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智慧經典叢書:曾國藩養生秘訣

曾國藩智慧經典叢書:曾國藩養生秘訣

《曾國藩智慧經典叢書:曾國藩養生秘訣》融合了曾國藩一生的管理智慧、謀略智慧、生活智慧、家教智慧,共14種,其內含的思想智慧囊括了領導學、管理學、政治學、人才學、教育學、養生學等各個方面,是一部系統了解並掌握曾國藩智慧的精品讀物。不僅全面地反映了曾國藩在官場、家庭、養生、管理上的諸多智慧與原文風采,更配有以結合當前社會實際的歷史故事、事實案例為基礎的多重解讀,以助讀者全面而系統、繼承而創新地學習、借鑑曾國藩的卓越人生智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國藩智慧經典叢書:曾國藩養生秘訣
  • 作者:曾國藩 常萬里
  •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4月1日
  • 頁數:420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43897717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曾國藩智慧經典叢書:曾國藩養生秘訣》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曾國藩養生觀
第一章精神情志篇
一思想清靜
二精神樂觀
三意志堅強
四心胸開闊
五仁者壽高
六節制怒火
第二章興趣愛好篇
二琴棋書畫
三花木鳥魚
四郊外漫遊
五練武習射
第三章飲食菸酒篇
一飲食的質
二飲食的量
三合理烹調
四飲食時間
五食補與食療
六菸酒茶
第四章起居節勞篇
一起居有常
二居住環境
三勞逸適度
四節慾延年
五失眠調治
第五章疏醫遠巫篇
一疏醫遠巫
二動靜養生
三適當進補
第六章重點保養篇
一頭髮面
二耳目
三口齒
四胸背腰腹
五四肢
參考資料
綜合性資料
引言
第二部分曾國藩疾病觀
第一章曾氏疾病篇
一失眠
二眼病
三瘡癬
四眩暈
五耳嗚
六腰痛
七腹瀉
八汗症
九中暑
十晚年多病
第二章親人疾病篇
一祖父病
二母親病
三妻妾病
四澄弟病
五溫弟病
六沅弟病
七季弟病
八紀澤父子病
九紀鴻父子病
第三章其他人疾病篇
一胡林翼病
二將士疾病
參考資料
引言
第三部分曾國藩修身觀
一忠義篇
二仁慈篇
三孝悌篇
四忍氣篇
五誠恕篇
六名利篇
七清廉節儉篇
八謙虛篇
九勤早篇
十謹慎篇
參考資料
綜合性資料

序言

也許有人奇怪,既然是“曾國藩養生秘訣”,那么他為什麼並沒有高壽,而在1811年生,1872年過世,只活了62歲呢?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這是養生的目的和結果,具體到曾國藩身上,有四點值得注意。
1.壽命長短,不全取決於養生一端,還有其他的制約因素;善於養生,只構成長壽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除壽終正寢以外,還有許多自然生長之外的因素,在影響著人的壽命,比如戰爭,比如古書中一再強調的“仁者,壽”,民間或其他所傳信的:殺生太多,要減壽數;善事功德,自添福分。當我們用科學的世界觀來解釋這類現象時,會找到依據,也會遇到困難,仍取“神秘”一詞,給它存了疑。當然,其所謂“神秘”的指處,還是有不同,科學與非科學的界限,即在於此。
2.壽命長短與遺傳因素有很大關係,曾氏家族卻沒有長壽的“傳統”。
