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沫之陳

《曹沫之陳》,出土自上博簡,由李零整理。共65支簡,內容記魯莊公與曹沫之問對。前12支簡論政,後33支簡論兵,篇題《曹沫之陳》,應是歸為兵家之說。整理成果收錄於《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

《曹沫之陳》是新見的戰國時期有篇題的佚兵書。《曹沫之陳》出現了曹劌的異名,記載了曹沫以“毀锺型”、“修政善民”、“儉以得之,而驕大以失之”、“刑罰有罪,賞爵有德,貴賤同待”之策諫魯莊公,有關對答補充了軍事史上的重要兵計。

基本介紹

  • 篇名:曹沫之陳
  • 傳世情況:失傳
  • 收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
  • 別稱:曹沫之陣、曹劌之陣、曹劌之陳、𢽍蔑之陳、𢽍蔑之陣
  • 性質:兵書、兵家之說
  • 創作年代:戰國
  • 初整理者:李零
原文,匯校,集注,集釋,

原文

魯莊公將為大鐘,型既成矣。曹沫入見,曰:“昔周室之封魯,東西七百,南北五百,非山非澤,亡有不民。今邦彌小而鐘愈大,君其圖之。昔堯之饗舜也,飯於土簋,欱於土形,而撫有天下。此不貧於美而富於德歟?昔周室□□境必勝,可以有治邦,周典是存。”莊公曰:“今天下之君子既可知已,孰能併兼人哉?”曹沫曰:“君其毋愪。臣聞之曰:鄰邦之君明,則不可以不修政而善於民。不然,恐亡焉。鄰邦之君亡道,則亦不可以不修政而善於民。不然,亡以取之。”莊公曰:“昔池胉語寡人曰:‘君子得之失之,天命。’今異於而言。”曹沫曰:“□不同矣。臣是故不敢以古答。然而古亦有大道焉,必恭儉以得之,而驕泰以失之。君言亡以異於臣之言。君弗盡,臣聞之曰:君子以賢稱而失之,天命;以亡道稱而沒身就死,亦天命。不然,君子以賢稱,曷又弗得?以亡道稱,曷又弗失?”莊公曰:“晚哉,吾聞此言。”乃命毀鐘型而聽邦政。不晝寢,不飲酒,不聽樂,居不褻文,食不貳滋。兼愛萬民,而亡有私也。還年而問於曹沫曰:“吾欲與齊戰,問陳奚如?守邊城奚如?”曹沫答曰:“臣聞之:有固謀,而亡固城;有克政,而亡克陳。三代之陳皆存,或以克,或以亡。且臣聞之:小邦處大邦之間,敵邦交地,不可以先作怨,疆地毋先而必取□焉,所以距邊;毋愛貨資子女,以事其便嬖,所以距內;城郭必修,繕甲利兵,必有戰心以守,所以為長也。且臣之聞之:不和於邦,不可以出舍。不和於舍,不可以出陳。不和於陳,不可以戰。是故夫陳者,三教之末。君必不已,則繇其本乎?”莊公曰:“為和於邦如之何?”曹沫答曰:“毋獲民時,毋奪民利。陳功而食,刑罰有罪而賞爵有德。凡畜群臣,貴賤同等,祿毋倍。《詩》於有之,曰:‘豈弟君子,民之父母。’此所以為和於邦。”莊公曰:“為和於舍如何?”曹沫曰:“三軍出,君自率,必聚群有司而告之:‘二三子勉之,過不在子在□。’期會之不難,所以為和於舍。”莊公又問:“為和於陳如何?”答曰:“車間容伍,伍間容兵,貴有常。凡貴人使處前位一行,後則見亡。進必有二將軍,毋將軍必有數嬖大夫,毋嬖大夫必有數大官之師、公孫公子、凡有司率長。伍之間必有公孫公子,是謂軍紀。五人以伍,一人有多,四人皆賞,所以為斷。毋尚獲而尚聞命,所以為毋退。率車以車,率徒以徒,所以同死。又戒言曰:牪,爾正;不牪,而或興或康以會。故帥不可使牪,牪則不行。戰有顯道,勿兵以克。”莊公曰:“勿兵以克奚如?”答曰:“人之兵不砥礪,我兵必砥礪。人之甲不堅,我甲必堅。人使士,我使大夫。人使大夫,我使將軍。人使將軍,我君身進。此戰之顯道。”莊公曰:“既承教矣,出師有機乎?”答曰:“有。臣聞之:三軍出,其將卑,父兄不存,由邦御之,此出師之機。”莊公又問曰:“三軍散果有機乎?”答曰:“有。臣聞之:三軍未成陳,未舍,行阪濟障,此散果之機。”莊公又問曰:“戰有機乎?”答曰:“有。其去之不速,其就之不傅,其啟節不疾,此戰之機。是故疑陳敗,疑戰死。”莊公又問曰:“既戰有機乎?”答曰:“有。其賞淺且不中,其誅重且不察,死者弗收,傷者弗問,既戰而有怠心,此既戰之機。”莊公又問曰:“復敗戰有道乎?”答曰:“有。三軍大敗,死者收之,傷者問之,善於死者為生者。君乃自過以悅於萬民,弗危地,毋火食。毋誅而賞,毋辠百姓,而改其將。君如親率,必約邦之貴人及邦之奇士御卒,使兵毋復。前失車甲,命之毋行。明日將戰,使為前行。諜人來告曰:‘其將帥盡傷,車輦皆載,曰將早行。’乃□乎人:‘吾戰敵不順於天命,反師將復。戰則祿爵有常。’幾莫之當。”莊公又問曰:“復盤戰有道乎?”答曰:“有。既戰復舍,號令于軍中,曰:‘繕甲利兵,明日將戰。’則 廝徒傷亡,盤就行位厚食,使為前行。‘三行之後,苟見短兵,審毋怠,毋使民疑。及爾龜策,皆曰勝之。改作爾鼓,乃失其服,明日復陳,必過其所。’此復盤戰之道。”莊公又問曰:“復甘戰有道乎?”答曰:“有。必□白徒:‘早食輂兵,各載爾藏,既戰將量。’為之賞獲□葸,以勸其志。勇者喜之,巟者誨之,萬民黔首皆欲或之。此復甘戰之道。”莊公又問曰:“復戰有道乎?”答曰:“有。收而聚之,束而厚之。重賞薄刑,使忘其死而見其生,使良車良士往取之餌,使其志起。勇者使喜,葸者使悔,然後改始。此復戰之道。”莊公又問曰:“善攻者奚如?”答曰:“民有保,曰城,曰固,曰阻。三者盡用不棄,邦家以宏。善攻者必以其所有,以攻人之所亡有。”莊公曰:“善守者奚如?”答曰:“其食足以食之,其兵足以利之,其城固足以捍之。上下和且輯,因紀於大國,大國親之,天下不勝。卒欲少以多。少則易□,壘成則易治,果勝矣。親率勝。使人不親則不敦,不和則不輯,不義則不服。”莊公曰:“為親如何?”答曰:“君毋憚自勞,以觀上下之情偽;匹夫寡婦之獄訟,君必身聽之。又知不足,亡所不中。則民親之。”莊公又問:“為和如何?”答曰:“毋嬖於便嬖,毋長於父兄,賞均聽中,則民和之。”莊公又問:“為義如何?”答曰:“陳功尚賢。能治百人,使長百人;能治三軍,使帥。授有智,舍有能,則民義之。且臣聞之:卒有長,三軍有帥,邦有君,此三者所以戰。是故長不可不慎。不依則不恆,不和則不輯不兼畏於民。”莊公曰:“此三者足以戰乎?”答曰:“戒。勝民者毋攝爵,毋御軍,毋辟罪。用都教於邦,其志者寡矣。”莊公又問曰:“吾有所聞之:一出言三軍皆勸,一出言三軍皆往,有之乎?”答曰:“有。明慎以戒,如將弗克。毋冒以陷,必過前攻。鬼神武,非所以教民,唯君其知之。此先王之至道。”莊公曰:“沫,吾言寔不,而毋惑諸小道歟?吾一欲聞三代之所。”曹沫答曰:“臣聞之:昔之明王之起於天下者,各以其世,以及其身。今與古亦□,亦唯聞夫禹、湯、桀、紂矣。

