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家祠位於東莞市黃江鎮社貝村圍。座東南向西北,為三開間二進兩廊抬梁式硬山頂磚木結構建築。面闊9.22米,進深15.40米。始建於清初年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氏家祠
- 地理位置:東莞市黃江鎮社貝村圍
- 所處時代:清
曾氏家祠位於東莞市黃江鎮社貝村圍。座東南向西北,為三開間二進兩廊抬梁式硬山頂磚木結構建築。面闊9.22米,進深15.40米。始建於清初年間。
曾氏家祠 曾氏家祠位於東莞市黃江鎮社貝村圍。座東南向西北,為三開間二進兩廊抬梁式硬山頂磚木結構建築。面闊9.22米,進深15.40米。始建於清初年間。
泉州龍山曾氏大宗祠是一處家族祠堂建築,屬於曾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一座座宗祠書寫著各個姓氏的歷史淵源,讓人感受到他們變遷、發展的軌跡。起源 據史料記載,曾姓來源於姒姓,而姒姓又源於夏代,屬黃帝的後裔,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夏代復國帝王少康13年封其次子曲烈於...
黃陂宗聖祠是位於武漢市黃陂區的景區,為武漢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占地面積是588平方米。武漢市黃陂區蔡家榨街道曾家大灣有一座頗有來歷的山巒——三台山。該山東麓屹立著一座古樸、典雅的紅色祠堂,她就是華中地區僅存的曾氏宗祠——宗聖祠。該祠氣勢宏偉、布局合理、構型獨特、用材講究、色澤莊嚴,在眾多的各姓宗祠...
曾氏大宗祠位於鐘落潭龍崗村,又名追遠堂。據族譜記載,龍崗村曾姓為曾子後裔,追遠堂之名出於曾子語“追遠民德歸厚”。是一處始建於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築,屬於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該宗祠始建於明代,清乾隆年間重建。坐西向東,5進深,占地966平方米,灰塑瓦脊,碌筒瓦面,素胎勾頭、滴水、鍋耳風水...
曾氏祠堂 坐落於江西省全南縣城廂鎮鎮仔村境內,是謂宗聖公祠,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古祠。曾氏祠堂長52.8米,寬18.5米,高9.7米,占地面積976.8平方米,規模宏大,氣度不凡。在全南是鳳毛麟角,在整個贛南亦不多見。抬眼望,青磚、朱門、雕梁、畫棟、飛檐,雖經歲月的洗禮已顯斑駁,但其特有的精氣神是怎么...
德江曾氏宗祠,位於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是族人祭祀祖先神靈、商討族中大事、制定家規、玩燈唱戲、慶祝豐收的場所。簡介 歷盡滄桑的宗祠,規模宏大。概況 高封火牆圍護,三進四合院布局,。牌樓式山門,歇山頂兩層木結構戲樓,左右欄桿式廂房,正殿高大雄偉;院落青石板墁鋪,石料加工精細。山門上“壽”和“喜”完好...
曾氏宗祠 江西全南縣城廂鎮鎮仔村的曾氏宗祠,是一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客家古祠。祠堂內,忠孝家訓、村規民約上牆,文明家庭、道德先鋒入目,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組織架構明晰。
曾氏宗祠遺址是曾氏族人祭祀祖先神靈、商討族中大事、制定家規、玩燈唱戲、慶祝豐收的場所。是曾氏族人祭祀祖先神靈、商討族中大事、制定家規、玩燈唱戲、慶祝豐收的場所。歷盡滄桑的宗祠,規模宏大,占地近三千平方米。高封火牆圍護,三進四合院布局,磚、木、石結構。牌樓式山門,歇山頂兩層木結構戲樓,左右欄桿式...
曾氏祠堂位於福州市台江區下杭路,宋代著名文學家曾鞏後裔家祠,建於民國20年(1931年)。座北向南,占地面積570平方米,門內依次為天井、正廳、居室。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五間,穿斗式木構架,周圍用風火牆。大木架橫樑跨度大,石柱題刻楹聯多處。門牆上有“南豐衍派”、“入孝”、“出悌”等橫額石匾。保存較好。
曾氏祠位於福建省福州市。 在山西麓庵邊角,祀宋曾文定公鞏,袝祀明南京御史侯官曾熙丙、字用晦,洪塘人,詳《郡志》及《閩會水利故》。熙丙孫曾燦垣。字惟闇,崇禎癸酉舉人,曾廷龍子,著有《即庵詩存》、《即庵游草》。國朝寧夏道入祀鄉賢侯官曾大升、字惟佐,又字二改。順治甲午舉人,歷官寧夏道,著...
