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療法

書籍療法一譯“閱讀療法”、“讀書療法”。運用各種文字材料進行心理矯治的心理治療方法。源於希臘語“biblion”(意為“書”)和“therapyia”(意為“拯治”)。1904年美國的圖書管理專家和精神病學家合作,首次採用該療法。治療者按健康、有益的原則,根據治療目的、干預水平、疾病類型、患者特點與文化水平等,為患者挑選書籍,對患者進行智力水平、社會水平、行為水平和情緒水平四個層面的干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書籍療法
  • 別名:閱讀療法、讀書療法
(1)智力干預。治療者要求患者閱讀對自己有指導性、教育性的書籍材料,激發其對個人態度、行為的反思與分析,獲得關於人類心理和行為的知識,拓寬興趣,學會處理問題的方法。(2)社會幹預。治療者要求患者閱讀有關書籍材料,提高自己的社會意識水平,擴展認識範圍,強化社會與文化規範,增強社會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感。(3)行為干預。治療者要求患者閱讀有關書籍材料,在想像中體驗各種行為模式並考察可能的結果,增強活動能力,抑制不成熟行為,促進成長。(4)情緒干預。治療者要求患者閱讀能引起自己共鳴的詩歌、小說等富有感染力、想像力的書籍材料,獲得替代性體驗,產生認同,達到疏泄和領悟,促進情緒健康成長。A.魯賓1978年將其劃分為三種類型:(1)對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治療。旨在向患者提供信息,傳播知識,促使患者提出和討論自身存在的問題,強化為社會和習俗可接受的行為,抑制某些不適當的舉止。(2)對心理異常者治療。旨在激發患者的想像力,讓患者通過與書中主人公情感上的共鳴。得到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心理滿足,矯正不良的認知和行為。(3)對正常人的危機干預治療,即發展性治療。旨在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受挫折時的心理或生理反應,正視現實,正視自己,增強自信和勇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