!”冕士。釗號也。

基本介紹

  • 本名:曾釗
  • 字號:字勉士,一字毓修。
  • 所處時代:清道光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廣東南海
  • 出生時間:1793
  • 去世時間:1854
  • 主要作品:《周禮註疏小箋》
  • 主要成就:出任廣州學海堂學長
介紹,歷任職務,

介紹

儀徵阮元督粵,震澤任兆麟見釗所校《字林》,以告元,元驚異,延請課子。後開學海堂,以古學造士,特命釗為學長,獎勸後進。嘗因元說日月為易為合朔之辨在朔易,更發明孟喜卦氣,引《繫辭》懸象莫大乎日月,死魄會於壬癸,日上月下,象《未濟》為晦時。元以為足發古義,宜再暢言之,以明孟氏之學,因著《周易虞氏義箋》七卷。他著有《周禮註疏小箋》四卷,又《詩說》二卷,又《詩毛鄭異同辨》一卷,《毛詩經文定本小序》一卷、《考異》一卷、《音讀》一卷,《虞書命羲和章解》一卷,《論語述解》一卷,《讀書雜誌》五卷,《面城樓集》十卷。
釗好講經濟之學,二十一年,英人焚掠海疆,以祁宇還督兩粵,番禺舉人陸殿邦獻議,填大石、獵德、瀝滘河道以阻火船。宇舉以問釗,釗言:“《易》稱設險者,不恃天塹,不藉地利,在人相時設之而已。入省河道三,獵德、瀝滘皆淺,由大石至大黃滘,水深數丈。三四月夷船從此入,當先事防之,以固省城。城固,然後由內達外。”宇甚韙之,委釗相度堵塞形勢,釗以大石為第一要區,糾南海、番禺二縣團勇三萬六千晝夜演練,防務遂密。二十三年,宇謀修復虎門炮台,釗進《炮台形勢議》十條,已而廉洋賊起,宇以釗習知廉州情形,委釗與軍事。海賊投首。鹹豐四年,卒於家。

歷任職務

曾應兩廣總督阮元之聘,出任廣州學海堂學長。篤學好古,精於考據學,典禮辨證、記傳兵法,無不研究。藏書尤富,遇到異本,愛不釋手,或手自抄寫,或重金以購,必得之而後快。藏書達數萬卷,建藏書樓“面城樓”,又名“古榆廖山館”,所藏宋元古刻及舊抄善本、手校本數十種,歷來為藏書家所珍重。所藏以雜史、地方志為最多。編纂《古榆廖山館藏書目錄》,著錄1300種圖書,其中宋本17種,元本23種,其它乃是抄校本、高麗本、汲古閣本、聚珍本等數百種。去世後,藏書被順德溫樹樑所得,溫氏藏書後又為徐紹棨所得,後來大部分歸中山大學圖書館收藏。藏書印有“面城樓藏書章”、“曾釗之章”。著作有《周禮註疏小箋》、《二十部古韻》、《詩說》、《論語述解》、《讀書雜記》、《異物志》、《面城樓文存》、《面城樓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