曾國藩的祖父星岡公活了75歲,父親曾竹亭活了67歲;幾位弟弟,國華(溫弟)死於三河兵敗,年36歲,國葆(季弟)死於傳染病,年35歲,國荃(沅弟)及國潢(澄弟)均活了66歲;三個兒子,第一個紀第幼折(在古代很平常),紀澤活了51歲,紀鴻只活了33歲。曾國藩的先天素質本來不很好。家書經常講到他與弟兄及後輩子侄體質都弱。在他眼中,恐怕只有祖父星岡公身體最強健。在做京官期間,曾國藩就常因看書太多、用心太過而頭昏耳鳴,因此他給父母的信中說要“優遊涵養,優哉游哉,謹守父母保身之訓(節慾、節勞、節思)”。
3.工作辛苦,壓力大,心血積虧。
曾國藩一生,在領軍打仗以前,可能只有十年寒窗較單純,十年京官較清閒。這對養生是有益的。自帶兵以後,用曾國藩自己的話說:他本來就不適宜帶兵打仗,身處行伍的痛苦,與其他帶兵之人大不同。在建軍初、中期,他只是幫辦、民勇的性質,從朝廷到地方,都不買他的賬,卻要獨力單挑,抗擊百萬太平軍。兵源、器械、軍費、物資,籌措起來,耗盡心力,而且遭地方官紳牽制,被鹹豐皇帝猜忌,“小人誤國,而不能不遷就,賠笑說好話;為國殺賊,卻還要防疑忌,免殺身大禍”。這份苦衷、這份血誠,乃至以後的成就,那是叫他的門生佩服得不得了的了,那么曾國藩所消耗的心血,“心已用爛,膽已驚碎”,雖億萬人等、千古功臣,都少有體驗。加之曾國藩自律甚嚴,十分勤勞,日理萬機一詞用在他身上,絲毫不過分,心血積虧,那不是一星半點的虧。雖然萬丈棟樑,也是擋不住重壓與蟲蝕的。
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曾氏多次上書請求歸隱,未獲批准。後又以久病之軀赴天津處理教案,做了賣國賊,激起全國公憤,晚年時沉重的心理打擊,這是其一;以他的才識,大致可以想到受命去天津的正負結果,卻仍以年老衰疲之軀悲壯地去了,這是其二。因而,他在去前,寫了遺書:“余若長逝,靈柩自以由運河搬回江南歸湘為便。”(見《同治九年六月赴天津示二子》)人到老,得一個賣國賊的稱號,而且是要流傳歷史的,曾國藩這時即使想養生,心情、身體上都是很難做到的了。明明知道,卻還要去,這等精神才是古代忠臣的絕唱了。
4.前人說“七十”就是“古來稀”,尤其在兵馬動盪的歲月,曾國藩活62歲,雖然今人不覺其高壽,而在那時,也還當得起“難能可貴”四字。而就在他之後的70年中(即到1949年),中國人民大眾的平均壽命也只有35歲。據考證,在久遠的上古時期,人類祖先的平均壽命只有22歲,從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君王到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為止,歷經4000餘年,約有67個王朝,446位皇帝(不包括戰國時期的諸侯國),他們的平均壽命只有42歲。大家所熟知的劉備、曹操,只活了60多歲,智慧的化身諸葛亮,只活到54歲。
2.興趣愛好方面:他主張讀有益之書,好書也“足以養生卻病”,臨死之前幾天,還在讀《理學宗傳》。他還寫詩詞作對聯,抒懷寫態,樂以忘憂;他酷愛下棋、書法、賞畫。每天總要下上幾局圍棋,書法上也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詣;他愛種花栽樹,以怡性情,強調屋前屋後要多種樹;他愛登山旅遊,主張平時應多走路,可到郊外漫遊,既賞心悅目,又可以練筋動骨;提倡練武習射,並以此要求子弟,不可貪圖安逸。
3.飲食菸酒方面:他主張食宜清淡,多吃素食,注意烹調,飲食定時,並對食補和食療有一些研究;他32歲就戒除菸癮,主張煙必戒,酒少喝,對嗜酒之人如澄弟,則主張徹底戒掉;他愛喝茶,不重名茶,而愛喝家鄉的茶。
4.起居節勞方面:他主張臥起有常,形成生活起居的規律性,主張起居應時,尤重早起;他對居住環境的選擇,不是依據風水學說,而是注意通風除濕、陽光充足、室內衛生、室外生態環境等因素,這在整個社會還很愚昧,迷信盛行的年代,是很可貴的;他還主張勞逸適度,認為人不可不勞,但不可過勞,對過勞之人,他提倡節勞節思;他多次談到節慾,不僅僅是節制權欲名欲物慾,也要節制性慾,紀澤新婚不久,他就要求紀澤應率新婦早起,教其節勞節慾;對失眠也有些研究,中年以後,他備受失眠折磨,可謂久病成良醫了。
