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曾屋村始建於清順治元年(1644年)。
清初,屬東莞縣第七都。
清末,屬缺口司。
民國時期,屬第五區南寧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六區、第十區、第十一區基寧鄉,虎門人民公社基寧生產大隊、路東生產大隊,虎門區路東鄉,東莞市虎門鎮路東管理區、路東行政村、路東社區。
行政區劃
曾屋村為東莞市虎門鎮
路東社區轄自然村,行政區劃代碼沿用路東社區行政區劃代碼為441900121026。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曾屋村位於虎門鎮最南端,距虎門鎮政府10千米。該村坐落於寧洲島,四面環海。境內有龍尾山、西村山,海拔約130米。東與坑塘村相接,北與
梁屋村相連,西與沙角村相鄰,南灝珠江口。
自然災害
曾屋村1979年8月,受7908號颱風影響,該村部分茅寮被吹毀,農作物被淹沒。1983年9月,8309號強颱風襲擊珠江口,轄區內的海堤被衝垮,農田大面積受災。
人口
2015年末,曾屋村戶籍人口392人,其中男198人,女194人,80歲以上10人,最年長者93歲(男)。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56人。
經濟
2015年,曾屋村傳統經濟以水稻、莞草、甘蔗、花生等作物種植為主,同時有水產養殖(淡水養殖皖魚、鱅魚、鯽魚等)及出海捕魚。
2015年,曾屋村集體經營行業涉及電子、五金、塑膠、機械、製衣等。是年,村總資產2108萬元,淨資產1389.7萬元,總收入380.5萬元,總支出138.2萬元,純收入242.3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商業經營、工資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5年末,曾屋村內有籃球場1個,集文化、娛樂、辦公於一體的綜合大樓1棟。
基礎設施
1971年,曾屋村通電。1985年,通自來水,1987年,通電話。1992年,通網際網路。2005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
交通運輸
曾屋村有鄉道連升路從村旁經過,直達虎門高鐵站和R2捷運站,並與沿江高速連通。
歷史文化
曾屋村民以曾姓居多,故名為“曾屋村”。
曾屋村記憶體廣府傳統民居9座,無人居住。
曾屋村世居村民有曾、梁、黃、趙、李等姓,以曾氏居多,遷入最早的是曾姓。清初,曾氏四兄弟從寶安(深圳市)新橋遷此。梁、黃姓先祖於清末從周邊鄉村遷此定居。
曾屋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虎門話。
20世紀90年代,路東(含曾屋村)制訂《路東村規民約》。
曾屋村有給新生嬰兒“做滿月”“開燈”等習俗。如某家產下男孩,第二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前,男孩家人擇良辰吉日擺“開燈酒”宴客。親朋好友帶上吉祥禮品前來“慶燈”
地方特產
曾屋村特色農產品有荔枝、龍眼、番石榴;傳統節慶食品有油角、糖環、鍋餐(餅)等。
著名人物
曾錦樂,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
榮譽稱號
2001年9月,路東社區(含曾屋村)被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廣東省文明村”稱號。
2002年12月,曾屋村被廣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廣東省衛生村”稱號。
2005年10月,曾屋村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稱號。
2009年4月,曾屋村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11年12月,路東社區被廣東省體育局授予“廣東省城市體育先進社區”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