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荼羅(佛教名詞)

曼荼羅(佛教名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曼荼羅是梵文Mandala的音譯;曼荼羅又譯〝曼佗羅〞、〝慢怛羅〞、〝滿拏囉〞等;曼荼羅意譯〝壇〞、〝壇場〞、〝壇城〞、〝輪圓具足〞、〝聚集〞等;藏語dkyil-vkhor,音譯〝吉廊〞,意譯為〝中圍〞。 是密教傳統的修持能量的中心。茶花又名曼荼羅花,它是佛教中的吉祥花,相傳佛祖傳法時,手拈曼荼羅花,下起漫天曼荼羅花雨,象徵寧靜安詳、吉祥如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曼荼羅
  • 外文名:Mandala
  • 別稱:曼佗羅,慢怛羅,滿拏囉
  • 象徵:寧靜安詳,吉祥如意
簡介,分類介紹,特點,

簡介

曼陀羅或稱曼荼羅、滿達、曼扎、曼達,梵文:mandala。意譯為壇場,以輪圍具足或“聚集”為本意。指一切聖賢、一切功德的聚集之處。供曼扎是積聚福德與智慧最圓滿而巧妙的方法,以曼達的形式來供養整個宇宙,是很多方法中最快速,最簡單,最圓滿的。曼陀羅是僧人和藏民日常修習秘法時的“心中宇宙圖”,共有四種,即所謂的“四曼為相”,一般是以圓形或正方形為主,相當對稱,有中心點。
曼扎的方位觀想曼扎的方位觀想
阿育王經七曰:“漫陀羅,翻圓華。”法華光宅疏一曰:“曼陀羅華者,譯為小白團華。摩訶曼陀羅華者,譯為大白團華。”法華玄贊二曰:“曼陀羅華者,此雲適意,見者心悅故。”慧苑音義上曰:“曼陀羅華,此雲悅意華,又曰雜色華,亦云柔軟華,亦云天妙華。”

分類介紹

一般密教的曼陀羅可以分為四大類:大曼陀羅,三昧耶曼陀羅、法曼陀羅和羯磨曼陀羅。密宗本尊及其眷眾聚集的場合。本尊以為主尊,道果功德以為眷眾,眷眾環繞本尊遊戲莊嚴,稱為輪圓。藏語稱“吉科爾”。本尊壇城等的塑造和繪製需根據曼荼羅尺度(即比例尺寸)進行。有木製的,有金屬材料製做的,有繪畫的、彩粉的,也有用細砂造的。按其所修持的密宗內容而造成時輪壇城、集密壇城、喜金剛壇城、勝樂壇城、馬頭明王壇城、十三尊大威德壇城、十一面觀音壇城、藥師佛壇城等。各種壇城形狀相似,基本上是外圓內方,也有方形的。顏色各異,外呈圓形,其最外層為火焰,火焰以外為生物界,包括人類和各種動植物,表示一切生物都不能進入金剛駐錫之城,一律拒之於火焰外界。
唐密曼荼羅唐密曼荼羅

特點

火焰之內為金剛杵,鎮壓一切邪魔。內城為方形城,四面有門,門口有梯,城樓矗立,內有16侍衛,每面4人。中為殿堂,內居金剛。殿堂頂層為圓形,內有小殿,內居金剛之傳法師。各種不同內容的壇城,裡面布置的佛像及裝飾也不一樣,每座曼荼羅都有自己的本尊。有的資料中記載:印度密教修“秘法”時,為了防止“魔眾”侵入,在修法處劃上一圓圈建一土壇,有時還在上面畫上佛、菩薩佛,事畢像廢。一般把劃為圓形或方形的修法地方或者壇城稱為曼荼羅。認為此處充滿佛與菩薩,所以也稱“聚集”或“輪圓具足”。在中國、日本、朝鮮等國佛教界亦把佛、菩薩像畫在紙帛上,亦稱曼荼羅。
曼荼羅有4種和3種之分。
4種是:
1.大曼荼羅,描繪佛、菩薩的形象。
曼荼羅曼荼羅
2.三昧耶曼荼羅,描繪象徵佛、菩薩的“器杖”(如刀劍蓮花)和“印契”(手印)。
3.法曼荼羅(也稱種子曼荼羅),表示佛、菩薩種子(以梵字為佛、菩薩的象徵)。
4.羯磨曼荼羅,描繪佛、菩薩的威儀(動作)事業的曼荼羅。以及佛、菩薩的鑄像、畫像、塑像等,合稱4種曼荼羅。
3種是:
1.普門曼荼羅,諸尊聚集一起,如以大日如來為中心的兩部曼荼羅(即金剛界曼荼羅和胎藏界曼荼羅)。
2.部會曼荼羅,部分諸尊,例如佛部的佛頂曼荼羅、蓮華部的十一面觀音曼荼羅等。
3.別尊曼荼羅(一尊),以一尊為中心的釋迦曼荼羅。塔爾寺四大學院中按各自所修持的密法建有不同的曼荼羅。平時以彩粉繪製的現象較多。也有用木、銅、銅合金等製作的精緻曼荼羅。如大經堂上下層供有大小兩座銅合金鋼製作的曼荼羅。其造型城池似的方形,工藝精細,製作藝術高超,簡直像一座精雕細刻的玉瓊樓閣。曼荼羅在藏密中作為修煉的形式和重要觀想的內容。
立體壇城,為佛教密宗四部本尊之壇城。有彩色細砂畫、布面畫和立體壇城幾種。也有用香泥等實物,按尺度構畫塑造成立體形象的密宗壇城。塔爾寺按建築結構建造了一座時輪立體壇城,其外部大殿建築為三層,高15米,寬16.24米,長19.4米,為重檐歇山式大殿。殿內建圓形立體壇城,高5米,直徑13.5米,內圓外方。內為身、語、意三城,外有土、火、風等環城圈,三城十二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