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組詩作品。這是為宣德郎李世南所作“秋景平遠”畫題寫的一組七絕。其中第一首流傳甚廣。此詩前二句著重以濃筆勾勒景物,給人以親切的時節風物之感;後二句在用淡墨略加點染之際,憑虛發揮想像,表現情調悠揚、才氣橫溢的情感。全詩情調高遠,意趣豐富,神思馳騁,翻空出奇,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兩首詩想像豐富,虛實結合,表現了畫景以外的景和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
  • 作品別名:書李世南所畫秋景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詩》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蘇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
  • 其一
野水參差落漲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
  • 其二
人間斤斧日創夷,誰見龍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獨往,何人解作掛猿枝。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李世南:字唐臣,安肅(今河北徐水)人,工畫山水。
⑵落漲痕:漲水後水落留下的痕跡。
⑶欹倒:傾倒。
⑷扁舟:一本作“浩歌”。棹:形狀如槳的划船用具。
⑸創:砍掉。夷:削平。指對於林木的傷害。
⑹成:一本作“會”。

白話譯文

  • 其一
曲折的水岸邊露出舊日水漲淹沒時留下的河床痕跡,稀疏的林木傾倒在地,露出如霜般白的樹根。一葉扁舟飛快地劃著名槳,它將要飄去哪裡呢?應該是回到江南的黃葉村。
  • 其二
人們利用斧頭常年不息地砍伐山上的樹木,再也難見那龍蛇般蜿蜒的百尺身姿。如果不是這裡山險灘急,少人來往,樹一旦被砍,就沒有人知道,這原是猿猴棲息的樹枝。

創作背景

這兩首詩作於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前後,當時蘇軾任翰林學士,與宣德郎李世南同在汴京。李世南善畫,作“秋景平遠”圖,詩人為其畫題了二首七絕。一說題了三首,今存者二首。

作品鑑賞

詩題名其畫為“秋景”,有的記載稱這幅畫為“秋景平遠”,或作“秋山林木平遠”。綜合各種稱謂來看,“秋景”是對這幅畫的內容總的概括,而具體呈現秋景的則是山水及林木,所謂“平遠”即是指畫中遼闊的水面景象。
第一首題詠詩的著眼處在於水面及其近岸的林木,從而呈現出一片清疏曠遠之景。
詩中寫的畫景是一幅“水鄉秋色”,或可稱作“水鄉秋意”。首二句給讀者展示一片蕭疏的水鄉深秋景象。把“野水”和三四兩句聯繫來看,畫中的水面是很遠闊的。首二句所寫是近處的岸邊景象。“參差”是不整齊之意,這裡是形容水和岸相接處的形象。由於深秋水落,岸邊突出許多乾地,同時水也停留在一些曲折處,於是水岸邊呈現出參差之狀,夏季煙水瀰漫時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下面繼以“落漲痕”,表明秋水下落後舊日水漲淹沒的岸邊河床又都呈露出來了。這句展現出的是一派灣荒水涸的景象。次句寫岸邊景物。“疏林”點明秋景,與末句“黃葉村”前後相應,構成秋象。首句所寫的水岸也可認為是冬天的景象,而“疏林”既別於木葉盡脫,更不同於枝葉濃密,只能是裊裊秋風中的樹林。“疏林”下接以“欹倒”,使形象豐富多姿,更富畫意。“出霜根”生於“落漲痕”,漲痕退落後霜根露出,一“落”一“出”,上下相應。“落漲痕”與“出霜根”,在“疏林”的映照下,具有濃厚的深秋意味。
三四兩句,再在展向遠方的畫筆疏淡處著眼,逗出人情。這兩句展現的畫面是,一舟棹向遠方,盡處林木數點。面對這令人心神曠遠的自然境界,於是詩人問道:那條小舟一槳一槳地劃向何處啊?應是歸去江南的黃葉村吧!詩人發揮自己的想像,於景物中融入人情,如同幕後隱語,啟示讀者,賦予畫幅以悠然無盡的情味。
組詩第二首著眼於溪山林木,此詩後二句說:“不是溪山成獨往,何人解作掛猿枝”,可知這幅畫內是有山的,是位於近處。這裡樹木龍蛇般蜿蜒屈曲的枝幹同臆想中江南的黃葉村、有猿猴在其林間棲息的險山急灘融為一體,拓展了畫面,賦予畫面以悠然無盡的情味,在景物中融進人情,引發讀者情思。
七絕的寫法,一般是前二句敘寫事物,後二句抒發情思。第一首詩雖全章在題詠秋景畫,仍於前二句著重以濃筆勾勒景物,給人以親切的時節風物之感。後二句在用淡墨略加點染之際,憑虛發揮想像,表現出人的情感,畫景之外,情調悠揚,極耐人尋味。這兩首詩化實為虛、虛實相映,將眼前的溪水、扁舟、樹木枝幹同想像中的景物融為一體,拓展了畫面內涵,情味深長。蘇軾才氣橫溢,情調高遠,其詩善於馳騁神思,翻空出奇。其題風景畫詩無論長篇短章,都能不停滯於物象,常從生活聯想中蔚發奇思,豐富了畫的意趣,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蘇軾像蘇軾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