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大駿
- 別名:曹易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北陽新
- 出生日期:1902年
- 逝世日期:1932年10月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陽新縣第一個秘密農民協會
人物生平,家庭成員,頒獎詞,
人物生平
曹大駿小時讀私塾。1920年來到省城武昌,進啟黃中學讀書。
1923年入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後改為武昌中山大學)。在此期間,他廣泛閱讀進步書刊,經常參加火炬社、青年讀書社等進步團體的活動,結識了蕭楚女、惲代英等革命青年。
1924年初,曹大駿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回鄉開展革命活動,他廣泛聯絡各方誌同道合的知識青年,創辦了龍山文化促進社(簡稱龍山書社),宣傳革命思想。
1925年初夏,與羅漢傑等同學,在武昌發起成立“青年文化促進會”,入會20餘人,大多是在省城求學的陽新、大冶籍進步學生。同年暑假,曹大駿回到家鄉,發展一批共產黨員,在劉家堍建立黨小組。
1926年春,曹大駿根據黨的指示,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參加了由陳潭秋秘密舉辦的迎接北伐軍宣傳訓練班。北伐軍抵達岳陽時,陳潭秋派曹大駿、侯亞英前往鄂南陽新、大冶等縣,做好迎接北伐軍的準備工作。7月下旬,他到陽新同羅漢傑等籌建中共陽新縣委,任縣委組織部長。9月21日,北伐軍攻占了大冶、陽新、武穴等地,與國民黨左派人士一道組建了國民黨陽新縣黨部,任縣黨部執行委員、軍事部長,同時負責全縣工人運動和龍山區的農民運動。11月,陽新縣總工會成立,當選為縣總工會委員長。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陽新、大冶黨組織遭到破壞。
1927年11月,湖北省委派胡朝珠等人到陽大地區,組織中共陽(新)大(冶)縣委,他當選為縣委執行委員。5月,根據省委指示,撤消陽大縣委,建立陽新縣委,任縣委常委兼宣傳部長。在他的主持下,創辦了《黨聲》和《無情斧》兩個刊物。
1928年5月任中共陽新縣委常委兼宣傳部部長,積極開展恢復和建立黨組織工作,領導農民武裝反抗敵人的“清鄉”鬥爭。
1929年1月,出席了在漢口召開的省委擴大會議當選為湖北省委委員。不久,黨中央任命他為中央巡視員,派往鄂豫皖邊區工作。1929年11月20日,鄂豫皖邊區召開第一次黨代會,他以中央巡視員的身份出席會議並講了話。1930年4月,鄂豫皖邊特委在黃安北部的箭河成立,任邊特委執行委員。接著,根據黨中央指示,將活動在鄂豫皖地區的紅十一軍的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師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由曹大駿、徐向前等9人組成紅一軍前敵委員會,他任前委書記兼政治委員。經過對黃、廣、陽、大4縣的巡視,他決定在大冶山區創辦一個紅軍訓練班和一個黨務訓練班,並親自為這兩個訓練班講課,培養了一批軍政幹部。後任中共中央巡視員,於同年10月前往鄂豫皖蘇區工作。
1930年4月,曹大駿任中共鄂豫皖特委執行委員,中共紅軍第1軍前敵委員會書記兼政治委員,與軍長許繼慎率部轉戰鄂豫皖邊區,參與指揮麻埠、英山、羅田和四姑墩等戰鬥,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鄂豫皖蘇區的第一次“圍剿”。後任紅4軍政治部主任。
1931年1月中旬,紅一軍與紅十五軍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他改任政治部主任。這時,張國燾被派到鄂豫皖根據地執行“左”傾機會主義路線,他對張國燾的錯誤進行抵制,遭到張國燾打擊報復,被撤銷紅四軍政治部主任職務,調地方工作,任紅山中心縣委書記。
1931年5月,曹大駿因帶頭抵制張國燾的錯誤路線被撤銷軍內職務,後調任中共紅山(今英山)中心縣委書記,紅27軍供給處政治委員。
1932年10月,曹大駿隨軍到安徽桐城一帶活動。在一次激烈的對敵戰鬥中,他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壯烈犧牲,時年30歲。
家庭成員
曹大駿父親曹尊榮,是一位塾師,為人正直,清貧自守。
曹大駿兄弟5人,他的兩個弟弟曹井、曹鄉先後為革命獻身,他的妻子呂相珠,也因從事革命活動,在懷孕期間慘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頒獎詞
錚錚鐵骨,意志堅定,對黨和革命事業忠心耿耿,用自己的一腔熱血,向黨遞交了人生最優秀的答卷。
面對敵人的屠刀,他英勇不屈,意志堅定;面對黨內的不公正待遇,也絲毫沒有改變他對黨和革命事業的耿耿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