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常

曹振常,男,漢族,生於1905年,湖北鹹寧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因開展工作不幸被捕,關押在武漢衛戍司令部監獄,受盡酷刑。12月,被敵殺害於漢口濟三馬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振常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05年
  • 逝世日期:1928年12月
  • 職業:革命者
  • 出生地:鹹寧縣(現為鹹安區)
  • 性別:男
個人履歷,人物事跡,紀念,

個人履歷

小時讀私塾,1919年,考入鹹寧縣立高等國小,1923年,考入湖北省第一中學。讀書期間關心國家大事,常對同學說:“居亂世,就要挺身靖難,叱吒風雲,使之由亂入治。”1926年7月初,回家度假,適逢湖北省農協特派員到鹹寧開展農民運動,策應北伐,他積極回響,放棄求學機會,回到家鄉白沙橋一帶進行革命宣傳,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8月,北伐軍攻占鹹寧,隨後農協建立起農民自衛軍,當選為總指揮。國民黨鹹寧縣黨部成立後,任縣黨部秘書。12月,鹹寧縣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上,一致推選他為縣農協副會長兼秘書長。1927年5月中旬,夏斗寅叛軍企圖進襲武漢,他和聶洪鈞率農民自衛軍數百人沿鹹寧至武漢的鐵路阻擊敵人,後與葉挺率領的平叛部隊會合,擊退了叛軍。中國共產黨“八七”會議後,中共湖北省委制定了鄂南秋收暴動計畫,鄂南農協會員組成了農民革命軍,下設五路,他任副總司令兼第一路軍司令。9月8日,鄂南秋收暴動開始,五路農軍向鹹寧縣城合圍。9月15日晚,他率農軍多次猛攻城門,終因農軍武器簡陋,敵增授部隊趕到,他知不能攻下縣城,即命將部隊撤至馬橋、柏墩一帶,以後退守通山。通山失守後,鄂南秋收暴動受挫,他率農軍轉移至江西修水一帶。1928年2月,任中共鄂南特委書記,組織第二次暴動。3月,鄂南第二次暴動失利,輾轉來到上海,找到黨中央。他給黨中央寫了一份報告,分析了湖北黨的工作現狀,提出14條建議。隨後,黨中央委任他為中共湖北省委農委書記。6月,他隻身從上海回到武漢,與鄂南秋收暴動受挫後流散到洪湖、荊沙一帶的革命同志取得聯繫,並相約重返鹹寧,開闢鄂南工作。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關押在武漢衛戍司令部監獄,受盡酷刑。12月,被敵殺害於漢口濟三馬路。

