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軍新,1967年3月,江西省豐城市小港鎮八都曹家村人,出生於會昌縣湘江鎮五板橋1號門牌。管理學博士,套用經濟學(金融學)博士後,高級經濟師,兼職教授。曾在中國人民銀行會昌縣支行工作。目前供職於中國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政治經濟學專業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全球化與巨觀經濟政策、金融轉型與發展、國際政治經濟學、金融文化與軟實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軍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省會昌縣湘江鎮
- 職業:金融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北京師範大學
- 代表作品:《中美金融關係研究》、《銀行軟實力評估研究》等。
人物經歷,學習經歷,工作經歷,主要貢獻,期刊論文,財經報紙,學術專著,散文隨筆,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2015年04月底—2015年07月底,在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做工作訪問學者,師從陸磊研究員、教授。
2011年11月—2014年03月,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中國金融出版社博士後工作站,師從魏革軍研究員、教授。
2008年9月—2010年07月,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專業博士研究生,獲管理學博士,師從范恆山教授、唐任伍教授。
1999年9月—2002年07月,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MBA)研究生,獲工商管理碩士;期間,在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進修金融學課程。師從錢小安研究員、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專業本科學習,獲雙學士。學位論文指導老師分別為姚嘉秋老師、宋常老師。
工作經歷
2015年04月底—2015年07月底,在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做工作訪問學者,從事金融研究工作。
2011年11月—2014年03月,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中國金融出版社博士後工作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2002年07月—至今,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貨幣信貸管理處、金融研究處、金融穩定處先後擔任經濟師和高級經濟師(2005)。
2006年07月—至今,江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兼職教授,政治經濟學專業(金融轉型與發展方向)碩士生導師。
1989年07月—1999年08月,中國人民銀行會昌縣支行會計發行國庫股、計畫研究股和辦公室工作先後擔任經濟員、助理經濟師和經濟師。
主要貢獻
1995年7月以來,先後撰寫和發表了100餘篇期刊論文和國家級報紙經濟金融政策評論,其中大部分被國研網和中國權威經濟論文庫收入。
期刊論文
(一)重要期刊論文
3人合著(第一作者):“省聯社模式改革研究:次優的喪失與更優的選擇——基於機制設計理論的擴展框架”,《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8年第3期。
獨著:“財政-貨幣-金融一體化研究:公共資源合作的擴展框架”,《管理世界》2017年第1期。
2人合著(第二作者):“數字貨幣的歷史邏輯與國家貨幣發行權的掌控——基於央行貨幣發行職能的視角”,《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7年第1期。
獨著:“構建多層次跨界合作治理的綠色金融體系——基於公共池塘資源理論的擴展框架”,《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6年第2期,被2016年第19期《新華文摘》“論點 摘編”轉載。
獨著:“當前農村土地流轉與金融資源配置的綜合改革研究——基於地方財政一金融系統視角”,《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5年第1期。
2人合著(第一作者):“碳減排與金融穩定:基於銀行信貸視角的分析”,《中國工業經濟》2014年第9期。
