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峪鎮遠眺

《曲峪鎮遠眺》是清代詩人嚴遂成所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首聯描寫曲峪鎮一帶總體風貌;中間兩聯分別選取秋塞典型的局部景物勾勒其荒涼壯闊的意境及其中所暗藏的“殺氣”;尾聯則專寫用兵之“殺氣”,借雨中不濕的“紅燈”寫出戍邊士卒枕戈待旦的警戒狀態與臨戰氣氛。此詩寫秋塞風物不僅無絲毫悲涼之意,反而內心充滿豪情勝概,因此下筆無哀怨淒清之語,而多雄壯有力之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曲峪鎮遠眺
  • 作者:嚴遂成
  • 創作年代:清代
  • 出處:《海珊詩鈔》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曲峪鎮遠眺
地近邊秋殺氣生,朔風獵獵馬悲鳴。
雕盤大漠寒無影,冰裂長河夜有聲。
白草衰如徵發短,黃沙積與陣雲平。
洗兵一雨紅燈濕,羊角魫魚堠火明。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曲峪鎮:在江西省臨縣西,黃河東岸。
2.朔風:北風。獵獵:風聲。
3.雕:一種大型猛禽。盤:盤旋。大漠:沙漠。
4.長河:指黃河。
5.白草:秋霸之後枯菱變白的草。一說白草為西北邊境一草名,秋天變白。徵發:征人的頭髮。
6.陣云:雲疊起如兵陣。亦指戰地煙雲。
7.洗兵:出兵遇雨。亦指洗淨兵器。這裡指雨洗軍營哨所。紅燈:指軍中所用的燈,以羊角魷魚皮為之,不怕雨淋。
8.堠:古代邊塞瞭望敵情的土堡。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地近邊陲寒秋充滿肅殺之氣,北風獵獵戰馬揚鬃含悲嘶鳴。
沙漠冷寂不見了大雕盤旋的身影,長河封凍夜間冰層時有迸裂的聲音。
白草衰敗猶如征人頭上的短髮,黃沙堆積好像與陣雲齊平。
出兵時的秋雨打濕了高掛的紅燈,魚皮羊角把嘹望的土堡照明。

創作背景

此詩的具體創作時間未知。作者創作此詩時,滿族入主中原未久,西北未定,經常發生騷亂,國內正在進行年羹堯、岳鐘琪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叛清的戰爭。作者時任臨縣知縣,戰爭的影響波及此地,故作是詩,記其事。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地近邊秋殺氣生,朔風獵獵馬悲鳴。”首聯便用點染之法,勾勒出凜冽、蒼涼的境界。先言曲峪鎮靠近邊陲,點明秋到而肅殺之氣生,然後以風聲、馬鳴略加渲染烘托。秋風起兮山川寂寥,草木凋零;北國的秋天來臨,更是天寒地凍,蕭條冷落,因而歐陽修《秋聲賦》謂秋是自然界的“刑官”。詩人將秋天的凜冽之氣稱為“殺氣”,正是取其摧殘殺戮之意。同時,自古秋天便是用兵征伐之季,這裡的“殺氣”就還暗指人類的互相廝殺一戰爭。詩人自註:“時西陲方用兵。”地近邊陲的曲峪鎮,秋寒寥落之外,又兼戰雲密布,其“殺氣”自然更顯濃重了。以下的詩境即由此生髮。
頷聯承首聯描繪遠眺所見的自然景色。“雕盤”二句由上而下,從空中之雕寫到黃河之冰。雕是鷹一類的猛禽,不是風寒,儘管北風呼嘯,仍在空中翱翔盤旋。“白草”二句又由下而上,從地面的白草寫到天空的陣雲。此兩聯多視角地寫景,天上與地面的景色組成富有立體感的畫面,形、聲、色、動、靜俱有,寫出了曲峪鎮的寒冷與寥廓。長河封凍,夜晚可聞冰裂之聲;白草枯殘,短如征人之發,突出其寒之酷烈。大漠廣袤,任鷹翱翔,黃沙堆積,幾與陣雲比齊,突出其境之開闊。雲疊如陣。陰沉沉,冷森森,除盤旋之雕外別無活物,突出其境之寂寥。“征人”、“陣雲”,言及兵事,又與首尾二聯相銜接熔合。
頸聯照應首聯,寫夜晚的警戒狀態。曲峪鎮地近邊關,正逢西陲用兵,當然不敢鬆懈,但詩人並不言整個警戒情形,而只寫堠火通夜不滅:“洗兵一雨紅燈濕,羊角魫魚堠火明。”此兩句謂秋雨淋濕了邊堠的紅燈,但紅燈濕而不滅,仍徹夜通明。這一聯同樣是寫景,不過在景物描繪中還寫出了緊張氣氛,使人仿佛能從中嗅出戰火的硝煙味,用具體形象從另一方面將首句的“殺氣”展現出來。
此詩全篇寫景,境界闊大,格調蒼老,充溢著一股豪壯的氣勢。詩人筆調雄健自然,揮灑自如。寫白草衰用比喻,寫黃沙積用誇張,除此而外不用其他修辭手法,看似並不十分用力。其實句句抓住了曲峪鎮的地理、氣候特點,筆力飽滿。

名家點評

清代學者吳應和《浙西六家詩鈔》:邊塞之什, 應作秋笳曉角之音,此篇絕似陳黃門(子龍)仿高岑詩。

作者簡介

嚴遂成(694—?),字崧瞻,一作松占,又字海珊,浙江烏程(今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進士,官雲南嵩明州知州。乾隆元年(1736)舉薦博學鴻詞。詩以詠史為工,七言律最暢達豪健。後人將他與厲鶚、錢載、王又曾、袁枚、吳錫麒並稱為“浙西六家”。有《海珊詩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