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其光(1885—1960),幼名育,出生於 今(廣東惠東縣多祝鎮石盤頭水巷曾屋)民國6年,與陳桂英結婚後隱居。曾被推選為多祝抗日自衛中隊中隊長及惠陽縣議會代表,且組織了“抗日後援會”,是一位愛國的抗日英雄。
基本介紹
- 別名:曾其光
- 所處時代:光緒
- 出生地:廣東惠東縣
- 出生日期:1885年
- 逝世日期:1960年
- 主要成就:抗日戰爭期間組織"抗日後援會",自籌槍枝彈藥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曾其光(1885—1960),幼名育。廣東惠東縣多祝鎮石盤頭村人。從小聰敏靈活,幼年入學,勤奮異常,甚得同學和師長的稱道。堂叔曾捷夫是清末多祝“三合會”的首領,常對子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其光在叔父的教誨下,從小就萌生了要做一個志在四方,無愧於先輩的後人。
人物經歷
光緒二十四年(1898)冬,興中會派史可愚到多祝協助曾捷夫發展興中會組織,很快發展了一批會員,其光才十五歲就第一批參加了。後因清兵追捕其叔父曾捷夫而遭受株連,查封了曾宅,曾其光脫險後,星夜逃往稔山范和,後轉往廣州隱居。
光緒二十五年(1899)8月,鄭士良、林海山等奉孫中山之命,在三洲田舉行武裝起義,曾其光前往參加。三洲田起義失敗後,曾捷夫曾其光叔侄等潛回稔山范和掩蔽,不久乘船去香港。
光緒二十八年(1902)春,曾其光隻身漂赴南洋,輾轉到沙撈越,經友人介紹,在該地的SBG學校任教。在從事教學的同時,利用各種機會,對華僑宣傳革命。
宣統二年(1910)冬,其光偕兄長“曾儀卿”返回香港,旋即赴廣州、惠州等地,秘密組織各縣革命志士和會黨五百餘人,組建武裝隊伍,然後開赴博羅與梁鏡球在羅浮山一帶設立基地,伺機襲擊清軍。翌年春,其光及其他同盟會員,奉命潛入廣州參加起義。3月9日,在黃興指揮下,其光率五十餘人,從小東門出擊,取雙門底關卡,進而合攻總督衙門,後因敵我力量懸殊,起義受挫。曾其光復與兄長“曾儀卿”出走香港,再渡南洋。
宣統三年(1911)秋,武昌起義成功。曾其光返國。
民國元年(1912)元旦,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曾其光被邀出席開國大典,並榮獲二級嘉禾勳章。稍後,其光奉孫中山之命,率領八百多人的武裝隊伍,開赴平海,收編清軍人員和收繳武器,經兩個小時的戰鬥,捕獲清軍二百多人,物資一批。
民國2年(1913),曾其光被任命為廣東省安緝處處長,率部前往肇慶整治西江航道的交通秩序。袁世凱復辟前,曾其光毅然辭去安緝處長之職,重渡南洋,把義兄“胡和章”贈予的橡膠園賣掉,然後返回廣州辦實業。先在沙河辦一間“啟泰”陶瓷廠,又在東山區廟前街開設“清遠茶樓”,由於經營不善,連連虧損,不到兩年相繼倒閉。
民國6年(1917),在友人的支持下,在廣州東山松岡西建房一所,爾後,與陳桂英結婚,從此隱居家園。
民國11年(1922),陳炯明叛亂,孫中山出走上海,曾其光亦攜妻兒避禍香港,在元朗水門頭開設“四時春”藥房,並潛心研究醫學。
民國17年(1928)舉家遷回廣州,繼續經營藥品行業。廣州淪陷後,曾其光舉家遷回惠東多祝老家。
民國28年(1939),在共產黨統一戰線的推動下,曾其光被民眾推選為多祝抗日自衛中隊中隊長及惠陽縣議會代表。
抗日戰爭期間,曾其光積極發動民眾,組織“抗日後援會”,自籌槍枝彈藥,加強自衛中隊的戰鬥力,並發動民眾捐資捐物,支援前方。
民國30年(1941)秋,曾其光出席惠陽縣議會時,縣長羅偉疆徵求他出任惠陽縣第九區(即多祝區)國民黨黨部書記,曾其光堅決拒絕擔任此職。建國後,其光雖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對待,然而他胸襟豁達,毫無怨言。1960年,在家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