5.疏醫遠巫方面:他主張遠離醫生和巫師,不輕於用藥,認為“良醫活人者十之七,死人者十之三;庸醫活人者十之三,死人者十之七”。但疏醫慎藥,又“不可一概而施”。可見他並非絕對不用藥物,不請醫生,而只是注重通過自我調節來養生卻病;為此,他主張動靜結合,即主張習勞、習射、登山、散步,又提倡靜養,並多次強調靜坐的好處。他主張適當進補;對食補藥補均有見解,並認為患病之時,或自感有病之時,均不可實施藥補。
6.重點保養方面:將分頭髮面、耳目、口齒、胸背腰腹、四肢五個方面談。在這幾個方面,有的創劇痛深,有的見解獨到。如晚年“目疾尤苦”,而睡前用“極熱之水洗腳”,至今仍為至理,毛澤東同志早年也力倡此法。
從絕對年限看,曾國藩不算高壽,但就其個體而言,也屬難得;這中間,他的養生思想起到獨特的作用,其根本,可歸結為:清淡,節制(或者表述為適可而止)。 從上可以得出結論,曾國藩在養生方面,即使不能說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也在許多方面有他獨到的見解,而且,這些見解雖然從他個體特性而來,卻有廣泛的實用性,在今天仍然可以發揮效用。這即是編者的願望。
曾國藩養生思想的來源
還要探討的一個問題是,他的養生思想從哪裡來。
在做京官期間,曾國藩就常因看書太多、用心太過而頭昏耳鳴,因此他給祖父、父母的信中說要“優遊涵養,優哉游哉,謹守父母(節慾、節勞、節思)保身之訓”。由此可知,他們是有一點家傳的養生本領的。中醫,曾國藩是粗通一二,但用藥觀點與良醫合,其養生思想本源,不全從醫學中來,要從中國文化中去尋找。實際上,中國醫學,其本源就是從中國文化中來的。
因此,有以下結論:曾國藩由科舉中來,“出身詞林”,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頗深,他的養生思想中,不僅有他祖父星岡公的影子,也深蘊中國幾千年的文化。
在曾國藩的養生觀中,有著對前人養生思想的合理繼承,尤其是孔子、老子兩位聖人的養生思想,除了老子氣功修煉得道的這一觀點之外,幾乎都有充分的繼承和發展。
孔子是古代的至聖先師,他的思想(宋明以後,似乎可以表述為統治階級倡導的文化,當然,其影響至深的還是那些不離人之本性的東西)對曾國藩大有影響。
孑L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前479年,活了72歲,被後人稱為“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不是文弱書生,他身材高大,體格健壯,文武雙全。他一生歷經奔波,飽嘗打擊和挫折,卻活了72歲,可見其養生是卓有成效的。
孔子的養生觀可以歸納為四點:
1.自強不息,以苦為樂。孔子55歲開始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在極不方便的交通食宿條件下,用14年時間,週遊各諸侯國。一次師生們被困於陳、蔡兩國之間,孔子問弟子們:“我們既不是虎又不是鹿,為什麼都困於曠野之中?”他的高足顏回於是發表了一番“夫子之道至大,故不能容”的高論,孔子大悅,說:“假使你有很多財產,我給你做賬房先生。”這句有些失態的話反映了孔子極度高興的心情。孑L子一生致力於平民教育,相傳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並整理《詩經》、《尚書》,編修《春秋》,傳上古文化於萬世,勞苦功高。
2.仁者愛人,大德必壽。“仁”是儒學的道德基石。在孑L子以前,大德必壽已有事例:傳說周文王90歲,周武王93歲,堯帝118歲,舜帝110歲。
