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演員介紹
曲洋所占的篇幅,比
劉正風更少,但這人的個性到底是怎樣,對整個“金盆洗手”故事的寓意卻有很大關係。
假使曲洋真如劉正風所言,是一個有氣度的高潔君子,那么劉、曲之間的矛盾,只是在於他們不巧屬於敵對的門派,像羅密歐與朱麗葉屬於世代為仇的家族那樣,一旦擺脫了背景,恢復自我,便無阻礙。
他們的私交造成悲劇,根源在世俗偏見,在於他們擺脫世俗的企圖功敗垂成。
反過來說,要是曲洋這個魔教長老真的是個邪惡的人,魔教真的是個為非作歹的幫會,那么劉、曲之間基於對音樂愛好的交誼,就變成一個藝術與道德之間的矛盾了。
他仗義救令狐沖,臨危出手救了劉正風;他不願濫殺無辜,不願介人
五嶽派的內務,以免增加劉正風的困難;
他談吐高雅,他有胸襟氣度。他比起自稱“正派”的人光明磊落得多。
但是,曲洋自己又親口對令狐沖說,他為了不服
嵇康自稱他死後“廣陵散從此絕矣”,就連氣掘了二十九座晉以前的古墓,去尋找廣陵散的曲譜,終於在
蔡邕的墓里發現。
關於《廣陵散》的傳說很多,大部分都是浪漫多於真實。
這個琴譜一直都有流傳,“從此絕”的或是嵇康的版本,又或者是他所創的指法。
據說,嵇康從來不傳授此曲。後來,有門人窺探到他的秘密。
原來嵇康彈此曲是慢二弦的,古琴有七弦,一弦最低音,把二弦調慢至與一弦同音,效果特別沉雄,但一弦又稱為“君弦”。
這樣調弦可說是“以臣犯君”,在封建社會,這就是殺頭滅族的罪名了。
主要劇情
掘人墳墓不像殺人放火那么傷天害理,但無論如何與劉正風所說的“性行高潔,大有光風霧月的襟懷”格格不入。
更大的破綻是,曲洋何以投身魔教,又成為長老?
到底他別有苦衷,還是所謂“魔教”,本來就不是個為非作歹的幫會?
《笑傲江湖》的一個再三出現的主題是:
邪正之分不是黑白分明的,正派中有壞人,邪派中有好人,表面好的人可能是壞人,表面壞的人可能是好人,好人有短處,壞人可能有可敬可愛的一面。
但是,
金庸並不是平均地處理這個主題,而是特別突出“正派”或“正人君子”的邪惡,對比之下,“邪派”便獲得同情。
劉正風金盆洗手,便是突出“正派”惡行的一大段情節。
劉正風為了退出武林,金盆洗手,嵩山派弟子突然現身,捧著五嶽聯盟的盟主令旗,制止他洗手,並揭破他的真正意圖,令他殺了曲洋表明心跡。
他們一早預謀,暗中上下包圍劉府,制服劉正風全家老幼及所有親傳弟子,用他們的性命威脅劉正風就範,一場喜慶,轉眼變成慘烈的滅門屠殺。
劉正風不肯屈服,眼看著兒子、女兒、夫人被一一處死,女兒劉青高聲怒罵,被一劍由肩斜劈至腰,死狀至慘,幼子不堪恐嚇求饒。
這種情面,絕無半點“清理門戶”的味道,反而令人想起政治迫害、幫會仇殺,或是兇殘的集體劫殺。
金庸故意寫成這樣,就是引起讀者疑問,手段如此令人不寒而慄的“正大門派”,能比他們口中的邪派魔教好得了多少?
趕盡殺絕,以強凌弱,逼人出賣朋友以求自保。魔教還未上場,讀者激於義憤,同情劉正風,對正派中人大為反感,在加上其後出現的曲洋又這樣不凡,“正派未必是好人”,“邪派未必是壞人”的觀念就自然成立了。
到後來,隨著故事發展,讀者漸漸明白,整件事原來是嵩山派奪權陰謀的一部分,跟“正邪不兩立”一點關係也沒有,正邪之分,不過是嵩山派亂人耳目的幌子。
嵩山弟子,就是正派中的壞人,正派中壞人越來越多,魔教的一大堆江湖好漢反而加入真正好人的恆山派,最後的局面成為正邪倒置,其實又回復黑白分明。
曲洋乃
魔教中人,行事卻光明磊落,相比
岳不群、
左冷禪等所謂“名門正派”之輩,可謂是高下自分,何正何邪?
作品歌曲
高山流水,琴簫合鳴,一曲悲歌在明月幽谷間久久縈迴,弄弦撫簫間二人相視而笑。
隨著錚一聲急響,琴簫聲立止,毫不拖泥帶水。
“世上已有過了這一曲,你我已奏過了這一曲,人生於世,夫復何恨?”
於心相交,以樂會友。凡人縱有百般不解,又如何?
何為正邪?我自天涯狂客,拂弦弄簫,相知心靈,只有一曲《
笑傲江湖》,隨著相視一笑,永別人間!
影視形象
1985年《笑傲江湖》秦偉飾曲洋
1999年《笑傲江湖》甘國衛飾曲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