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清話

書林清話

《書林清話》敘述了刻書源流,於南末臨安陳氏、明代汲古閣毛氏、清代納蘭性德之通志堂等諸家最稱詳盡。副析版本名稱,凡書之稱冊、書之稱卷、書之稱本、書之稱葉、書之稱函,闡述皆甚精當。征探討雕版起源方面、如書有版刻之姑、刀刻原於金石、巾箱本之始、書肆之緣起、到書有圈點之始、書有節抄本之姑、刻書分宋元體字之始等等,都有充分的依據;在論述各類別本的特徵及其鑑別方面,尤多經驗之談,正如張舜微先生所說的“閱肆日久,藏書素豐,庫掌畢生,不妨精熟,故版本之學.最能名世”(《清人文集別錄》卷二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書林清話
  • 文學體裁:筆記體
  • 作者:葉德輝
  • 內容:刻書源流
內容概述,印行情況,實用價值,作者簡介,存在不足,

內容概述

《書林清話》闡述有關古代雕版書籍的各項專門知識。著者根據豐富的資料,用筆記體裁說明書籍和版片的各種名稱,歷代刻書規格、材料以及工料價值的比較,印刷、裝訂、鑑別、保存等方法,並敘述了古代活字印刷、彩色套印的創始和傳播,各時代的著名刻本,刻書、鈔書、賣書、藏書的許多掌故。
書林清話

印行情況

《書林余話》二卷.原是未完成的稿木.是他死後由他侄子葉啟進印行的,前有作者廳,略萬:‘余撰《書林消話》刻成後,以前所采宋、元、明人及近今諸家說部、筆記涉於副書之事者,未得編次收入,義己所論述為前所遺者,拉雜存之書能,其中或有構掌故,或足資談助,既不忍割棄,又不成條例,於是略事董理,分上下二卷,名剛余話》,謂不足以續前話也。”據此知《余話》當為前編補續之作,內容性質亦同。

實用價值

全書用筆記體裁撰寫,頗有”些專題論述如“輯刻古書不始於土應族”、“叢書之刻始於宋人”、“宋元明印書用公腰紙背及各項舊紙”、“繪圖書籍不始於末人”、“洪亮古論藏書合數等”、“乾嘉人刻叢書之優劣”等考證件文章,今常為版本文獻工作者所稱引。至於那些記錄“抄書工價之席”、“坊估術元刻之作仙”、‘藏書家印記之活”等材料,本來都屬藏書掌故。臨時翻待,頗難尋覓,病手拈來,卻不費工夫,《書林清話》中這—類瑣碎資料還是很多的,因而此書問世以後,一直廣泛流行《對於古籍整理上作者來說,這是一部很有實用價值的書。

作者簡介

十卷,《余話》二卷。葉德輝(1864-1927),字奐彬(也作煥彬),號直山,一號郋園,湖南湘潭縣人。是近代著名的版本目錄學家,大半生從事版本目錄學工作,撰有不少影響深遠的版本目錄學著作,有《藏書十約》、《書林清話》、《書林餘話》、《觀古堂藏書目》、《郋園讀書志》等等。其弟子楊樹達(1885-1956)評其版本目錄學說他“淹通目錄,識別版藏。凡雕刻源流,傳本真膺,莫不駢列在胸,指數如畫。”祖居吳縣洞庭西山,至其父浚蘭,始移籍湘潭(今屬湖南省).光緒十八年(1892年)進士.授吏部主事。為王先謙再傳弟子.治學卻不苟同.攻訐當時今文師說,排斥康、梁尤厲,在晚清為守舊派人物。著作《郋園居文錄》、《郋園北游文存》、《郋園書札》、《郋園讀書志》,並編有《觀古堂匯刻書》、《現古章所刊書》、《雙梅景闇叢書》、《麗度叢書》、《觀古堂書》等多種。《郋園先生全書》收錄他的著作較全,其中包括《藏書十約》、《書林清話》等。張舜徽先生評論葉氏。治學於群經、國小,所造均淺,未足名家。唯所提《書林清話》及《余話》.“稱述藏家故實,廣采名流燕語,揚榷得失,語多造微,蓋其一生所長,仍在辨簿錄異同,審聚刻個古.故所撰《郋園讀書志》,亦視他作差勝耳。”(《清人文集別錄》卷二十二)

存在不足

由於作者的主觀及具守舊思想,也發生過一些錯誤,如他認為楊守敬刻的《太平宜寧記》是偽撰(《書林清話》第l的頁):堅執自己所刻的九行個《鹽鐵論》是塗校刻本,個相信塗刻是十行本(《書林清話》第121頁);把為《讀書敏求記》作跋的吳炸,誤認為字義門的何嬸,因而況出“義門以同時人記當時事”(《書材余話》第16頁)這些中華書局:《出版者說明》中已經捉到。1936年的《文淌學報》曾刊載李誅著(書林清話校補》,補正了本書些缺失,但所補正的也還不多1957年中華書同山版本書時、附印介書店,僅供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