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雪藏梅》是宋代詞人晏殊所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純用景語,描繪了一幅春回大地、生機盎然的景象。下片,雖撫今憶昔,但全無感慨,而只求行樂須及春,是太平宰相的生活和心態的真實寫照。詞意尖巧清新,色彩醒目,極富美感,既有靜態,也有動態,一幅雍容華貴的樣子,體現了晏殊詞流麗的特點。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更漏子①
雪藏梅②,煙著柳③。依約上春時候④。初送雁⑤,欲聞鶯⑥。綠池波浪生。
探花開⑦,留客醉。憶得去年情味。金盞酒,玉爐香。任他紅日長。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②雪藏梅:殘雪覆蓋著梅花。唐李商隱《江亭散席循柳路吟歸官舍》:“已遭江映柳,更被雪藏梅。”
③煙:春日陽氣發生,林澤上升的霧氣叫煙。著:附著。
④依約:依稀,仿佛。上春:孟春,農曆正月。《周禮·春官·天府》:“上春,釁寶鎮及寶器。”鄭玄註:“上春,孟春也。”
⑤初送雁:剛剛目送北飛的大雁。雁為候鳥,秋往南飛,春往北飛,俗有“七九河開,八九雁來”的諺語。
⑥欲:將要。
⑦探花開:唐代制度,新科進士於曲江杏園舉行宴會,稱探花宴。以少俊進士二人為探花使(探花郎),遍游名園,採取名花,為宴會增彩助興。這裡僅指初春舉行的宴會。
白話譯文
在梅雪還在相互映襯時,柳樹已長出了綠芽,透露出春的訊息。剛送別南方的大雁,就聽到了黃鶯鳥的清脆鳴聲,綠波蕩漾,使人心曠神怡。
回想起去年我們一起去踏春尋花,將客人挽留以至酒醉的情景,歷歷如在眼前,使人回味。在觸景生情中,獨自用金杯斟上美酒,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一任爐煙裊裊。
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二載:“(晏殊)惟喜賓客,未嘗一日不燕飲,盤饌皆不預辦,客至旋營之。蘇丞相頌曾在公幕,見每有佳客必留,但人設一空案一杯。既命酒,果實蔬茹漸至,亦必以歌樂相佐,談笑雜至。數行之後,案上已粲然矣。稍闌即罷,遣聲伎曰:‘汝曹呈藝已畢,吾亦欲呈藝。’乃具筆札,相與賦詩,率以為常。”這首《更漏子》就是這種生活的表現。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寫初春已至。以細膩的筆觸,描畫初春景色,梅花傲雪怒放,柳條含煙抽葉,仿佛在告訴人們,嚴冬即將過去,初春已經來臨。“藏”、“著”二字,頗傳神,正如唐朝馬懷素《正月七日宴大明段》詩所吟“就暖風光偏著柳,辭寒雪影半藏梅”。再看那剛剛送走的鴻雁人,快要聽聞的黃鶯啼聲,綠池水面泛起層層微波浪。“初”、“欲”二字,寫春天已經一天天臨近。可見,所寫的春景是動態的,主人公的心境是歡愉的。雪中藏梅、楊柳煙繞之時,大約春天就快要來到了。這時,送走了鴻雁,期待著黃鶯的啼鳴,門外綠池波浪蕩漾。這一切的描述,表達出詞人對春天的急切期盼,對美好生活的急切渴望。詞人先從細小的節物變化寫起,展示了臘盡春回、陽氣初生之際的優美自然景色。暖氣初動,其明顯標誌就是雪裡梅花開放、柳枝綻芽含煙;這一新景致,昭示初春時節到來了。作者放眼望去,發現春意繼續萌動,逐漸遍及諸物。一“初”一“欲”,見禽鳥之感春才剛剛開始。繼言春水已“生”,則春色已漸漸分明了。可見作者體物描景,文心極細。
下片寫開筵歡飲。在花期設宴,留賓客醉飲,去年亦是如此情味。有金盞酒,焚玉爐香,詞人願長長的白日都在這樣歡快的環境中度過。詞人過著富貴的生活,秋日、春日,去年、今年,都是賞美景,飲美酒,過得舒適暢快。回憶去年的一次盛宴,與客同醉,那份情味,依然記得。時隔一年,事不重複,人也難聚,主人公唯有舉起金杯的美酒,和著玉爐的香菸,任憑他紅日長。詞作排解心中的惆悵的方式,反映了晏殊的曠達情懷。作者感春憶舊之情。這是由今而憶昔:初春景色是如此美好,作者設宴賞景,留客共醉,不覺回憶起“去年”此時的情事,心中悵然。風景不殊,而人事已非,怎不令人慨嘆。如何開釋這滿懷的惆悵呢,作者以富於理性的思索回答道:我惟有在玉爐香中舉起金盞酒,且尋眼下的快樂,以驅除胸中的無聊之感,任他窗外紅日自長吧。此詞表現的,是典型的大晏風度和大晏情調。他就是如此善於以理節情,排憂適性,自我解脫,以躋身於曠達的人生境界的。
這首詞描寫的是冬去春來之時風物的變化,以及由此觸發的追懷憶舊之情。詞的高妙之處在於作者對於節物變化的細心體察和妙筆表達。立春過後,日長一線,春意在不知不覺之間,遍布於各個角落。梅和柳之間的變化是最直接的標誌。古代慧心的文人們早已體察及此。唐代詩人杜審言《和晉陵丞早春遊望》:“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春光最先光顧的就是風雪中開放的梅花和最早探知春意的楊柳。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說“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殘雪還壓著梅朵,而因陽氣上升,濕氣氤氳著柳枝,已漸漸顯出濃濃春意來了。剛剛送走大雁,將要聽到鶯囀,而池塘之上,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這正是“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的時節。在這樣一個春意盎然的時候,舉金盞、采名花、歌新曲。年年歲歲花相似,去年此時,亦是如此度過,是年復一年,還是物是人非呢。輕輕地感喟,淡淡地放開,玉爐名香,且來消受這遲遲春日吧。
名家點評
民國趙尊岳《珠玉詞選評》:此尋常寫景之作,而不苟不黏。名家吐屬,咳唾均為珠璣,此之謂也。此詞主旨在當前景色之撩人懷舊,其著眼處,在上春時候,而無聊之旨,但有任其紅日自長而已,即此瑣瑣之節物,綴為小詞,使以妙緒,便覺春意盎然。“上春”二字,新而不纖。上春時候,正冬去春來之際,故以第二句為杼軸。由前以言冬景之將過,雪雖藏梅,煙已著柳,春色初動,端在“著”字,繼之則春景之乍來,一“初”字,一“欲”字,寫生之心,細如毫髮。“綠波”則暗,使六朝賦“春水綠波”,以隱射“春”字,又不見吞剝之跡,至“綠波生”則春色已分明,不待更言矣。後闋不僅言懷舊,必由今日所為,以引起舊情,“探花”、“留客”,固今日事也。惟沉鬱其情以出之,斯情愈深。蓋由今以憶舊,則舊事歷歷在眼,非無因而至,亦即不可得而隨便排遣之,於是只有聽其紅日之長而已。無聊之致,悵往之感,一併付於紅日之自長,示其絕非人事可以為力。晏以情深之人,當顯達之位,乃有此閒思,有此妙筆,其軒冕北宋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