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生十八式

曼生十八式

曼生十八式是由身為“西泠八家”之一的清代書畫家、篆刻家陳鴻壽設計,紫砂藝人楊彭年楊鳳年兄妹親手製作的十八種經典紫砂壺款式,因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十八式”或“曼生壺”。

陳曼生把金石、書畫、詩詞與造壺工藝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創作了一種獨特而成熟的紫砂壺藝術風格,開創了文學書畫篆刻與壺藝完美結合的先河,創造了獨特的壺藝風格,曼生壺在壺史上留下“壺隨字貴,字依壺傳”的經典名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曼生十八式
  • 設計者陳鴻壽
  • 簡介:十八種經典紫砂壺款式
  • 製作者:楊彭年、楊鳳年兄妹
原作者簡介,壺型及銘文,中華壺王·曼生十八式,古今曼生十八式聯展,

原作者簡介

陳鴻壽(1768-1822),字子恭,號曼生、種榆道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江蘇贛榆、溧陽知縣及淮安府海防同知。陳鴻壽為官廉明,作風乾練,為濟世安民的良臣能吏。而作為藝術家,陳鴻壽同樣表現出其超人的稟賦和深厚的造詣。其生平雅好摩崖碑版,又工詩文,善花卉,擅長書法,尤精隸書,結字簡古奇崛,用筆恣肆爽健,獨具面貌。陳鴻壽篆刻服膺丁敬,並與奚岡、陳豫鐘交好。作品在“西泠八家”中以氣壯力厚勝者,也是浙派篆刻的中堅代表。
楊彭年,字二泉,號大鵬。清嘉慶年間制砂壺名藝人。生卒不詳。荊溪人,一說浙江桐鄉人,弟寶年、妹鳳年,均為當時制壺名藝人,善於配泥,所制茗壺,玉色晶瑩,氣韻溫雅,渾樸玲瓏,具天然之趣,藝林視為珍品,當時常為溧陽知縣陳鴻壽製作《曼生壺》,歷來為鑑賞家所珍愛,現有《鐘式壺》藏於上海博物館。

壺型及銘文

曼生十八式即陳曼生創作的十八種款式紫砂壺。傳世“曼生壺”,無論是詩,是文,或是金石、磚瓦文字,都是寫刻在壺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滿肩、滿腹,占據空間較大,非常顯眼,再加上署款“曼生”、“曼生銘”、“阿曼陀室”,或“曼生為七薌題”等等,都是刻在壺身最為引人注目的位置,格外突出。
石瓢,壺銘:不肥而堅,是以永年。
提梁,壺銘:煮白石,泛綠雲,一瓢細酌邀桐君。
笠蔭,壺銘:笠蔭暍,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無說。
葫蘆,壺銘:為惠施,為張蒼,取滿腹,無湖江。
合歡,壺銘:八餅頭綱,為鸞為凰,得雌者昌。
匏瓜,壺銘:飲之吉,匏瓜無匹。
井欄,壺銘: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飲庶幾,永以為好。
漢瓦,壺銘:放下屠刀否,心蓮頃刻開,三千今世界,開眼見如來。
汲直,壺銘:苦而旨,直其體,公孫丞相甘如醴。
乳鼎,壺銘:水味甘,茶味苦,養生方,勝鐘乳。
周盤,壺銘:吾愛吾鼎,強食強飲。
柱礎,壺銘:茶鼓聲,春煙隔,梅子雨,潤礎石,滌煩襟,乳花碧。
石銚,壺銘:銚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穜。
鏡瓦,壺銘:滌我酒脾,潤我詩腸。
鈿合,壺銘:鈿合丁寧,改注茶經。
半瓢,壺銘:曼公督造茗壺,第四千六百十四為羼泉清玩。
合斗,壺銘:北斗高,南斗下,銀河瀉,闌乾掛。
卻月,壺銘:月盈則虧,置之座隅,以我為規。

中華壺王·曼生十八式

曼生壺是文人與紫砂藝術、文人與藝人珠聯璧合成功創作的一代典範,以文人特有的審美取向,將詩詞的意境、書法的飄逸、繪畫的空靈、金石的質樸有機而生動地融入紫砂壺,曼生壺簡潔明快造型、深刻雋永的題銘乃至書法篆刻、在壺體上的布局章法都值得後人細細品味,使紫砂壺藝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也才使得文人紫砂壺升華為融合多種文化元素的絕佳載體,令後人嘆為觀止,從此便以純粹文人化的身份躋身於藝術珍品之列,被紫砂界奉為珍品。
中華壺王·曼生十八式中華壺王·曼生十八式
《中華壺王·曼生十八式》是由郭莉萍徐永君、張暗軍、周海英、許學芳五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從“泥、型、工、款、功”五方面嚴格遵循曼生壺的特徵,精工製作而成的當代紫砂藝術精品。
2014年6月12日,《中華壺王·曼生十八式》與杭州唐雲藝術館館藏8把曼生壺進行聯展並被收藏。

古今曼生十八式聯展

2014年6月12日上午,由中國收藏家協會紫砂委員會牽手唐雲藝術館,共同打造的“向曼生致敬·古今曼生十八式聯展收藏儀式”盛大開幕、隆重舉行。活動以《中華壺王·曼生十八式》為全新亮點,結合唐雲藝術館的8把鎮館之寶,通過古、今曼生壺的結合與展現,用新生代的藝術手法唯美、逼真、再現200年前“曼生十八式”的神韻與魅力。
古今曼生十八式聯展古今曼生十八式聯展
曼生壺是紫砂歷史上的里程碑,而唐雲藝術館則是收藏曼生壺的最權威機構,其在紫砂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此次展覽唐雲藝術館將在開幕式上悉數展出作為鎮館之寶的8把曼生壺,再結合紫砂名家傾力打造的10把曼生壺震撼亮相,無疑是一場紫砂盛宴。此舉既為廣大熱愛紫砂文化之士精準、全面、權威地普及了曼生十八式的相關知識,又進一步為推動紫砂藝術的發展與傳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