3.重視鍛鍊,健身為本。孔子喜愛射箭、駕車、彈琴,還經常和他的弟子們一起進行郊遊、登山,泰山上還有“孔子登臨處”的古蹟。
4.衣食住行,處處留意。在衣著上,孑L子夏天穿葛布單衣,既透汗,又涼爽;睡時一定穿睡衣,洗澡有“明衣”;坐的是“瓜絡”做的墊子,冬保暖,夏防潮;飲食上,講究衛生,食不求飽,講究烹調,“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飲食多樣,“齋必變食”,飲酒勿醉,不隨便用藥;在住所上,孔子只求寢處適宜,反對貪圖舒適安逸,倡導早起。對在大白天睡懶覺的宰予,他非常氣憤地斥責道:“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污也!”在行的方面,孔子善於走路鍛鍊。《論語·鄉黨》中形容他快步前進,如同鳥兒展翅飛翔。
此外,孔子還有三戒: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前後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孔子的養生思想在曾國藩的養生觀中有很深的烙印。
老子的養生思想對曾國藩的養生觀也有很大影響。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末期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曾任周朝國家圖書館館長。孔子31歲時曾去周都洛陽向他問禮,當時老子已有八九十歲。老子究竟有多少壽數,難以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他長壽,他所著的《道德經》,有許多養生的論述,成為我國養生學和醫學的理論源泉,因此老子被尊崇為中國養牛學的祖師。
老子的養生思想主要有三條:
1.保養精氣。他提倡少私寡慾,知足常樂,注重節儉,謙謹和愛心,以達到恬淡虛無的境界。
2.順乎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論,是老子的天道觀和養生觀。順乎自然的規律,才能長壽。
3.氣功修煉。老子關於以靜制動,以弱勝強,以柔克剛的論述,指導後人創造出許多鍛鍊方法,如靜坐功,這種方法一直為曾國藩所推崇。氣功修煉達到上乘境界叫做得道,此時精滿,氣充,神足。
曾國藩死狀初探
曾國藩去世前,問起妻子歐陽夫人,父親曾竹亭逝世時的情況(他父親死於1857年),說:“吾他日當俄然而逝,不至如此也。”事實確是如此,他死得並不痛苦。
1872年正月二十三日,曾國藩忽然右足麻木,中醫稱為“肝風”,回到內室,對二女紀曜說:“吾適以大限將至,不自意又能復常也。”
二十六日,前河道總督蘇廷魁路過金陵,他出城迎接,在轎中背誦《四書》,忽然間,手顫抖著,指身邊的戈什哈①,似欲說點什麼,卻口噤不能出聲,急回署中服藥,醫者都說他“心血極虧”。
二月初二,伏案批閱公文,又發轎中病症,他自知來日不多,召紀澤、紀鴻二子,費了很大精力,才說明自己的一個心意:喪事應遵古禮,不用僧與道。
二月初四午後,由長子紀澤陪同,在總督花園散步,忽喊足麻,抽搐,兒子急扶他至花廳,已不能言語,於是更衣端坐,家人環集左右,刻鐘後,安詳去世。
佛學認為,人最後的養生福分是善終。如果不能善終,命了之時,會手忙腳亂,六神無主,急得像落湯的螃蟹和熱鍋中的螞蟻。佛經上說,這種情況下,人就像烏龜脫殼那么痛苦,外表的掙扎只是表象,內心的恐懼、痛苦和彷徨,更非筆墨所能描述。
曾國藩之死狀,意識是清楚的,自知臨去的大致時間,也知道心血久虧、功能衰竭而導致無病而終,算得上是佛經中所說的“中善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