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曾懷
- 字號:欽道
- 所處時代: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常熟
- 出生時間:1100
- 去世時間:1172
- 主要成就:擅長管理經濟
- 職務:宰相
- 曾祖父:曾公亮
- 爵位:魯國公
歷史記載,為官經歷,體恤百姓,善理財政,勤政為公,
歷史記載
據載:其祖父:曾孝寬,資政殿大學士右承相,贈右光祿大夫太師秦國公;曾祖父:曾公亮,丞相太師太傅太保侍中魯國公。宋徽宗宣和元年己亥(1119年),父親曾誠,授參議郎奉直大夫秘書少監,贈太師秦國公。曾懷自少受到良好的教育,世家薰陶,使他養成以“清約自持”的品德。初當金壇主簿,官職雖然微小,可是他具有“方重之德”,認真進行“勸學”,多方面幫助窮困的孩子讀書,做到盡心“惠民”,所以很受當地百姓的擁戴。
曾懷以父恩授金壇(今江蘇常州)主簿。南渡後,授烏江令,尋改浙西帥司乾官。紹興三十二年壬年(1162年),提舉西浙市舶,有《四明魯國曾宣靖公祠堂記》,文中除記敘曾公亮之外,還提及蔡襄守錢塘事跡。不久,晉知江州。孝宗踐阼(1163年),改知真州。後除度支員外郎。孝宗乾道二年丙戌(1166年),由郎官擢為戶部侍郎;
為官經歷
繼升為尚書。孝宗乾道八年壬辰(1172年),以 戶部尚書曾懷賜出身,參知政事。與梁克家同為右丞相。孝宗乾道九年癸巳(1173年),右丞相梁克家與同知樞密院張說議使事不合。請求去;罷梁克家右丞相位,以觀文殿大學士知建寧府。此時,便剩下曾懷輔政了。淳熙元年甲午(1174年)七月壬辰,曾懷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太平興國宮、遷光祿大夫,復拜右丞相兼樞密使,以疾免朝參,惟令入堂治事,遇大政則宣引曾懷。曾懷因長期勞碌,身體瘦瘁,幾乎已經不能行動,可是朝中無人,還是要帶病上朝。皇帝看到他如此,予以優厚的對待,特於後宮制紫金魚袋賜輕帶以稱其體。曾懷自少受到良好的教育,世家薰陶,使他養成以 清約自持 的品德。初當金壇主薄,官職雖然微小,可是他具有方重之德,認真進行勸學,多方面幫助窮困的孩子讀書,做到盡心惠民,所以很受當地百姓的擁戴。
體恤百姓
南宋時候,社會不安,天下塗炭,王朝的地方官員對老百姓重征勒索,致使盜賊遍處,作案者多。曾懷本著關心下屬百姓出發,向皇上陳明在兵弱財匱的時候,應該以軫恤為心,以牧養為務,儘快把一些無關重大的犯放出去,一方面可以安輯流亡,一方面好讓這些人回家種田,發展生產,維持家計。在積貧積弱、宦閹恣橫的南宋王朝中,一直難為認真執行,沒法付諸實現。在捍衛國土上,曾懷雖然不是趙宋王朝一位什麼將才,可是他以匹夫之責,悉心盡力,於時危勢逼之間,都也做到異乎一般之一。當他知真州的時候,練兵恤民,頗有政聲,尤以訓練民兵有紀律,讓張魏公浚督師看到了,大為奇之,對他稱讚不已。
善理財政
曾懷為官出色的地方,還是在於他善理財政。當他除戶部侍郎的時候,採取均役、限田、抑游手、定賞罰、勸課農桑等等發展生產的積極辦法。諸如對江淮一帶,作限定禁令、丞植桑三萬株至六萬株,守、倅部內植二十萬株以上,並論賞有差。還向孝宗皇帝奏說: 江西路營田四千餘頃,已佃一千九百餘頃,租錢五萬五百餘貫,若出賣,可得六萬五千餘貫;及兩浙轉運司所託,已佃九十萬畝。合而言之,為數浩瀚。今欲遵元詔,見佃願買者減價二分。民間會子破損,別造五百萬換給;而對於 損會貫百線數可驗者,並作上供錢入輸,巨室以低價收者坐之。曾懷還受詔同共措置,鑄提領措置會子庫 印。此中,凡五年,未嘗以錢穀語人;凡錢欲之數、州郡所積與夫出納之多寡,纖悉必記。一時間,褒言以耳,可是曾懷在他的奏摺措詞上,還是很謙虛的,他說:臣不敢進生財之說,亦不敢進苦節之說,但量入為出,使天下之財足天下之用。
勤政為公
曾懷持勤政為公,存心愛民雖然沒法挽救毫無生氣、奄奄待斃的趙宋王朝,但能做到不及民而用度足,卻也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了。孝宗皇帝即位,雖然有志銳圖恢復,諸如用虞允文、陳俊卿、王十朋、梁克家、朱熹等一班文臣武將,堪稱智勇兼優,作為振興趙宋王朝,誠亦俱足深恃。可是政府內部,忠奸正邪兩立對壘,閹宦恣橫,於是任人不專,更換迭出,致使奸人有隙可作其亂,而忠臣無機可展其才。曾懷為官,秉公處事,盡忠效力,推賢揚善。每當建言的同僚受貶謫,不無婉言向孝宗建言:“勿以一人嘉之而用。亦勿以一人謗之而去”。可是不久,連他自己也受台官詹元宗、李棠言事所論劾。曾懷對此,感觸沉重,立即求退。後來,經查三司言無實跡,孝宗皇帝才頓然大悟,責元宗、李棠等之罪,恢復曾懷老病交並,已經不能入堂治事了,於是請罷。翌年,淳熙二年乙未(1172年)三月卒。史志稱曾懷為相侃侃,得大臣體。嘗言“事大者視之以小,事小者視之以無”,以為名言。入祀泉州府學鄉賢祠。妣韓琦女,加封至魯國夫人,生子三,長說曾宮(通直郎),次說曾密(承一郎)三說曾寧(通判)。著有《曾懷文集》三卷。
歿,歸葬虞山,現有曾丞相墓在五大石洞。遺著有《少保文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