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戰

《書戰》是中國古代兵書《百戰奇略》里記載的一篇兵法,乃取“書信”之義,其要旨是闡述在對敵作戰期間禁絕士卒與親友通信往來,以防干擾和動搖部隊鬥志的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書戰
  • 出處:《百戰奇略
  • 屬性:兵法
  • 取名:取“書信”之義
作品介紹,作品賞析,譯文,原文,注釋,

作品介紹

《書戰》是中國古代兵書《百戰奇略》里記載的一篇兵法,乃取“書信”之義,其要旨是闡述在對敵作戰期間禁絕士卒與親友通信往來,以防干擾和動搖部隊鬥志的問題。它認為,在與敵人對峙期間,如果允許士卒通家信,同親友往來,就會因為言語不一而動搖軍心,渙散士氣。因此,“不可令軍士通家書,親戚往來”。人們知道,軍心士氣是構成部隊戰鬥力的主要因素。一般說,軍心穩定,士氣高漲,部隊就容易打勝仗;反之,軍心動搖,士氣低落,則必然要打敗仗。本篇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故主張排除那些影響軍心士氣的不良因素,是不無一定道理的。然而,企圖用禁絕與親友通信往來的手段,來保持部隊軍心士氣的穩定旺盛,顯然這並不是積極的措施和可取的辦法。因為,能夠影響軍心士氣的並不在於通信往來此種形式本身,而在於通信往來的內容,是否能給士卒以積極向上的影響。事實上,一封激勵殺敵立功的家信,或者一次鼓舞鬥志的慰問活動,不但不會動搖軍心士氣,相反,則可能更加激發部隊愛國熱情和奮勇殺敵精神。其次,實際上,禁絕通信往來,既不容易完全做到,也不是提高軍心士氣的積極有效的辦法。實踐的經驗表明,只有通過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廣大士卒真正懂得為什麼去作戰和怎樣去作戰,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仇敵心理,才能使部隊保持旺盛高漲的軍心士氣,才能使部隊以奮勇殺敵的無私無畏精神去贏得對敵作戰的勝利。這是我們閱讀《書戰》篇應當注意思考的問題。

作品賞析

譯文

大凡在與敵人對壘相持中,不可允許士卒同家庭通信和同親戚往來,以防由於說法口徑不一致,而導致軍心士氣疑惑不振。誠如兵法所說:“與家人通信,容易引起士卒畏敵怯戰心理;與親戚往來,容易導致士卒戀親思鄉而滋生厭戰情緒。”
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屯兵江陵,吳國派遣呂蒙接替魯肅職務而駐守陸口呂蒙初到陸口時,表面上倍加修行恩德,與關羽結為深厚友好。但後來竟乘隙偷襲而占領了公安、南郡,兩地蜀軍守將傅士仁糜芳都投降了呂蒙呂蒙率軍進據兩城後,接收關羽及其他將士的家屬,他都一一進行安撫慰問,嚴令部隊不得干擾侵犯民家,不準索取百姓財物。呂蒙手下有個士兵,與呂蒙同為汝南人,擅自拿民家一頂斗笠用來遮蓋官家鎧甲,這件事雖是為公,但呂蒙還是認為他違犯了軍令,不可以因為是同鄉人就廢棄軍法,便流著眼淚殺了這個士兵。於是,全軍為之震動,自此部隊中出現路不拾遺的好風尚。呂蒙早早晚晚都派身邊人員去慰問救濟老年人,詢問他們缺少什麼東西;對生病的人主動請醫送藥,對饑寒的人發放衣服糧食。關羽在回軍途中,多次派人到呂蒙住處探問情況,呂蒙總是厚待其使者,讓他週遊全城,逐家進行問候,有的家屬親筆寫信託使者帶給家人。關羽派出的使者一回到軍營後,將士們私下互相詢問,都慶幸自己家中平安無事,知道家人所受待遇又超過平時,因此,關羽部隊的士卒人人自安而無再戰之志了。不久,又趕上孫權率軍來到這裡,關羽自知勢孤力窮,敗走麥城,向西逃至漳鄉,其部眾都繳械投降,關羽本人後來被俘而遭到殺害。

原文

凡與敵對壘,不可令軍士通家書,親戚往來,恐言語不一,眾心疑惑。法曰:“信問通,則心有所恐;親戚往來,則心有所戀。”①
蜀將關羽屯江陵,吳以呂蒙代魯肅②屯陸口。蒙初至,外倍修恩德,與羽厚結好。後蒙③襲收公安、南郡,而蜀將〔士仁、糜芳〕皆降於蒙。蒙入據城,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撫慰,令軍卒不得乾歷④人家,有所取求。蒙麾下士,與蒙同汝南⑤人,取民一笠,以覆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不可以鄉里故廢法,乃泣而斬之。於是,軍中震慄,道不拾遺。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⑥,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饑寒者與衣糧。羽還,在道路,每使人相問,蒙則厚遇之,週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羽人還,私相參問,鹹賀家門無恙,相待過於平時,故羽士卒無鬥志。會權又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⑦〕,西至漳鄉⑧,眾皆降,羽被殺。⑨

注釋

①“信問通”四句:出處不詳待查。
魯肅:三國吳名將。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人,字子敬。
初隨周瑜到江南,任孫權之贊軍校尉。在曹劉吳三家鼎立紛爭局勢中,獨肅力主聯合劉備以抗曹操的戰略,為孫權採納,因而取得赤壁敗曹的作戰勝利。瑜死後,肅先後任奮武校尉、橫江將軍,督領全軍,並繼續推行聯劉抗曹之策。東漢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肅病死後,孫權派呂蒙襲取荊州,自此,孫劉聯盟完全破裂。
③蒙:即呂蒙。馬本及各本皆誤作“羽”,今據史校改。
乾歷:謂侵犯,擾亂。
⑤汝南:郡名。治所在今河南新息。
⑥耆老:泛指老年人。
⑦麥城:古城名。相傳戰國楚昭王所築。故址在今湖北當陽東南。
⑧漳鄉:地名。位於今湖北當陽東北。
⑨本篇史例出自《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