渠縣曾家祠 祠堂位於渠縣三匯鎮曾家溝村:祠堂初建於明朝中期,占地2000平方米,四合院,曾經1894年和1937年兩次維修,現正殿、廂房、戲台共20餘間基本完好,正殿左、右兩壁書有:“武城遺風、道傳一貫”八個大字。曾氏古墓群 曾在CCTV4等電視台播放介紹;青寧鄉有個山樑叫桅桿梁,桅桿梁曾有曾氏先人中舉後所得...
每年農曆三月十三,當地的曾氏宗親都要在此舉行“太公會”儀式,擺酒設宴,祭祖祈福,一派喜慶熱鬧景象。據專家考證,“太公會”是全南這支曾氏所獨有的習俗,流傳至今已400多年,集中體現了崇孝、守信、向善、和諧的行為理念,頗有曾子遺風。上廳兩側,各建有一樓閣,分別置廂房2間。佇立樓閣,古祠建築之匠心獨...
新橋曾氏大宗祠石牌坊 新橋曾氏大宗祠石牌坊位於廣東省深圳市新橋村,是四柱三間三樓的大型石牌坊,整體都是用花崗岩砌築而成。寬大的樓坊門額上鐫刻著“大學家風”四個楷書陽文,石牌坊的背面刻著另四個大字“片石流輝”。
傳說曾家早就看中了此屋場地,此屋原屬肖家,其屋朝向不對,故肖家並不發達,曾氏便打肖家的主意,至元吉公終於買下了這屋,後曾家進行了改建,換了朝向。大夫第是曾國荃於鹹豐九年在江西軍中大敗太平軍後,與其兄弟在大坪興建先父竹亭公祠時,買下徐家宅地而建的敦德堂、獎善堂,“一祠兩堂”合稱大夫第...
九峰為平和曾氏的主要聚居地,也與台灣眾多曾氏一脈相傳。康熙間有曾天井、曾天嶺移居台灣淡水,後遷南港,新店,宜蘭。康熙年間曾可試,日旺,日壽,日柱、世懷、光齊等遷徙台灣嘉義,並曾建有曾氏祠堂。之後眾多曾氏子孫不同時期遷居台灣各地定居,乾隆年間又有曾文讀,文鑿兄弟、曾淵生、曾金牆、毓鐵、文...
——江西省興國縣三僚村曾氏楊公祠“若文堂”堂聯 ●八言以及上 投杼逾牆,誤疑賢母;躍舟赴水,飲恨貞妃。——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聯 道德春秋,學繼一宗聖;文章唐宋,名揚八大家。——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聯 堂構相承,維凜修齊盈舊德;宗公流慶,冀將锺釜妥先靈。——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聯 聖紹尼山,...
曾家古建築群,位於江西省貴溪市耳口鄉耳口村曾家村小組,瀘溪河的中游,與國家級風景旅遊區龍虎山和上清天師府接壤。曾家古建築群為清代贛派建築風格,建築群依山傍水而建,樹木蒼翠,設計別致,環境優美,用料考究。建築群主要分為魚塘花園、曾氏公祠、經學書院、住宅四大部分,呈“品”字形布局。2018年3月,曾...
油榨坪祠堂系留耕鎮曾姓宗族祠堂,據曾氏族譜記載,油榨坪祠堂建於清康熙15年(公元1677年),為留耕鎮曾氏家族從湖北遷入四川後的二世祖所建。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重建,並保存至今。整個建築布局合理,裝飾較為華麗,是研究川南封建宗族制和封建宗族活動的珍貴實物佐證,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研價值。2001年...
Temple Café(曾氏宗祠) ,一家開在祠堂的西餐館,寬敞的院落里現代與歷史打了個交叉,喜歡的就坐下來喝杯咖啡,不喜歡的駐足片刻,對於輿論保持沉默,用行動來詮釋神靈的精髓,和老祖宗一起享受美食,靜靜的感受時間片刻的停頓,傾聽它訴說的故事。Welcome to Temple Café。推薦菜 地址 思明區曾厝垵61號曾氏...
