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曲子戲(華亭曲子戲),甘肅省華亭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曲子戲(華亭曲子戲)源於宋、元,盛於明、清,尤以民國為最,是戲劇的一種,在流傳地習慣又稱“小曲子”“笑攤”“地攤子”“信子腔”等,具有元雜劇的遺痕。唱腔屬聯腔體,由眾多的曲牌連綴而成。從內容上分為正劇、喜劇和悲劇。華亭曲子戲為活躍山區民眾文化生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陶冶情志、揚善抑惡、寓教於樂中教化民眾。

2006年5月20日,甘肅省華亭縣申報的曲子戲(華亭曲子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項目編號:Ⅳ-6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甘肅省華亭縣
  •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 遺產編號:Ⅳ-69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表演特色,表演形式,內容風格,代表劇目,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華亭曲子戲起源較早,大約在公元10至14世紀的宋、元時期就已經處於清唱劇形式,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曲子戲藝人不斷吸收其它調牌、曲令、小調、民歌等音樂形式來豐富演唱內容。由於清唱形式漸漸不能滿足人民民眾對藝術的觀感要求,於是一些地方民間藝人便根據元雜劇的風格及套路,編寫了比較簡單的演唱劇本,設定了基本情節、人物,攜帶一些簡單短小道具,仍然使用清唱、說書時觀眾“圍圈而坐”的習慣。整個曲子戲大約成熟於14至20世紀的明、清兩代,盛行於20世紀初的清末和民國初年,一直流傳在華亭縣的一些固定鄉村,具有強烈的口頭傳承意識。
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華亭曲子戲表演

文化特徵

表演特色

曲子以《前月調》《後背宮》曲牌開頭,《月調尾》收場,在劇終唱詞中報劇名,一唱到底,唱詞的長短句式及宮調,具有元曲、宋詞遺風,保留了曲藝向戲曲蛻變的痕跡。劇目全為短小折戲,情節簡單,演出時間上只在正月初五至二十三,平時婚喪及廟會時演出,保持著自演自樂性。做功主要在表情和行為動作上,無武打戲,表演無固定程式,旗作轎、鼓作磨、鞭作馬、帳子為床。行當分為生、旦、醜。樂隊分文武:文樂隊以三弦為主,輔以板胡、二胡、笛子、低胡;武樂隊開場鑼鼓打場子,演唱以“四頁瓦”、水子(碰鈴)敲出節奏。民國後由於秦腔眉戶的傳入,以吶河為界,吶河以北區域仍保留曲子戲的老腔老調和表演模式;吶河以南區域則吸收了眉戶劇的某些特點,但從根本上還是以曲子戲調式及表演形式為主。華亭曲子戲在當地又被稱為“地攤”,演出時演員不需登上舞台,只需幾個人,一把弦索,不拘任何形式,不分前台後台,找一塊空地,隨之而來的觀眾圍成一個圈,就開始了表演,演唱者也是邊唱邊舞,可以就地轉向,觀眾從四面八方都能看見。
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華亭曲子戲表演

表演形式

華亭曲子戲主要有三種演唱形式,大場子、小場子、跑場子。
(一)大場子
大場子是曲子戲較為完整的一種表演形式,演員表演較為正式演出時多段劇目連續演唱,伴奏樂器齊全。
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華亭曲子戲表演
如《李彥貴賣水》《雙官誥》《鬧書館》《喝麥仁》等劇目,在演出時一般一個曲調接著一個曲調唱,《鬧書館》《頂磚頭》《狐狸送子》等劇目本來就同出一折,因此演出有時會長達幾個小時,伴奏樂器也較為齊全。隨著文化生活的多樣發展,曲子戲不再是農村娛樂的主要內容,冗長、繁雜的演出反而會失去觀眾,因此,這種演出形式較少。
(二)小場子
小場子是打開場子之後,表演者在觀眾圍坐四周的場子中,先後表演帶有情節的歌舞和歌舞小戲。華亭曲子戲中有很多歌舞類節目,小場子主要以部分折子戲、小調、歌舞類的節目演出為主。
(三)跑場子
跑場子是演員在觀眾圍坐的場子之中隨著演出進行變換隊形或夾雜丑角演出的一種表演形式。這種演出方式多由不化妝的人夾雜丑角演出來表現,先是圍個圓場面對面地一邊走一邊唱,偶爾變換隊形。其間以鼓、鐃等打擊樂器伴奏以助興,在表演唱的過程穿插快板調節氣氛。

