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由來
曲水宴,又叫稱曲宴,始於中國
秦朝,古代宮廷賜宴的一種,其特別之處就在於其無事而宴,席上眾人臨流水而坐,常有賞花、賦詩等活動。如今提起曲水宴,知道的國人可能不多,可一說東晉著名書家
王羲之的代表作品《蘭亭序》,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三月三日,王羲之與當時的眾多名人雅集蘭亭,設曲水之宴,臨流賦詩。詩成之後,眾人共推王羲之撰序並書,王羲之微醉乘興,即席揮毫,寫下這篇流芳千古的名作。
說來上巳節源於先秦,至隋代便已成為季節性的聚會節日。吳自牧《夢梁錄》卷二“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於晉時。唐朝賜宴曲江,傾都
禊飲踏青,亦是此意。”上巳節是唐代最隆重的節日之一,幾百年間,皇帝賜宴,相沿既久,特別是開元、天寶年間,皇帝、妃嬪在紫雲樓上,大臣在
彩舟上飲酒賦詩,百官擇勝地近賞為樂。這一天,人們雖不再往水濱洗去俗垢,但“祓禊”一詞仍沿用不改,而聚會飲酒也依舊以“祓禊觴”相稱。
日本傳承
一千多年前
日本平安時代宮廷貴族的優雅休閒儀式的“曲水之宴”,如今每逢三月三日便在坐落於
鹿兒島市鶴齡神社的
仙岩園中舉行,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民眾到現場觀摩。
樂曲聲起,盛有美酒的酒杯被放入水中,酒杯浮於水上,隨流水而動。賓客要求在酒杯飄到自己跟前之前寫詩作賦,之後評比速度和文采。寫好了的詩由專職人員吟唱。因此,曲水之宴又被稱為日本貴族幽雅的遊戲。
這個復古的“曲水宴”源自中國,詩人坐在蜿蜒流淌的小河邊,讓酒杯順流而下。當酒杯停在某位詩人前,這位詩人就要即興詠唱“和歌”,並將酒一飲而盡。
在日本歷史
據日本第一部正史書籍《日本書紀》記載,日本的曲水宴最早可追溯到蘭亭之宴後一百三十多年——公元四八五年的三月三日,而在鹿兒島仙岩園舉行的曲水之宴,最初是距今一千多年前的九五八年,為了紀念去世不久的菅塬道真。
在奈良時代,曲水宴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續日本紀》神龜五年(728)載,3月己亥(三日),天皇出御鳥池之堤,招宴五位以上官人,應身份賜祿,且招文人,舉行曲水宴,令作詩,各人賜粗絲十匹,麻布十端。內親王以下,百官使部以上者,依身份賜祿。
日本奈良、平安時代的曲水宴,在政治上,是主張革新的宮廷,希望君臣之宴營造儒家君臣相得的理想關係以強化律令制,在文化上也有促進漢詩文發展的意義。今存日本最早的漢詩集《懷風藻》中,便收入了神龜年間(公元724—
729年)宮廷中舉辦曲水宴時,那些最早的一批漢詩人寫下的詩作。山田三方的《三月
三日曲水宴》:“錦岩飛瀑激,春岫曄桃開;不憚流水急,唯恨盞遲來。”如果詩中描繪的流水酒盞不僅是詩人想像的話,那就說明在這場宴會上進行了羽觴斗詩的遊戲,即投杯於水的上游,聽其隨波而下,止於某處,則其人取而飲之,詩人必須在羽觴漂流到自己身邊以前做出詩來。這對於一心要做出不遜於六朝、初唐詩人絕妙好詩的貴族詩人來說,應該說是一場富於刺激性和挑戰性的遊戲,也是當眾展示才華的絕好時機。當然,那些詩篇更深的意味,還是要歌唱太平盛世,所以篇末往往免不了還要把當時的日本和中國堯舜理想時代相提並論。
進入平安時代以後,能賦詩撰文的學者逐步增多,而且還出現了像