周恩來率領革命軍於3月18日奇襲五華縣城華城取勝,打敗了數倍於革命軍的陳炯明、林虎部。東征軍教導一團留守華城,教導二團繼續向興寧追擊陳逆軍。當時,東征軍攻治部臨時辦公地點設在曾氏宗祠。2018年10月,梅州市第三批“文化祠堂”名單出爐,我縣華城鎮城鎮村宗聖祠、棉洋鎮聯西村陳家祠等6個祠堂入選。
中湖宗祠又稱平和縣曾姓大宗祠,坐落於九峰鎮大洋陂,是一處始建於明弘治壬子年(1492)的家族祠堂建築,屬於曾姓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已有500多年歷史。明、清兩朝有過重修,最後一次維修在民國十九年(1930)。簡介 為兩進硬山頂穿斗抬梁式建築,規模宏大,典雅精美,梁架用材碩大,雕刻精細,具有明代太廟...
“介福堂”又稱“曾氏始祖祠”,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城南街道鳳崗鄉古道。“介福堂”始建於明朝,系明成祖永樂十九年(1421年),為嘉獎曾牧為官廉潔正直而欽賜建祠曰“介福堂”。清代重修,又掛匾曰“曾氏始祖祠”。該祠為保留較為完好的明代祠堂建築。祠堂占地1200平方米,建築面積920平方米,內為二廳一...
曾氏名勝古蹟 大禹陵:出紹興稽山門數里,相傳為大禹的葬地,以山為陵。大禹為民治水的英雄業績和獻身精神,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頌,故建陵立廟以祀之。禹陵和禹廟歷代以來就成為祭禹的地方,今天仍吸引著千萬遊人前往瞻仰和憑弔。現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禹王宮:又稱禹王廟、塗山祠,是祭祀禹和啟塗山氏...
宗祠始建於明代中晚期,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由黃氏後人重修,2001年再次重修。20世紀70年代前曾作雞啼崗國小,改革開放初期曾作毛織廠,現為老年活動場所。2004年公布為東莞市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對研究黃氏家族歷史和嶺南地區明清古建築史具有較高的價值。曾氏家祠 曾氏家祠,位於東莞市黃江鎮社貝村圍。座...
“三坊”彰顯了宗聖曾子的功德和在儒學中的地位。大門 曾廟的第一進院落向北有三座並列的大門,是通向西、中、東各路院落的大門。東路建築主要顯示曾子的修身思想;中路是曾廟的主體部位,主要顯示曾子治國平天下的理政思想;西路建築有萊蕪侯祠等,主題思想是齊家,顯示的是曾氏家風。曾廟戟門 戟門,是曾廟的...
兩段記錄為我們提供了劉起振的籍貫和身份等信息,但他與曾氏先祖的因緣,以及他為曾氏祠坊寫旌表文的因由,目前筆者尚無從得知。此外,筆者在《縣誌》的《坊表》及《列女》篇中均查到有關該坊及坊主人的相關記載:“節孝坊,在攀龍坊,為監生曾孔溫妻陳氏立”:“陳氏,國學曾孔溫妻,十七于歸,三載而寡...
東湖坪民俗文化村,占地面積29萬平方米,建有曾氏宗祠、永成圍樓、九棟十八廳等,可了解上至戰國下至明清時期的古代文化風貌。其中曾氏銀庫,外形普通,內藏乾坤。據說是曾國藩胞弟曾國荃攻下太平天國南京府後秘藏財寶地之一。抗戰時期,寶藏知情人在混亂中喪生,銀庫東牆所刻之寶藏秘圖成了寶藏唯一線索,但藏寶秘...
包含曲烈塑像即位,曾氏先祖和歷代名人雅士牌位(畫像)供奉的祭祀祠堂,祭祀活動廣場,按照傳統禮儀設定的固定建築設施或構件。曾氏文化展示。祭祀集會和旅遊觀光的基礎接待。公共區域 特色商業街 功能定位 特色商業街又名“古繒新天地”,是一個以方城地域文化為特色的,集休閒、體驗、旅遊、購物、美食等功能於一體的...
該村現存宗祠3座,分別為曾氏宗祠、曾氏家祠和謝氏宗祠。曾氏宗祠始建於20世紀40年代,重修於1985年,占地面積約110平方米,與下圍村曾氏族人共同修建使用。宗祠內刻有楹聯“大學十章能治國,孝經一部可傳家”。曾氏家祠是白鴿湖曾氏族人於20世紀50年代修建,90年代重修,占地面積約80平方米。謝氏宗祠因年久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