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老寨子

曾家老寨子

曾家老寨子,位於姚渡鎮曾家老寨子,是成都市青白江區的歷史建築。

入選《成都市第十五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家老寨子
  • 別名:姚渡曾家寨子 
  • 地址:成都市青白江區姚渡鎮光明村8組
簡介,建築起源,建築格局,建築價值,

簡介

青白江客家文化,以姚渡曾家寨子為有名。曾家寨子坐落於青白江區姚渡鎮光明村8組,由曾家老寨、水浸壩曾家塞、上新賽和下新寨四大主寨組成,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由孔子學生曾參後裔曾秀清及其子孫三代出資,歷經鹹豐、同治中期共40餘年(1830—1873年)建成,每個寨子建築面積逾四十畝,規模宏大。抗日戰爭期間,山西銘賢學校搬遷至曾家寨子辦學七年,期間培養了大批人才。

建築起源

清代巨商曾秀清為了新屋氣派,專門花重金聘請北京的建築工人,按照某王府的形制修造,工程於清鹹豐八年(1858年)完工。這一年是中國命運多舛的一年:英法艦隊攻陷大沽炮台,進迫天津。鹹豐帝派桂良、花沙納為欽差大臣赴天津議和,與英國、美國、法國、俄國分別簽訂《中英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和《中俄天津條約》。列強不滿足於《天津條約》規定的權利,蓄意重新挑起戰爭。曾家新寨子就是在國運衰微的大背景下修建起來的。

建築格局

曾家新寨子建築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51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100平方米,建築高度6米,為木質穿斗式屋架、小青瓦屋面,配以弧形石門框、圓石柱和條石基腳。近十代曾氏後人在此居住。現存房屋16棟(其中現代建築6棟),水井一口。該建築是地方傳統民居式建築群的典範,是研究清代中期建築藝術和清代巨商曾秀清在當地活動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建築價值

曾家寨子由道光時期的當地富商曾秀清及其子孫主持修建,前後歷經了40多年。四川曾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在老寨子念過書的八旬老人曾國樞透露,曾家寨子建築群由四個寨子組成,先後修建於1830年至1873年,歷經清道光、鹹豐到同治中期。據當地的曾家族譜記載,曾秀清是被儒家尊為“宗聖”的曾參的後裔。
進出寨子的大門鋪了橋,寨子從內至外分居住區、生活區和防衛區。曾家老寨子居住區周圍的牆是用峽石礅砌成的,8尺高,上面砌土坯,全高一丈,厚5尺。生活區內有大小天井36個,瓦房超過400間,花園4個,還有戲台子、倉房、碾坊、豬牛舍、荷花池和消防池。防衛區在最外層,因當年這一地域匪患較為嚴重,為防備匪患,寨牆四角都建有炮樓,可以形成交叉火力,使一般的小股土匪不敢覬覦。其餘三個寨子的分布格局與老寨子大同小異。其中水浸壩曾家新寨子最大,占地60畝,保存也相對最好。
曾家新老寨子的建築和歷史都很有代表性,其寨子的建築形制,是川西地區莊園類建築的不可多得的“標本”,能為研究該類建築和生活形態等提供很好的參考。如果當地能夠利用起來,對原址進行修繕與開發,結合鄉村旅遊,有可能成為成都的一個新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