獨著:“當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融資功能的異化與綜合治理”,《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3年第4期,被人大複印資料《農業經濟研究》2013年第11期全文轉載。
2人合著(第一作者):“房地產調控的地方政府功用及其糾錯機制”,《改革》2012年第4期。
獨著:“低碳經濟的市場推動者:國外的經驗與我國的政策困境”,《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11年第1期,被人大複印資料《管理科學》2011年第5期全文轉載。
獨著:“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建設的演進與重構:信任理論視角”,《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1年第6期。
獨著:“我國徵信管理:‘划槳’走向‘掌舵’,抑或兩者兼之?——兼議《徵信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0年第2期。
獨著:“論我國再貸款制度的變遷與其金融穩定功能的拓展”,《武漢金融》2009年第8期,被人大複印資料《金融與保險》2009年第11期全文轉載。
獨著:“從小額就業貸款看弱勢金融的改進”,《金融研究》2007年第11B期。
(二)主要期刊論文
2人合著(第一作者):“中小農金機構轉型風險與對策”,,《中國金融》2018年第18期。
3人合著(第一作者):“構建我國金融不良資產處置體系的巨觀演進及其障礙與出路——基於金融整體改革-協調配套推進論”,《武漢金融》2018年第6期。”
3人合著(第三作者):“地方引導基金的風險防控”,《中國金融》2018年第5期。
2人合著(第二作者):“存款保險標識的社會功能及其管理”,《金融博覽》2017年第11期。
獨著:“構建系統重要性國家金融評估體系”,《中國金融》2017年第16期。
2人合著(第一作者):“當前我國銀行不良資產交易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武漢金融》2017年第05期,被《新華文摘》2017年第21期“論點摘編”摘要轉載。
獨著:“構建可持續經濟發展指數“,《中國金融》2015年第20期。
2人合著(第一作者):“防範股市危機的邏輯“,《中國金融》2017年第05期。
獨著:“區域金融規劃與智庫”,《中國金融》2015年第11期。
獨著:“社會融資規模的引入與貨幣政策協作型管理的實現框架”,《徵信》2015年第1期。
獨著:“信貸信用評級的準公共物品地方運行機制研究——以江西第三方外部企業信用評級試點為例”,《徵信》2009年第1期。
獨著:“論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功能缺陷與創新——基於金融功能與制度結構相統一的擴展視角”,《河南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9年第10期。
獨著:“基於制度變遷的視角:小額農貸江西婺源模式分析”,《河南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2人合著(第二作者):“災後社區重建與投資社會資本,《中國民政》2009年第4期。
獨著:“央行與銀監會之間信貸政策的分工與協作:規則理論的視角”,《上海金融》2009年第2期。
獨著:“試論當前金融二元結構下央行巨觀調控機制的改進”,《河南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獨著:“‘花錢買機制’:前期的差距與後續的改進——以江西省聯社模式為例”,《海南金融》2008年第6期。
獨著:“農行股改解決‘兩結合’的難點與落實路徑”,《南方金融》2008年第6期。
獨著:“省聯社模式:讓農信社改革買來‘舊體制’”,《中國改革》2007年第9期。
2人合著(第一作者):“解決超額存款準備金強制執行的法律問題”,《金融會計》2007年第4期。
獨著:“司法公正與金融穩定:解決超額存款準備金強制執行法律問題的制衡點”,《中國金融》2007年第1期。
獨著:“論中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歷史選擇”,《金融與經濟》2004年第3期。
獨著:“央行調控之困”,《中國改革》2004年第9期。
財經報紙
獨著:“完善科創板信息披露保障機制”,《金融時報》理論版2019年9月2日
獨著:“問題機構處置的原則”,《金融時報》理論版2019年7月1日
2人合著(第二作者):“ 限制“離農脫小”在於體制創新”,《金融時報》理論版2019年06月03日。
2人合著(第二作者):“建立區域金融穩定發展案例庫的探索”,《金融時報》理論版2018年12月10日。
2人合著(第一作者):“企業參股金融機構的風險防控”,《金融時報》理論版2018年06月25日。
2人合著(第一作者):“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的歷史邏輯與現實選擇”,《金融時報》理論版2017年05月15日。
