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井

曾井

曾井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西郊街道辦事處城西大道旁,是五代南漢程鄉縣令曾芳所鑿。上構四塊圓形石雕,曾井旁有明永樂元年知縣鄭懋中構築的曾公祠和碑記。曾井至今都還完好,深約三丈(約10米),是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修繕,歷史故事,

修繕

曾井
上世紀末因城市建設及企業修建廠房等原因被置於地表平面下,其狀況已危及文物安全。
為更好地保護好千年古井,經專家多次論證,制訂維修方案,並報上級文物主管部批准後,於2014年10月起對其現狀進行整修,11月修繕工程完工,千年古井終於重見天日。
根據曾井的建築結構、建築形制及原有使用功能,適當調整了井的水平高度,把原有井台水平升高1.6米,在現有井面安裝花崗岩石欄桿、不鏽鋼井罩和鋼化玻璃安全防護罩,重刻文物保護標誌牌及文物保護說明牌,維修後既保存了原有的形制、材質及工藝,又便於管理及使用,同時方便了市民的參觀和對外宣傳。

歷史故事

據記載,在南宋初年,梅江區流行瘟疫,曾芳用袋子裝藥放置在曾井中,患上了瘟疫的人喝了曾井的水之後都痊癒了;相傳宋代的狄青南征時,士兵患上了瘟疫,路過梅州時,因為曾井甘甜的泉水治癒了患病的士兵,宋仁宗皇帝特此降謚曾芳“忠孝公”,並賜飛白,書“曾化忠孝泉”五個字。鹹淳七年(1271年),知州蒲壽晟邀集鄉人琢碑構木,建亭井上。明代,知縣鄭懋中在井旁建“忠孝祠”,後來又塑像紀念。1526年開始興祀事,易祠名“彰善祠”。曾井伴著梅州市的興衰相延千餘年,人文墨客為其賦和者甚多,更增添了曾井的文化負重。江左名士,自號“古今過客”的王望如有一副對聯:“曾公鑿井,狄公禱泉,程處士應配享萬年香火;鄭侯擇里,陸侯肯堂,王令尹恐難對異姓高曾。”
曾井修繕中曾井修繕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