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康霖著作續集

《曾康霖著作集續集(套裝共2冊)》匯集的主要是自2005年至2009年這五年中我的著述,其中絕大部分公開發表,少部分未發表但也作為研究生的教學參考資料。總的說來,這些論文的寫作,緊密地聯繫了當時的國內外實際,針對了學術界和實際部門關注的熱點問題,應當說它們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但實踐總是常青之樹,理論總是灰色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生命力,或許會消減,有待社會的檢驗。匯集出版的初衷就是讓它們再次接受實踐的檢驗,接受讀者的評判,接受時間的考察。當然,也想為同行、為自己、為我的學生留下一份紀念。匯集在文集中的論文共49篇,內容包含著方方面面,以金融領域為主,擴大到其他經濟領域,表明作者的專業偏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康霖著作續集》
  • 作者::普康霖 著
  • 類別::圖書 > 金融與投資 > 金融理論
  • 價格::78.00
  • 語種::中文
  • ISBN::9787501795383
  •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 頁數::215頁
  • 開本::16開
  • 出版時間::2010年10月1日
  • 裝幀::平裝
目錄,前言,

目錄

(一)金融與經濟社會發展金融經濟理論一金融機構的性質、理論支撐及與市場的關係二美國安然公司事件引出的制度問題三按科學發展觀發展金融事業需要多元化的金融制度安排四試論我國金融資源的配置五股份制改革與我國的現實六貨幣多物價漲的理論脈絡與我國的現實七漫談信用環境建設八從發展經濟學的角度審視“金融抑制論”九試論政府干預經濟及其在市場經濟中角色的確立十傳統的金融經濟理論需要再認識十一公司治理結構的焦點十二論股份制企業中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十三論財產性收人與擴大內需扶貧金融與縣域金融十四再論扶貧性金融十五論縣域金融制度的變遷與創新十六農村金融制度安排必須審時度勢十七以人為本,要注重培育、發展互助性金融和扶貧性金融十八我國金融事業發展的缺陷需要彌補十九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國別差異、著力點和切入點二十“窮人的經濟學”與農村勞動力輸出二十一論我國農村金融抑制二十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與農村經濟的建設和發展金融風險、危機與監管二十三金融風險、金融危機與金融安全二十四試析金融風險、金融危機的理性認識過程二十五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與金融安全二十六辯證地看待引進外資與利用境外資源二十七美國收入分配的貧富差距與金融經濟危機二十八金融危機的影響與面對二十九金融危機的面對與金融制度建設三十吸取全球國際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三十一怎樣看待當前我國信託業的風險三十二關於金融監管問題的思考三十三試論法與金融風險三十四析世界金融格局變化中永恆的主題金融學科建設三十五金融學科建設何去何從三十六試論當代金融學科發展及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三十七金融改革的回顧與評析三十八新制度經濟學與中國改革三十九弘揚財政建設中的民主精神四十可轉換債券發行動機研究評述綜合四十一漫談金融消費四十二加入WTO,我們要審時度勢四十三證券業的興起與金融巨觀調控四十四對影響股價變動的幾個經濟變數的分析四十五證券市場稅種的理論與實踐四十六必須關注房地產經濟的特殊性及其對金融的影響四十七當前金融領域中值得關注的悖理現象四十八道德風險與金融職務犯罪四十九金融被遺忘的角落(二)隨筆及讀書筆記隨筆一對商業銀行展業的一點認識二加入WTO,深圳特區的思考三簡議人民幣對內貶值與對外升值四《銀行家經濟學》中文版序言五控股51%的意義何在六從企業家到慈善家七芻議金融生態八尤努斯舉辦鄉村銀行的哲理簡述九與外商合作的經濟學十國有企業的老闆能否成為真正的經濟理性人?十一股票價格上漲與財富流失十二經濟研究要關注利益集團十三研究金融要研究經濟十四科學發展既要市場機制也要政府推動十五當代,國際競爭的單位是一個城市、城市圈十六金融在縮小收入差距中有何作為十七項目融資的赤道原則與企業社會責任十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希望不僅僅在田野上十九怎樣看待人的生活質量二十打造農村金融三視角二十一誤導是因,危機是果二十二關注民生與文化建設二十三消費、儲蓄、赤字與美國金融危機的邏輯二十四美國人的理念與消費二十五現實與未來的思索二十六從“國家破產”這個新概念說開去二十七虛擬是對實體的超越二十八芻議兩型社會二十九怎樣看待網際網路讀書筆記三十學習《新世紀中國貨幣政策的挑戰》一文的體會和思考三十一把握巴塞爾協定的來龍去脈關注國際金融監管的新規則三十二對巴塞爾協定精神的理解三十三關於金融監管的學習筆記三十四學習《金融學文獻通論-巨觀金融篇》的體會和思考三十五對於“破產法”的解讀三十六影響金融業發展的因素三十七當代貨幣理論研究進展三十八科斯定理解釋力的有限性三十九市場不是萬能的四十學習《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一文的體會四十一市場有效性的評析四十二值得關注的新世紀初國際銀行業的動向四十三對金融電子化或網路金融的思考四十四中國新聞社採訪回函四十五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與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四十六所謂跨市場、跨行業的風險四十七對施萊弗《政府對銀行的所有權》一文的簡評四十八學習《政府與法治》的思考四十九“金融媒介之新理論”(讀書筆記)五十讀《以自由看待發展》的體會五十一對《開放式基金對現代金融理論的突破》一文的評述五十二馬克思的貨幣危機理論跋