菅原道真那樣以文才而高居相位的詩人。當時各種節慶活動,都不免要應制賦詩,而上巳宴飲,就更是不可無詩。詩人們在表現曲水之宴的詩篇中,思路和用字也開始能放開些了。收入《菅家文草·菅家後集》中的《三月三日侍於雅院,賜侍臣曲水之飲,應制》,便能在借羽觴賦詩歌功頌德的同時,還微微吐露了詩人被外放太宰府的牢騷。
奈良平安時代,是日本漢文學朝氣蓬勃的興旺時期,那時三月三日宮廷中舉行的詩酒之宴,無疑是一次漢詩的盛宴。從某種意義上說,發源於中國的流觴曲水,已經變成了漢詩人的節日。說三月三日是那時未命名的詩歌節,也並不誇張。那些曲水詩,也正是漢詩在日本從黎明走向清晨的縮影。在曲水宴年年相繼的時候,漢詩從字摹句擬的蹣跚學步期,走向了文順字暢的健步行走期,那些詩宴上吟誦出來的作品,也就成為這一歷史腳步的見證和象徵。
旅遊品牌
由於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不再使用舊曆,所以今天各地作為旅遊節目打造復原的曲水宴,都是在西曆3月或者稍後舉行,其中以
太宰府市和京都等歷史名城的活動,最為熱鬧。
古代太宰府舉辦的曲水宴,載於史冊。近40年以來,太宰府3月的第一個星期天都要舉行曲水宴,遊行的行列從神社的社務所出發,走過太鼓橋,身著鮮麗古裝的人們穿越鬧市,到達御本殿。參拜之後,抵達文書館,中午以後,便在曲水庭開宴。與古代的君臣相樂不同的是,周圍設立觀眾席,多達1500個之多,這使得每一項儀程都帶有了鮮明的娛樂表演性質。古箏悠揚的樂曲聲中,修祓儀式結束,宴會的參加者們在曲水庭蜿蜒的流水邊就坐,當然少不了將他們對觀眾們做一番介紹。他們手持細長的短冊,面對流水,將自作的和歌書在上邊。流水曲觴之後,還要有“
白拍子舞”和“紅梅舞”之類的古代歌舞和和歌
朗詠的表演。太宰府這一天的活動,早已變成當地一個獨具特色的旅遊品牌。
奈良平安時代的曲水宴,曾經喚起後人無盡的遐想。不僅是宮廷皇族憧憬這樣的雅事,後來的“大名”也有的樂於搬演這種盛舉。江戶時代鹿兒島上第21代藩主島津吉貴曾於1736年參考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描寫,營造了一個“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的庭院——仙岩院。據說造園時培植竹林所需要的竹株,乃是自中國途經琉球運送到
日本的。1959年,仙岩院遺址發掘出來,完好地保存著當時的風貌,是今天日本規模最大的“曲水之庭”。現每年4月上旬舉行的曲水宴,也成為該地區每年必不可少的民眾性文化活動。
在這些活動中,主辦者都竭力顯示日本文化的特色。
岩手縣毛越寺的活動,在庭院那被稱為“遣水”的流水裡,放杯漂流,而身著平安時代貴族男女衣冠的參宴者,在主持者宣布完歌題之後,便要在“催馬樂”等古樂的伴奏聲中,演示臨流賦詩的風采。承載著酒杯的“羽觴”在清流中緩緩漂下,坐在岸邊的歌人們則將和歌寫於短冊上,最後,還有講師對那些和歌吟誦講評。與地處溫暖的九州地區的太宰府不同,岩手縣的春天姍姍來遲,毛越寺的曲水宴,多在5月的第四個星期天舉行。由於毛越寺是天台宗別格本山,被指定為國家的特別史跡、特別名勝,這裡的曲水宴,也就格外引起遊客的興趣。
生命力
現在在日本曲水宴的表演中,有著不少“中國元素”,但是由於活動中凸顯的日本習俗(和歌、和服、和樂、和舞)等等,與古代中國文化疏遠的現代年輕人,有很多並不了解哪些來自中國。這一天終究成為了向現代人集中展現日本古代服飾、音樂、舞蹈的文化節日,而由於古代
詩歌(和歌)占據中心地位,便使節目有了更豐厚的內涵。這至少說明,誕生於各代的和歌,在今天日本人的生活中並沒有喪失其應有的生命力。反過來說,古老和歌頻頻在各種文化活動中出場,其影響,又自在詩歌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