人物事跡

1905年5月的一天,鹹寧縣(現為鹹安區)白沙橋附近的大屋曹村,一個嬰兒降臨人世。初作父親的曹運炳象在貧困的幽谷中看到了一線陽光,他渴望嬰兒快點長大,振興家聲,遂將愛子取名為“振常”。
為了實現這個夙願,曹運炳長年累月起五更睡半夜,在地主的租田裡辛勤地勞作。1912年,曹振常7歲,其父望子成龍,勒緊褲帶送他到私塾讀書。在私塾里,振常深知家境清貧,讀書機會來之不易,因此,學習專心致志,在私塾學習7年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深得塾師的賞識。
1923年,曹振常考入湖北省第一中學學習。此時的曹振常年方十八,意氣風發,立志要報效國家,振興家業。
1926年7月初,曹振常返家度暑,時逢共產黨人聶洪鈞回鹹寧開展農動,策應北伐。聶洪鈞將曹振常、雷子霖、錢道厚等20餘同窗好友,邀到縣教育局臨時住所密談,熱情洋溢地介紹南方各省農民運動形勢,動員大家深入農村宣傳,組織農民民眾起來革命,此時,血氣方剛的曹振常毅然放棄求學深造的機會,積極回響聶的倡導,回到家鄉白沙橋一帶走親訪友,聯絡同鄉、學友,進行革命串連。在鬥爭中,曹振常迅速成長起來,7月23日,曹振常由聶洪鈞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後,曹振常積極協同聶洪鈞領導鹹寧的農民運動。
1926年7月27日,北伐軍攻占鹹寧,隨後縣農協建立了鹹寧縣農民自衛軍,曹振常調任縣農民自衛軍總指揮。在北伐軍攻打武昌城時,曹振常率自衛軍和農民民眾趕製上百架竹梯,並連夜步行送到武昌城下,有力地支援了北伐軍攻克武昌城。
北伐軍進入鹹寧後,解除了原軍閥統治時的縣議會議員、縣長鎮泮香的職務。召開國民黨鹹寧縣第二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了鹹寧縣黨部,並建立了臨時縣政府,推舉錢鈞為縣長,曹振常為秘書。次日召開了鹹寧縣各界民眾團體代表聯席會議,會上,推選了曹振常為農民自衛軍總司令。在曹的指揮下,清剿了鹹通、鹹崇邊界山區的散匪,安定了鹹崇通邊境的動盪局面。至此,鹹通農軍聲威大振,迫使駐賀勝橋余德符別動軍撤離鹹寧。
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鹹寧農民運動如火如荼,全縣很快建立起了15個區農協,149個鄉農協,會員發展到5.7萬人,這些農協的建立都傾注了曹振常的心血。1926年12月,在全縣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上,一致推選曹振常為縣農協副會長兼秘書長。曹持常在任職期間,他依靠民眾的力量,同地方豪紳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在全縣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宣傳“二五”減租,大地主陳理常不服,率家丁搗毀了大幕鄉農協機關,連夜逃跑,縣農協會長曹振常當即派錢定松率農民自衛軍追捕,在官埠橋將陳理常抓獲。次日召開大會,鎮壓陳理堂,人們拍手稱快。
1927年5月,夏斗寅叛軍竄擾鹹寧,鹹寧的革命形勢急轉而下,各地土豪劣紳紛紛出籠,遙相呼應,組織反動“清鄉團”。團長錢惕元視曹振常為心腹大患,到處通緝並許以重金贖買曹的首級。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曹振常把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一心考慮如何把已經發展起來的農協組織保護好,如何作好農民自衛軍的骨幹力量的隱蔽工作及武裝鬥爭的槍枝轉運工作。當時,城內有幾十支步槍由於情況突變,來不及運出去,大家一籌莫殿。曹振常想到熊樹偉犧牲的遺體還在城裡,決定利用給熊樹偉送葬的機會,把槍枝放在棺材裡一起抬出城來。當天下午在大家周密準備下,安全地把武器運到了柏墩一帶山區去了。與曹振常共事的人都欽佩曹振常有勇有謀,並譽他為“智多星”。
這年5月中旬,夏斗寅叛軍企圖襲擊武漢。為了不使敵人陰謀得逞,曹振常和聶洪鈞一道,奉命率鹹寧數百人沿鹹寧至武漢的鐵路線阻擊敵人,曹振常等率農軍與叛匪激戰一晝夜後退至土地堂,與葉挺所率的平叛部隊會合將叛軍擊潰,收復了賀勝橋、汀泗橋等重鎮。
