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堂石遺址

書堂石遺址

“書堂石遺址”位於翁源縣三華鄉翁江河中心,是唐代文化遺址,築於江中心一個小島之上,形狀極似一艘在激流中逆水而上的航船。島上岩層重疊、山石嵯峨、書堂石室倚岩而築、岩牆交錯、渾然一體。現雖已殘牆斷壁,但其結構奇特,古樸天然,傲然屹立,尉為奇觀。

2019年5月,書堂石遺址被列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書堂石遺址
  • 地理位置:翁源縣三華鎮羅江水即翁江上游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700多平方米
  • 開放時間:8:30―12:00
  • 景點級別:國家AAAAA級旅遊景點
  • 門票價格:180
  • 著名景點:鐵龍水龍宮、
    三華李觀光園
書堂石遺址
據清代《韶州府志》及清嘉慶版《翁源縣誌》載:晚唐時期,有一翁源人叫邵謁,在翁源縣衙任小吏。一日,有客至,縣令指使其鋪床接待,邵謁不應,縣令怒而斥之,邵謁不服,奮然拔刀截其發懸於縣門,並發誓曰:“學苛不成有於發”,之後匆匆離去。邵後來到羅江水(即今翁江)河心小島上隱居攻讀,苦讀三年,學業大進,於唐鹹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赴長安入國子監,得詩人溫庭筠賞識併力舉,詩名大振,後登進士第。邵謁有詩三十二首選入《全唐詩》。溫庭筠稱其詩“識略精微,堪裨教化,聲詞激切,曲備風謠,標題命篇,時所難著”。明代進士黃佐贊邵謁曰:“五嶺以南,當開元盛時,以詩文鳴者,獨謁與曲江公(張九齡)巍然並存。”後來為何邵謁默默無聞?想必是其詩多抨擊時事,敢為被壓迫者鳴不平,故不得當政者的賞識。如邵謁詩《歲豐》曰:“皇天降豐年,本憂貧士食,貧士無糧疇,安能得稼穡。工傭輸富家,日落長太息。為供豪者糧,設盡匹夫力。天地莫施恩,施恩強者得。”另有《自嘆》、《寒女行》等篇,都反映了他的疾世的思想。
1987年廣州華南工學院建築系教授鄧其生及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副教授鐘新基來翁源實地考察後,對“書堂石”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書堂石”是翁源縣現存的第一名勝古蹟,就廣東甚至全國來說,此類型建築亦屬少見,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建築藝術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
“書堂石”已定為翁源縣風景名勝保護區。整個石室面積有六百五十平方米,內有十七間房間,上有窗、下有門,以麻石為柱,有路通到水邊。此處四周環水,青山對峙,草木蔥蘢,環境優美,時常吸引過往遊人注足觀望、拍照留影。如若划船上島涉足,便更有一番情趣。
進入內堂有石筍、石鐘乳、花燈、羅裙、鱷魚、犀牛、雄師、猛虎、猴子、飛鷹等等形象逼真的怪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