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化篇議學制》是宋育仁所著作品,出自於《宋育仁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更化篇議學制
- 作者:宋育仁
- 作品出處:宋育仁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揣摩事勢,赴機應變,舊官吏皆優為之,而治事每無條理。治薄書、辦章程、析議案有條理,議士、律士新人物則優為之矣趨翻挨,顧不知持大禮,不及舊政界人程度尚遠。法政學林立,而議員之俊,口若懸河,何渠不若舊?而校以成績,實如江河流日下,而無可諱言。吾始詫焉,久乃由閱報往往見議案,始悟新法政學所習者皆條文因憶三十年前,自使職歸,發起學校,在《採風記》中,乃撮舉其犖犖大者。篋中攜有西人所贈各國學堂臚例科目程課,約已十數種,梁卓如見而悅之,索贈以去,是所采之餘也。鄂生有潘晟之呈所著乞鑑定,開篇序述如有得,下行歷若干行,則鈔成文也。比年有外孫卒業於法政,持其校長某箸作《地方自鑽棕牛雄治方案》一編求定,視之則全鈔普通條文。今成都建女學法政,猶女欲問學,取其倫理、憲法授課兩編來請質然疑,乃閱兩冊,覺憲法開首釋名義即游移其詞,囫圇強解,所謂開口便錯者耶!因又回憶五大臣出洋,澤公以進呈草憲相屬,爰撰一編請題名繕進。澤公初推重甚至,既而進呈事寢。乃有人持此編來禮學館,風示同事為簽駁。同事謝不能。問云何,乃曰:有留學生在公側毀之雲“開篇便錯”也。王纂修以告余,咤嘆而已。今按此通行課本,節目猶是,而雜引各國條文孤章斷句,百漏千孔,不勝條駁。約其言以為評語,則列舉者其詞離,同條者不共貫,並理者不相屬,牽合者又名實相亂。要之,由於譯學太淺,而習見太深,雜引分權之學說,以附會集權之習慣,歸於不知法理但習條文,巴汗危剿襲條文,不通法理云爾。恍然於吾之舉墊膠談法理,與時流如鑿枘之不能相入,而孫文之帝制考試、參劾兩權,青年皆聞而悅之也,不亦宜乎,不亦宜乎?再按通課倫理,竟一編無涉及中國人倫者,其解“倫”字之義,如《穆勒名學》之十倫、五旌,謂倫類耳,自始至終,皆臚舉某家云何,其分別門類,如舊日作文類典、對策纂鈔,惟中間利己利人一則,乃其到題扼要,有純全外國歐化之倫理,屬於耶穌國教之緒言,與中國渺不相涉。
教科既蔓引名學之倫理以竄合人倫;憲法則雜纂許可權之條文以塗附統治。孫文又沿襲帝制之思想,以支配共和。各人師戲紙心自用,以意為之,乃又不約而同,同歸於米鹽凌雜一篇之簿計,是何以故?吾今乃知其故。天下之心在勢利,中國之勢利在作官,作官之來源在考試,考試之憑準在作文,作文須賴兔園冊子為套用之資糧,學校則造兔園冊子為作官之預備。五里之霧,七聖皆迷。舊人於新造兔園冊子,目所未見,耳所未經,宜其閉目不觀,聞而卻走。諸書坊為此以射利,諸教員挾此以謀生。新學生開首,即聽受惠施之多方,灌溉群言之淆亂,宜其心理凌亂,不知所從。吾始怪舊人之何以墨守膠柱,而鼓瑟自如;新人之何以牛鬼蛇神,中風而狂走。今乃見十數年來,卷牢天下之圖,而收納於兔園冊子者如此。建章千門萬戶,舊人不得其門而入,新人則入百門而杜以一門焉,不知門之從何而出,不亦宜乎?不亦宜乎?舊官士原挾有兔園冊子,自不為舍舊而圖新;新政流先入此兔園冊中,又豈肯舍長而取短耶?是以各趨於一極端,背而交相詆而已矣。危哉!待此以往不變,其不至於舉國昏憒糊塗如所云“淪為黑蠻奴隸”不止也。然而猶幸有所恃而不至於此也。【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宋育仁,四川富順人,中國近代思想家。光緒二十年任駐英、法、意、比四國二等參贊官,戊戌變法期間主持籌備四川近代第一份報紙《渝報》,又設“蜀學會”,出版《蜀學報》,清末任禮學館榜葛漿總纂。民初曾任國史館纂修,後被袁世凱以“妨害國家”為名,遣送回鄉。之後一直滲戰背駝在四川講學、著述,並寫下了大量政論。宋育仁著有《時務論》、《採風記》等,既反對西化,也反對保守。他認為泰西政俗之善者,與中國上古三代的理想如出一轍,從而提出了“復古即維新”這一別具一格的改革主張。編者簡介王東傑,河南濮陽人,歷史學博士,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研治中國思想文化史和中國近代史,著有《國家與學術的地方互動:四川大學國立化運動(1925—1939)》(北京,三聯書店,2005),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表文章數十篇。陳陽,四川合江人,2007年考入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先後獲得歷史學學士、碩士學位,2014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攻讀博士學位。
作者簡介
宋育仁,四川富順人,中國近代思想家。光緒二十年任駐英、法、意、比四國二等參贊官,戊戌變法期間主持籌備四川近代第一份報紙《渝報》,又設“蜀學會”,出版《蜀學報》,清末任禮學館總纂。民初曾任國史館纂修,後被袁世凱以“妨害國家”為名,遣送回鄉。之後一直在四川講學、著述,並寫下了大量政論。宋育仁著有《時務論》、《採風記》等,既反對西化,也反對保守。他認為泰西政俗之善者,與中國上古三代的理想如出一轍,從而提出了“復古即維新”這一別具一格的改革主張。編者簡介王東傑,河南濮陽人,歷史學博士,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研治中國思想文化史和中國近代史,著有《國家與學術的地方互動:四川大學國立化運動(1925—1939)》(北京,三聯書店,2005),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表文章數十篇。陳陽,四川合江人,2007年考入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先後獲得歷史學學士、碩士學位,2014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攻讀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