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靈筵手巾

《書靈筵手巾》是南唐後主李煜五言絕句作品,懷念亡後,睹物思人,抒發哀感,詩里述說了自己壯年失妻的痛苦,描寫了對亡妻遺物的無限愛惜之情。雖只有短短四句,但卻內含巨大的悲慟和哀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書靈筵手巾
  • 創作年代:南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第008卷第014首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李煜
作品原文,注釋釋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書靈筵手巾
  
浮生共憔悴,壯歲失嬋娟
汗手遺香漬,痕眉染黛煙

注釋釋文

詞語注釋

①靈筵:供亡靈的几筵。人死後,生者為祭奠死者而設立的几案,用以供奉靈位、衣物與酒食。《梁書·止足傳·顧憲之》:“不須常施靈筵,可止設香燈,使致哀者有憑耳。”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終制》:“靈筵勿設枕幾,朔望祥裨唯下白粥清水乾棗,不得有酒肉餅果之祭。”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靈筵,供亡靈之几筵,後人又謂之靈床,或日儀床。”
②手巾:即毛巾,又稱拭手巾、淨巾,是擦拭臉手皮膚的日常用品。在中國,手巾自古即被使用,後禪林備之於僧堂、浴室、後架等供大眾使用。《毗尼母經》卷八提出淨體巾、淨面巾、淨眼巾之別。《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下說明手巾的用處:“當用手巾有五事:一者當拭上下頭;二者當用一頭拭手,以一頭拭面止;三者不得持拭鼻;四者以用拭膩污當即浣之;五者不得拭身體,若澡浴各當自有巾。若著僧伽梨時,持手巾有五事:一者不得使巾頭垂見,二者不得持白巾,三者當敗色令黑,四者不得拭面,五者飯當用覆膝上,飯已當下去。”此處當是大周后淨面巾。因為李煜和大周后都篤信佛教,此處“手巾”當是佛教儀禮上的“手巾”。
③浮生:指人生在世,虛浮不定,故稱為“浮生”。語出《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④憔悴:憂戚,煩惱。
⑤壯歲:這裡指李煜喪妻時的二十八歲。
⑥嬋娟:泛指形態美好的女子。這裡指大周后。
⑦黛煙:青黑色的顏料,古時女子用以畫眉。

白話譯文

這一生與妻子共同分擔著國難的痛苦以至於讓人憔悴,正值壯年卻又遇上喪妻之痛。
手巾上猶可嗅到妻子生前所用香膏的氣味,畫眉的黛煙也在手巾上留下了點點斑痕。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悼亡詩,是為悼念昭惠皇后而作,寫作時間是在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冬昭惠后剛逝世後。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浮生共憔悴,壯歲失嬋娟。”詩的起句總嘆人生的虛浮無定,難以把握,無論願意不願意,生命還得繼續,所以活著就已經是一種無奈。而這無奈的人生本來就已經令人悲哀,何況正在壯歲之年,又失去了相依相倚的妻子,這餘下的人生途程將會是多么的漫長,多么的難行。詩中以“嬋娟”代指妻子,以見妻子的青春美好,也就愈見痛失愛妻的深情。然後筆調一轉,拈出手巾點題。手巾是古代女子的隨身之物,攥在手中,用以拭汗,用以掩笑,用以擦去淚水,用以生風借涼,不可須臾而離。詩的首二句抒寫悲痛,就人生落筆,有一種從根上說起的本質意味,起點既高,落筆滔滔。
“汗手遺香漬,痕眉染黛煙。”人已離去,而手巾上猶可嗅到生前所用香膏的氣味,畫眉的黛煙也在手巾上留下了點點斑痕,睹物思人,自有無盡思念在其中。而“汗手遺香漬”一句,提示周氏生前將巾緊緊攥在手中的動作,以至於有手汗的浸漬而染香於巾。若不是相知極深之人,不會有這樣細緻的觀察,而回憶之時,自然倍加痛心。詩言物不言人,所言之物又只是一條亡者生前的舊手巾,“汗手”、“痕眉”點到為止,便草草結束。
整體上就詩章結構而言,有一種頭重腳輕之感。魯迅曾評說向秀悼念亡友嵇康的《思舊賦》說:“很奇怪他為什麼只有寥寥的幾行,剛開頭卻又煞了尾。”可見這也是一種抒寫情感的方法。不過,向秀之“寥寥的數行”是有話不能說,李煜這裡卻是滿腹的言語無法說出,悲痛至於極點的緣故。
此詩是李煜在亡妻靈座前的隨筆之作,寫的都是眼前景、眼前物,因此也就信手拈來,十分自然,沒有雕琢的痕跡。靈室氣氛本來就讓人十分傷心,正如晉代潘岳《寡婦賦》所寫:“入空室兮望靈座,帷飄飄兮燈熒熒”,而亡妻的遺物更增添了一層憂傷。由具體遺物汗巾寫起,從小處著筆,抒寫壯歲失妻的痛苦,是此詩的一大特色。

名家點評

王士禎:觸物寓意類如此。(《五代詩話》)

作者簡介

李煜李煜
李煜(937—978年),五代時期南唐後主。字重光,號鐘隱。繼位的時候,宋太祖趙匡胤已經稱帝三年,宋朝已先後滅掉後蜀南漢南唐形勢岌岌可危。繼位十年後,自貶國號為江南,改稱國主(世稱李後主),派遣使臣朝宋。李煜好聲色,迷信佛教,只希望通過每年向宋朝進貢來苟延求存。宋太祖開寶七年(974年),宋朝派遣曹彬率師南伐,次年攻占金陵,將李煜俘獲到汴京。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被毒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