匯校

“欱於土形”之“欱”:李零作“歠”,陳劍作“啜”;
“上下和且輯”之“輯”,陳斯鵬作“恭”;
“匹夫寡婦之獄訟”之“訟”,季旭昇作“恫”;
“勿兵以克”之“勿”,陳斯鵬作“刀”;
“既承教矣”之“承”,李零作“成”;
“其誅重且不察”之“重”,李零作“厚”;

集注

匹夫寡婦之獄訟(恫)
季旭昇:恫,意為“痛”。
民有保
李零:保,意為“守”,防禦設施。

集釋

不可以先作怨
高佑仁:不做出使他邦怨恨吾國之事。小邦在大邦與大邦之間,舉措應當保持圓融,不得罪何任何一方,而兩面討好,左右逢源,不作出使任何一邦怨恨之事,而讓我邦遭受戰爭的危難。
李零:不應先動手發難。
匹夫寡婦之獄訟
季旭昇將“訟”作“詷(恫)”,釋文為:匹夫寡婦的獄訟、哀痛,國君一定要親自聽聞。
勝民者毋攝爵
李零:為君者不可惜爵而不授。
勿兵以克
高佑仁:莫以士兵克敵。士兵皆血肉之軀,因此曹沫以為勿以士兵來克敵致勝,而從兩個面向來取勝,一是從兵器之砥礪與胄甲之堅來勝敵,二是而以“勢”來壓過敵軍,因此才說“人使士,我使大夫。人使大夫,我使將軍。人使將軍,我君身進。”兩方對決時,我方的出戰者永遠比對方頭銜高一節,讓敵方未戰而氣勢已銷,則我軍以此二事致勝,莫以兵勝敵,故云:“勿兵以克”。
李零:不戰而屈人之兵。
既承教矣
高佑仁:莊公對曹沫有關「戰之顯道」的教誨,已經瞭解與接受(而欲詢問下一個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