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控制

書目控制是通過各種書目工作及時反映和準確檢索各種文獻,達到提高控制文獻能力的一種活動。它的主要目的是發展能夠掌握與控制文獻的各種手段。其主要形式有:(1)國際書目控制,即建立一個世界性的書目情報系統,編制世界書目,使人們能夠迅速、廣泛地獲取世界各地的圖書文獻;(2)國家書目控制,即通過編制國家書目、國家聯合目錄及國家在線上書目資料庫等形式,建立全國性的書目情報系統。其主要範圍包括:書目組織的方法、索引的方法、文摘的方法、分類的方法,以及各種便於文獻管理和檢索的方法等。書目控制是本世紀40年代末,美國科學家維納的控制論產生後出現的一個術語,是把控制論的思想引入文獻工作而提出的概念。美國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學研究院的伊根和謝拉於1949年在他們的《書目控制論》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書目控制”一詞,並很快被人們所接受。1980年,漢斯·H·威爾斯在其《書目控制論:文獻檢索的理論》一文中,比較系統地論述了書目控制的概念、控制論與書目控制、書目系統的調節與控制、文獻鑑別等一系列問題。1971年德國的卡爾特瓦瑟提出了世界書目控制的概念,把對文獻的控制推廣到世界範圍。近年來,美國在技術對書目控制的作用和影響、國家書目控制和國際書目控制等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並取得了一些進展。這一工作的實現,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且要藉助於現代化技術手段。

書目控制(Bibliographic Control)一詞,一般認為系由美國圖書館學專家伊凡斯(Luther Evans)於1964年首度提出。然此概念則可追溯到1895年,奧特里特(Paul Otlet)與拉方騰(Henri La Fontain)創立國際書目學會(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Bibliography)。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