7月上旬,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一些上層人物日益動搖右轉。在這國共行將最後破裂的前夜,中共湖北省委派符向一來鹹寧傳達中央“關於目前時局和黨的任務”的指示。鹹寧縣委正確分析形勢,認為國共分裂已是勢在必然,應積極做好準備,組織力量隨時應付緊急事變,打不贏就“上山”,堅決同國民黨反動派鬥爭到底。在曹振常等同志的努力下,中共鹹寧縣委在“七·一五”之前,便主動將領導機關撤到柏墩一帶山區農村。並積極組織農民自衛軍進行訓練,當“七·一五”政變發生時,鹹寧黨組織未遭到大的損失,為後來秋收暴動保存了力量。
1927年7月15日,武漢國民政府發動反革命政變,瘋狂鎮壓共產黨人,一時間,共產黨人血流成河,剛剛建立的革命政權遭受嚴重破壞,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為了反抗國民黨右派的血腥鎮壓,中共湖北省委制定了鄂南秋收暴動計畫,指派鄂南特委書記吳德峰負責指揮,組織鹹寧、蒲圻、通山農協會員,成立了“農民革命軍”,下設5路,每路五六百人至千人不等,聶洪鈞任總司令、曹振常任副總司令兼第一路司令。暴動前夕,聶洪鈞調離湖北赴蘇聯學習,領導暴動就落到曹振常肩上。為了組織領導好鄂南秋收暴動,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鎮壓,他歷盡千辛萬苦,常常是一天步行幾十里,深入邊遠山區和沼澤湖地,了解民情,發動民眾。在短短的個把月時間裡,輾轉了馬橋、柏墩、白沙、錢莊、南川、浮山、汀泗、官埠、張公、甘棠等20多個鄉村。為了制定完整的秋暴方案,他常常工作到深夜,餓了紅苕充飢,困了清泉洗臉。聶洪鈞同志後來回憶當年曹振常時,讚嘆年僅22歲的曹振常“考慮問題是那樣的成熟;舉止是那樣的老練;嗅覺是那樣的敏捷;思維是那樣的非凡;對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是那樣的忠心耿耿”。
曹振常根據湖北省委關於“鄂南秋收暴動,以蒲圻、鹹寧為中心和發難地點”的決定,於8月下旬率鹹寧革命軍首先在九都公開鎮壓37個土豪。9月8日,發生了中伙鋪劫車事件,鄂南秋收暴動正式爆發。10日,在鄂南農軍總司令曹振常的直接指揮下,鹹寧農軍兵分兩路進攻,一路由雷福卿、雷子霖帶領3000農軍,快槍40支,余為土銃、長矛,攻占汀泗橋,擊潰守敵1營,斃敵營長和士兵20餘人,繳獲槍枝20有餘,子彈數十箱,並燒毀汀泗橋一帶罪大惡極的最大土劣張萬順的房屋,沒收了全部家產。一路由胡再魁、胡再先帶領400農軍攻打賀勝橋“建國軍”周東山部,消滅周部100多人,繳獲了幾十條槍和5箱子彈,並且破壞了賀勝橋和黃溝橋的鐵路交通。13日,農軍向馬橋逼近,馬橋守敵1連人非常恐懼,自忖不敵,遂繳械投降。同時官埠橋農軍搗毀鐵路,河背土槍隊截斷鹹寧通往武漢的水路交通,形成了對縣城的戰略包圍。在每一個行動中,曹振常總是身先士卒,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處處做農民革命軍的表率。
1928年2月,中共鄂南特委書記熊映楚在武昌被捕犧牲。中共湖北省委調曹振常繼任鄂南特委書記,組織領導鄂南第二次暴動。3月,鄂南第二次暴動失敗,鄂南特委機關幹部被衝散,曹赴武漢找湖北省委未果。6月,曹振常南下廣州,後又經往香港到上海找到了黨中央。曹振常在滬逗留期間,給黨中央寫了一份報告,分析了湖北6個區(即京漢路、鄂東、鄂中、鄂北、鄂西、鄂南)黨的工作現狀,指出省委存在的缺點。接著曹振常又根據湖北目前的現狀對恢復湖北的工作提出了`4條建議和今後開展鄂南工作的意見,並請求組織上迅速分配其工作。黨中央批准了他的請求,委任他為中共湖北省委農委書記。
1928年6月,曹振常隻身回到武漢,千方百計同鄂南暴動失敗後疏散到洪湖、荊沙一帶的革命同志錢定松、張清茂等取得聯繫,相約重返鹹寧,重新開闢鄂南工作。當曹振常正欲離漢回鹹時,被叛徒告密出賣,不幸在漢口碼頭輪船上被捕,關押在武漢衛戍司令部監獄裡,受盡酷刑。敵人想從曹振常口中撈到鄂南黨組織的情況,問曹振常帶了多少人,曹答:“除了你們一小撮人,都是我們的人。”敵人軟硬兼施,曹振常卻守口如瓶。在曹振常被捕期間,中共湖北省委作過多方面的努力進行營救,但都未能奏效。1928年12月的一天,曹振常在武漢濟生三馬路(今前進路)廣場被敵人殺害,就義時,年僅23歲。
1932年,鹹寧縣蘇維埃政府成立時,為紀念他,決定將他的故鄉——鹹寧縣第三區命名為“振常”區。

紀念

1932年,鹹寧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後,決定將他的家鄉第三區命名為“振常區”,以資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