5人合著(第四作者):“破解保險資金‘落地難’、‘落地貴’問題研究”,《金融時報》理論版2017年02月20日。
獨著:“數字貨幣應謀求國家利益與國際信任的統一”,《上海證券報》評論/專欄版2016年07月28日。
獨著:地方與全國金融發展規劃焉能互不銜接“,《上海證券報》評論/專欄版2015年06月17日。
獨著:“ 靠什麼避免“徵求意見”走過場”,《上海證券報》評論版2014年6月5日。
獨著:“著力提高基層央行現場評估質量”,《金融時報》理論周刊2014年02月24日。
獨著:“存款保證金制度設計先要化解的兩大難題”,《上海證券報》評論版2013年12月19日。
獨著:“實施快一年的農業保險條例遭遇了什麼”,《上海證券報》評論版2013年12月26日。
獨著:“儘快出台統一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經濟參考報》理論版2012年11月07日。
獨著:“我們依然需要相對獨立的綜合改革機構”,《上海證券報》專欄/觀點版2012年03月09日。
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何以竟然‘過剩’”,《上海證券報》專欄/觀點版2012年02月29日。
獨著:“基層央行金融業風險監測的困難與建議”,《金融時報》理論周刊2012年01月16日。
獨著:“彈指一揮40年”,《上海證券報》專欄/觀點版2011年01月24日。
獨著:“國際公正信用評級市場從對等開始”,《上海證券報》專欄/觀點版2011年10月29日。
獨著:“約束地方政府債務仍有兩個體制性‘軟肋’”,《上海證券報》專欄/觀點版2012年09月26日。
獨著:“戰略新興產業信貸風險的破解之道”,《上海證券報》專欄/觀點版2012年03月27日。
獨著:“地方‘一把手’審計還需多管齊下”,《上海證券報》“上證論壇”欄目2011年07月05日。
獨著:“樓市調控地方總負責制還缺了什麼”,《上海證券報》“上證論壇”欄目2011年05月03日。
獨著:“不宜再將‘財政專戶’寫入《預算法》”,《上海證券報》專欄/觀點版2011年03月29日。
獨著:“巨觀金融管理架構如何適應新環境”,《上海證券報》專欄/觀點版2011年03月15日。被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經濟研究信息參考》全文轉載。
獨著:“法規草案‘公開徵求意見’遭遇三大尷尬”,《上海證券報》專欄/觀點版2010年09月01日。
獨著:“為了追求監管協調高效、獨立與統一”,《上海證券報》專欄/觀點版2008年08月26日。被《新京報》2008年08月27日摘要轉載。
獨著:“巨觀許可權回歸還是微觀許可權缺位?”,《上海證券報》專欄/觀點版2008年08月22日。
獨著:“目標:提升服務‘三農’核心競爭力——農行股改具體模式選擇再議”,《上海證券報》專欄/觀點版2008年05月28日。
獨著:“金融二元結構下央行調控高難度”,《上海證券報》專欄/觀點版2008年03月28日。
獨著:“大金融監管:適當交叉重疊”,《上海證券報》專欄/觀點版2008年02月14日。
獨著:“農行股改:‘兩結合’難點如何破解”,《中國經濟時報》理論版2007年02月17日。
獨著:“質疑‘嚴格執法=漲價’”,《中國經濟時報》理論版2007年06月22日。
獨著:“省級聯社亟待管理創新”,《中國經濟時報》理論版2006年10月25日。
獨著:“央行再貸款制度與功能拓展”,《金融時報》理論周刊2006年06月19日。被人大複印資料《財政金融報刊文摘》2006年第4期轉載。
獨著:“監管分離後,省會中支何去何從?”,《經濟日報》“前沿論壇”版2004年2月02日,被《金融信息參考》2004年第4期全文轉載。
獨著:評新“人民銀行法”,《經濟學訊息報》2004年2月20日。
獨著:“新‘人行法’實施的問題與對策”,《經濟參考報》理論周刊2004年01月21日。
學術專著
譯著《:金融危機歷史批判:政客、監管者為何縱容金融巨頭?》(哈姆·基達-利維著),中國金融出版社2016年12月。
獨著:《銀行軟實力評估研究》(博士後出站報告),中國金融出版社2015年6月。
獨著:《中美金融關係研究》(博士論文),中國金融出版社2013年07月。
散文隨筆
獨著:“德國央行印象”,《金融博覽》2017年第1期。
獨著:“金融街的信仰”,《金融博覽》2015年第10期。
獨著:“位置、觀點與思想市場’”,《中國金融》“隨筆”欄目2014年第16期。
獨著:“漢仙岩情思“,《金融時報》文化周刊2014年06月13日。
獨著:“滋養想像力”,《金融時報》文化周刊2012年07月13日。
獨著:“會昌老區縣城的‘金融街’”,《中國金融》“我和新中國的金融事業”欄目2009年第18期。
獨著:“‘無限的生存’與‘有度的發展’”,載於《求是》雜誌文化編輯部《生活與哲學文選(第3輯)》,安徽人民出社2007年12月。
獨著:“人生·時間·方向” ,《中國礦業大學校報》2002年5月20日。
獲獎記錄
以“地方法人銀行軟實力評估研究”為題,獲中國金融教育基金會“2014年金融教育優秀研究成果論文類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