前言

這本論文集匯集的主要是自2005年至2009年這五年中我的著述,其中絕大部分公開發表,少部分未發表但也作為研究生的教學參考資料。總的說來,這些論文的寫作,緊密地聯繫了當時的國內外實際,針對了學術界和實際部門關注的熱點問題,應當說它們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但實踐總是常青之樹,理論總是灰色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生命力,或許會消減,有待社會的檢驗。匯集出版的初衷就是讓它們再次接受實踐的檢驗,接受讀者的評判,接受時間的考察。當然,也想為同行、為自己、為我的學生留下一份紀念。 匯集在文集中的論文共49篇,內容包含著方方面面,以金融領域為主,擴大到其他經濟領域,表明作者的專業偏好。為了便於讀者檢索和閱讀,把它分做五大部分,並把每一部分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內容,概括於後: (一) 這一部分探討了部分金融、經濟領域中的理論問題。作者認為:不能認為只有經典作家的論述才是理論,一般人的論述就不算理論;不能認為外國人說的才是理論,中國人說的就不算理論。理論並不深奧:理論只不過是解釋事物存在的必要性、可行性、現實性,闡釋它的傳導機理,分析它的生命力;理論並不神秘:一種思想觀點經過實踐的檢驗,能夠被眾多的人接受、認同,就是理論,可以說理論是眾多人對事物的共同的理性認識。思想——理論——學說是相互關聯而又有區別的三個不同層次的概括:思想具有個性,理論具有共性,學說具有系統性。中國人有智慧、有膽識、有知識,發展、繁榮科學技術,其中包含著金融、經濟科學、技術。 在這一部分的十三篇論文中,①首先對“金融機構的性質、理論支撐與市場的關係”,進行了理論分析。關於金融機構的性質通常按其業務劃分為銀行、保險、證券、信託四大類型,但作者認為這樣不夠,還應按其功能分作:投資經營型、經紀服務型、公證仲裁型、社會保障型,強調一個金融機構可能具有單一的功能,也可能具有多種功能。關於金融機構存在和發展的理論支撐,代表性的觀點是金融中介理論,如交易成本說、信息對稱說、規模經濟說以及防範風險說等,但作者認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金融中介理論也在推進,特別要聯繫開發中國家的實際推進金融中介理論創新。對此,作者提出了“推動發展論”、“配套改革論”、“金融消費論”。對於機構與市場的關係,作者提出要注意它們的互支、互動、互補和互替。②美國安然公司事件發生後,學術界曾提出“美國市場經濟還有沒有活力?是否產權的邊界明確了,落實了產權監護人,治理結構的主要問題就解決了?”等關係著制度存在的生命力問題,在本文中,作者試圖回答這些問題,並討論了“做假賬的社會學、經濟學”。③怎樣按科學發展觀發展金融事業,本文結合中國實際揭示了商業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特點,並從理論上強調要發展互助性金融和扶貧性金融。④在《試論我國金融資源的配置》中,值得重視的是三個觀點:一是在國家和政府掌握金融資源的狀況下,金融資源的配置與經濟發展膠合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成也金融,敗也金融”;二是金融資源的配置怎樣讓“老百姓”的資產保值,增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