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經沅

曹經沅(1891-1946)原字寶融,後字纕蘅,四川綿竹人。幼年從家讀。12歲補邑廩生。後赴成都,畢業於四川法政專門學校。18歲乙酉科拔貢。入京朝考,分發禮部,任主事。民國成立後,復就讀於中華大學,獲法學士學位。擅書法、詩文,著有《借槐廬詩集》。

基本介紹

  • 本名:曹經沅
  • 字號:纕蘅
  • 出生時間:1891
  • 去世時間:1946
生平,研究進度,

生平

曹經沅(1891-1946)原字寶融,後字蘅,四川綿竹人。幼年從家讀。12歲補邑廩生。後赴成都,畢業於四川法政專門學校。18歲乙酉科拔貢。入京朝考,分發禮部,任主事。民國成立後,復就讀於中華大學,獲法學士學位。歷任北京政府內科部科長、秘書。1925年任臨時執政府秘書,後攝安徽省政務廳廳長。1927年任內務部參事。1932年任安徽省政府秘書長。1933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參議;同年任行政院簡任秘書。1943年改任行政院參事,後任蒙藏委員會總務處處長。1935年任貴州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廳長。1039年任內政部禁委員會委員。1942年任立法院常務委員。嗣後主持國民大會代表聯誼會,並主編《國大周刊》。擅書法、詩文,著有《借槐廬詩集》。
其宦輒所經,皆以文會友,在民國三十餘年中,曹纕蘅主持《國聞周報》之“採風錄”,刊登南北各省古典詩詞第一流之作,維繫我國傳統文化傳承,盧冀野稱之為“近代詩壇的維繫者”。
曹經沅工於書法、詩詞,其書法可謂在蘇、黃之間,自寫詩稿早已喪失不知其所,其友人留存的詩箋書札在十年浩劫中大多化為灰燼,惟留其弟子曾學孔在劣紙上抄錄的一千餘首得以保存,曹經沅次子希祖複印成書,即《借槐廬詩集》。

研究進度

國內外對於曹經沅的研究可以說是一片空白,惟有20世紀九十年代出版的遺稿《借槐廬詩集》,建國後也沒有與其相關的研究論文、專集的出版,更無年譜與交友錄可參考,這樣一位在政治上卓有功績,在詩壇上曾多次為近代古典詩壇重大活動的創導者,被周開慶先生稱為“一時詩壇的重心”的傑出學者卻並不為人所知,正逐漸被歷史所淹沒。對其作品的整理、研究,有助於我們對民國時期舊體詩詞的創作情況和民國文人雅集結社情況更加了解,更可以此為切入點,探尋民國時期新舊交替的社會中,一代知識分子為守護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歷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