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曹驥,1916年4月30日生於
北平。1927年,國小畢業後隨父到
天津考入
南開中學讀國中。1930年,回北平考入北平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到高中畢業。1935年,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系。抗日戰爭爆發,清華大學南遷暫在燕京大學借讀一年,不久經海路去昆明西南聯大。1939年大學畢業後,考入中央大學農科研究所經濟昆蟲組,成為鄒鐘琳教授的第一位研究生,學習昆蟲生態學和農業昆蟲學等,同時從師金善寶教授讀作物學。1941年夏,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以優異成績獲理科碩士學位。此後至1946年底,由於戰亂和家事,工作多有變動,曾任中學教員、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系研究助理、北京大學農學院昆蟲系助教、西北農學院動物學講師並負責該校編輯出版工作、河南省善後救濟分署專員兼治蝗委員會總督導等職。
1947年1月,曹驥受聘於中央農業實驗所北平農事試驗場病蟲害系技士,開始有了一個較穩定的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條件。為了對中國歷史上的蝗蟲災害作出科學分析,他用半年多的時間查閱大量書籍和歷史文獻,撰寫了《歷代有關蝗災記載之分析》一文,發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版的《中國農業研究》第一卷第一期上,深得中國昆蟲學界的好評。
1947年8月,曹驥收到國民政府的通知,承認1944年在西北農學院任教期間考取的出國留學資格有效,隨即赴南京辦理出國手續。同年9月,到達美國,在明尼蘇達大學昆蟲系攻讀博士研究生課程,並選植物病理系作副系。學習期間參加了美國經濟昆蟲學會,暑期內兼任該校昆蟲系研究助理。經過兩年的刻苦學習,以《新有機殺蟲劑對幾種蚜蟲的藥效研究》的論文通過答辯,獲博士學位。當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訊息後深受鼓舞,並加入進步組織中國科協北美分會,未等舉行學位授予典禮,就毅然於1949年底乘船回國。1950年1月到達首都北京。
1950年2月,曹驥到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病蟲害系任副研究員,直至1957年。先後主持東亞飛蝗、玉米螟、粟灰螟、棉蚜、果蟲等防治研究。1957年,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植物檢疫的研究機構——農業部植物檢疫實驗室成立,他服從工作需要,調入該實驗室主持檢疫性果蟲的研究,研究過蘋果綿蚜和葡萄根瘤蚜。1961年隨該實驗室合併到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仍從事植物檢疫性害蟲研究。“文化大革命”期間的1970-1976年,參加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服務隊,先後到江西省興國、陝西省延安從事科技服務工作,並作了些水稻和穀子害蟲方面的調查。1977-1978年,因冠心病發作,且年逾花甲,便從事總結經驗,撰寫論著。1979年,調入中國農業科學院品種資源研究所,開始從事作物抗蟲性研究,擔任國家“七五”科技攻關計畫中“糧食作物種質資源抗病蟲性鑑定”專題的第一主持人。在國家恢復專業職務任職資格制度後,於1981年被任為研究員。由於他的敬業精神和傳播科學知識的業績,於1992年受到國務院表彰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鑒於他幾十年從事害蟲研究所作出的貢獻,在國內外有一定的知名度,1991年8月當選為世界生產力科學院院士,為國家爭得了榮譽。
技術成就
在曹驥主持的研究課題中,許多屬於開拓性的。1950年主持的棉蚜防治研究,他於國內率先使用從美國帶回來的E605,研究證實其內吸傳導能力及其控制棉蚜的效果,提出使用E605低濃度粉劑治蚜的技術措施。
在主持飛蝗防治研究中,曹驥除系統研究六六六毒餌治蝗技術(包括餌料配方及撒餌工具)外,首先闡明六六六對蝗蟲的薰蒸作用機理,為擴大六六六推廣使用提供了科學依據。在主持玉米螟防治研究中,他根據玉米螟一代幼蟲集中為害春玉米心葉的規律,最早研究提出套用六六六葉心灌藥技術和簡單葉心灌藥工具,同時指出推廣中應嚴格控制使用濃度和技術標準。
曹驥在中國第一次使用蘇雲金桿菌用灌心葉方法防治玉米螟。蘇雲金桿菌的中文名稱是他命名的,也是他第一次套用的。劉崇樂教授在撰寫的《蘇雲金桿菌五十年》專著中指出:曹驥是中國研究蘇雲金桿菌防治農業害蟲的第一位科學工作者。由於蘇雲金桿菌防治效果及菌劑來源均低於當時推廣中的六六六,因此未能繼續開展下去,但曹驥的工作為後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依據。
曹驥在晚年主持國家科技攻關計畫的“作物抗病蟲性品種資源鑑定”專題研究中,除組織全國有關單位從幾十萬份品種資源中評選出一批可直接利用的抗病蟲良種外,還首次統一了45種主要病蟲害對10種糧豆作物抗病蟲性的鑑定方法。這項開拓性研究,使各有關單位的鑑定結果可以互相比較利用,並為後來的品種資源和新品種選育的抗病蟲性鑑定奠定了良好基礎。
