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縣龍燈製作技藝是山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曹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縣龍燈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09年9月27日
- 遺產級別:省級
曹縣龍燈製作技藝是山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曹縣。
曹縣龍燈製作技藝是山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曹縣。傳承保護2009年9月27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公布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的通知》,曹縣龍燈製作技藝被列...
1、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程度的提高,娛樂方式呈現多元化趨勢,加之周至龍燈這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在人員組織,演出場次及規模方面的局限性,使其自身生存空間愈來愈小。2、周至龍燈製作的高超技術,表演的精湛技藝全都掌握在老藝人手中,他們年逾古稀,深感力不從心,各種原因導致人才方面的青黃不接,讓他們憂心忡忡,誰...
吉利,吉祥如意),鑼鼓就乾脆鏗鏘地“噹噹”敲打,歌韻乾脆有力,鼓樂喧天,把土家人歡度春節玩燈舞龍的喜慶氣氛,推向了高潮。道具製作 “龍燈”由龍頭、龍身、龍尾三部分組成,龍頭、龍尾的主要製作材料是竹、木、紙、布等,龍頭的製作,有的用紙制龍頭,有的用竹編織龍頭。紙制龍頭是先制一龍頭模具,將麻紙...
70年代末,中國社會開始清明,民間的龍燈活動又見萌動。縣政府文化部門介入扶持,並在上級文化機關和專家的支持下,對銅梁龍燈有組織地發掘整理,讓銅梁龍燈會以更大的規模復現出來,龍燈的工藝製作和舞蹈技藝尤其後者出現了是長足的進步。90年代,中國中央政府將銅梁縣命名為“中國龍燈之鄉”。其主要根據是:“綿長的...
崇義龍燈製作技藝,中國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傳統技藝,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崇義縣的龍燈製作,以其工藝奇特,造型生動,而贏得龍燈愛好者的肯定,所制的“龍燈”暢銷鄰近50多個鄉鎮。扎制的龍燈上、下齶較長,龍口大,虎牙突出,口含彩珠,能靈活轉動,龍鬚富有彈性,龍眼圓,龍角飽滿,龍頭內一般都...
長汀童坊鎮彭坊刻紙龍燈鼎盛時期有四百多戶人參加,總長度達千米;現代只有七十餘戶人參與,長度僅達二百米了。傳承人物 主要傳承人 彭坊刻紙龍燈的傳承人陳世義,其將龍頭、龍尾、龍身製作的技藝分別傳授給張廷玉、彭慕周、彭慕喜、彭懷勤、彭慕星、彭玉生等,另有彭慕和等也從祖上繼承了彭坊刻紙龍燈製作技藝。代表...
其地形屬山區,人口以漢族為主同時廣泛分布蒙、回、苗、畲族等多個少數民族族群,數百年文化相互交融,以疊山繩龍燈龍形製作和舞龍表演為紐帶,形成較為成熟的龍燈製作技藝、鮮明的動作表演風格、相對固定的民俗儀式內容及共同的文化認同感,舞龍表演形式獨特體現了疊山神龍燈突出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
林益昌,男,1941年生。自幼即隨祖父等老一輩學習龍舞技藝,後又師從當地名師林吳顯學習煙花火龍製作和燃放,熟練掌握龍燈製作、游龍過程、舞龍技巧、燒龍特技和煙花燃放,技藝全面,經驗豐富,長期來都是喬林煙花火龍得力的組織者、排演者和指揮者。現正悉心指導年輕人從事煙花火龍製作,將技藝傳授給下一代。
解放後到20世紀60年代,樂清首飾龍盛行,製作龍燈的藝人也多。20世紀70年代,經濟不斷發展,不少藝人棄藝從商,藝人數量急劇下降。20世紀80年代之後,樂清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首飾龍逐漸盛行且更講究工藝與裝飾,不少藝人重操舊業。20世紀90年代末以後,樂清首飾龍的需求一直沒有間斷,但藝人年齡漸增且技藝難學,藝人...
花燈製作包括圖紙設計、塑形、扎骨架、糊布、繪圖、上色、油漆等七個主要步驟,每一個過程都十分複雜,最難的就是製作過程,沒有能夠參照的圖紙,全憑手藝人的記憶,需要手藝人的記憶和技藝。如今近古稀之年的鄭祥霖依然寶刀未老,一年四季,還是有不少人尋上門,定製些市面上難尋的花燈龍燈產品。鄭祥霖,出身...
鄧輝,男,1923年生。少年時代即隨父學習燈彩技藝,從事燈彩製作達50餘年,經驗豐富,技術全面,技藝高超,上世紀80年代初即被佛山市政府授予“工藝美術師”稱號。擅長人物故事燈、彩龍燈和彩燈畫屏製作,所制傳統頭牌燈曾入選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98米的巨型彩龍燈被澳大利亞墨爾本博物館收藏,彩燈畫屏兼有彩燈和壁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