1961年,原蘇聯和東歐國家稱中國出口的大麻籽內含有食心蟲繭,並聲稱要改從其他國家(如義大利)進口大麻籽。此刻,曹驥受命研究解決大麻食心蟲的檢疫技術。在沒有助手的情況下,他隻身奔赴內蒙古大麻產區,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經過艱苦而又嚴謹的試驗研究,證實了大麻籽內所含大麻食心蟲幼蟲不能越夏,提出了只要將混有大麻食心蟲的大麻籽貯存一年即可出口的科學報告。這一結果得到進口國家的認定,從而及時解決了中國大麻籽出口換匯中的技術難題。
1963年,馬鈴薯塊莖蛾在中國晉南發現,不久河南亦有報導。曹驥又一次受命主持研究會戰。他先後深入到四川、陝西、山西、河南、安徽等馬鈴薯塊莖蛾發生腹地及其邊緣地帶調查研究,並在晉南風陵渡建立研究基點,連續兩年實地研究其越冬規律。結果發現,該蟲在中國能越冬的北界為1月份0℃等溫線;山西全省均在該線以北,風陵渡的蛾子是從河南擴散而來,終於作出該蟲不能蔓延到晉北馬鈴薯主要產區的科學結論,從而解除了當時對馬鈴薯塊莖蛾的檢疫措施。經過30年的考驗,可證實該結論科學無誤。此外,為闡明該蟲為何至今不能侵入沿海省(區),他帶領研究生陸慶光到鄂、湘、皖、贛等省繼續開展研究。發現馬鈴薯塊莖蛾發生基地離不開山區這一規律,並提出煙、薯兩寄主不能並存是限制向東分布的主要因素。
曹驥自幼愛好文學,中學時代又受到良好的文學教育,大學期間即在當時頗負盛名的《西風》雜誌上發表譯作。參加工作後,他常在農業科技期刊上發表文章,也常編寫科普讀物。以後不斷地撰寫論文發表在學報和中級科技刊物上,內容包括研究報告、研究方法、科學進展綜述、重要學術見解、害蟲發生動態、國外經驗介紹等。初步統計,曹驥已發表各類文章150篇以上,為中國農業害蟲防治技術的普及和防治研究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貢獻。
進入80年代,曹驥除去完成崗位工作外,把主要精力放在著譯上。至今經他編著、修訂、合作主編以及合評的專著已出版6本。其中《農作物抗蟲原理及套用》一書,是他晚年的代表作。該書既有理論又有套用價值,對推動中國抗蟲育種工作起到重要作用。退休以後,他參加編寫《害蟲防治:策略與方法》一書中“農業技術防治”一章。在主編張宗炳教授逝世後,他毅然擔起該書定稿重擔。該書1992年獲“興農杯”二等獎。曹驥還應周明牂教授邀請擔任其主編的《作物抗蟲性原理及套用》一書的主審。該書為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參考書。他還參加重譯《達爾文全集》中《人和動物的感情表達》一書。曹驥晚年對中國科學事業發展仍筆耕不輟的精神是可敬的。
主要論著
1 曹驥,李光博.六六六對飛蝗蝻期的熏蒸作用.昆蟲學報.1951,1(2):128~135
2 曹驥,賈佩華.E605作為內吸劑在田間防治棉蚜的初步結果.中國農業研究.1951,2(3):245~252
3 曹驥,賈佩華,林佩華.京郊粟灰螟生活史研究.昆蟲學報.1953,4(4):319~324
4 曹驥,賈佩華,林佩華.葉心施藥防治玉米螟的小區試驗.農業學報.1955,6(3):237~250
5 曹驥,賈佩華,林佩華.用蘇雲金桿菌孢子粉防治玉米螟.昆蟲學報.1955,5(3):349
6 曹驥,楊宗琦,黎彥,張乃鑫.河北定縣鴨梨的蟲害問題.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
7 曹驥,朱希孟,林松.葡萄根瘤蚜發生規律初步研究.昆蟲學報.1961,11(1):59~70
8 曹驥.大麻食心蟲的檢疫研究.植物保護學報.1963,2(4):371~378
9 曹驥.害蟲的防治標準.昆蟲知識.1976,(13):31~32
10 曹驥.利用栽培方法防治粟灰螟的探討.植物保護學報.1979,6(1):51~56
11 曹驥.略論植物檢疫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植物保護.1979,(4):30~32
12 曹驥,陳仲梅,文家慧.煙潛葉蛾在我國的分布.動物學研究.1981,2(4):327~332
13 曹驥.淺談我國進口植物檢疫對象·害虫部分.植物檢疫.1981,(1):48~51
14 曹驥,徐瑞生等.小麥抗蚜兼抗銹材料田間篩選結果.作物品種資源.1983,(1):39~41
15 曹驥.作物抗蟲原理及套用.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
16 曹驥,李學書,李先譽.植物檢疫手冊.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
17 張宗炳,曹驥.害蟲防治·策略與方法.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18 曹驥.試論制約植保工作的諸因素.植物保護.1993(4):38~39
19 曹驥.試論植物檢疫綜合治理的涵義及措施.植物檢疫.1994,(6):355~357
20 曹驥.中國植物保護研究進展:IPM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北京:中國科技出版社,1996: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