內容風格

有正劇、喜劇、悲劇之分。
正劇:一般表現棄惡揚善、讀書做官、夫榮妻貴、賢妻良母、忠臣良將等內容和情節。
喜劇:一般表現活潑清新、滑稽詼諧、說學挑逗、輕鬆愉快、打岔誤會等內容和情節。
悲劇:一般表現為摯友而立志、為愛而殉情、為報恩而身亡等內容和情節。

代表劇目

各地的曲子戲略有不同,經常演出的劇目有30多種,如《雙官誥》《老換少》《張連賣布》《小放牛》《釘缸》《鬧書館》《鬧酒館》《李彥貴賣水》《華亭相會》《小姑賢》《李三娘研磨》《秋蓮揀柴》《下四川》《陰功傳》《劉海砍柴》《兩親家打架》《二瓜子吆車》《八仙上壽》《秦瓊觀陣》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文化價值
華亭曲子戲中表現的一些積極思想,如愛國、尊老愛幼、耕讀傳家、與人為善、接困濟貧等,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理應得到發揚光大。
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華亭曲子戲表演
社會價值
華亭曲子戲班社之間的交流,不僅傳承了技藝,也拉近了不同村落村民之間的關係,常常會出現兩村之間互幫互助之事,這也是華亭曲子戲的社會價值表現之一。華亭曲子戲創始於民間,紮根於民間,依從於民間,為民間父老鄉親所接受、所認可、所依戀,仍能為當今民眾起到豐富文化生活的娛樂作用和棄惡揚善的教育作用。
藝術價值
華亭曲子戲對研究中國戲劇史,民間小劇種的生成、蛻變及曲藝向戲曲的過渡具有“活化石”的探討價值。

傳承狀況

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的迅速發展,華亭曲子戲受到了嚴峻的前所未有的挑戰,多元文化的滲透,信息網路、電視普及,娛樂方式的多樣化,加上曲子戲傳承人過世的或年事已高等諸多因素,1990年普查劇目失傳五十多個,曲牌失傳達50%,使曲子戲到了瀕危的地步。
2012年,華亭縣曲子戲傳承發展中心成立後,以市場化為理念,開拓創新,傳承發展華亭地域文化,至2013年9月,挖掘整理曲子戲劇本20餘折,曲調12個,演出融入戲劇特色、戲劇技巧,由專業戲劇演員在舞台上演唱,改變了以往的演唱風格,使華亭曲子戲成為一種獨特的民間戲曲,掀起了華亭曲子戲發展的新高潮。

傳承人物

康和,男,漢族,1935年生,2013年去世,甘肅華亭人。2008年2月被評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曲子戲(華亭曲子戲)代表性傳承人,甘肅省華亭縣申報。
張志學,男,漢族,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曲子戲(華亭曲子戲)代表性傳承人,甘肅省華亭縣申報。

保護措施

2012年,華亭縣以縣秦劇團為基礎,改制成立了華亭縣曲子戲傳承發展中心。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華亭市文化館(華庭市美術館)獲得“曲子戲(華亭曲子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曲子戲(華亭曲子戲)》項目保護單位華亭市文化館(華亭市美術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2年8月10日,在新疆首屆鄉村藝術節暨呼圖壁首屆新疆曲子文化節上,華亭曲子戲以專場的形式登台亮相。
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華亭曲子戲表演《雙放牛》
2016年7月20日晚,第五屆新疆鄉村藝術節暨曲子文化節在絲綢之路戲曲藝術展演最後一場表演中,華庭曲子劇團表演了《聯村聯戶譜新曲》《王母情》《龍鳳配》《烙碗計》四個劇目。
2018年6月10日晚,平涼市戲曲展演類非遺項目華亭曲子戲等在敦煌小鎮出演,2018年6月12日上午,在敦煌武警某部隊演出。
榮譽表彰
2012年,在新疆首屆鄉村藝術節暨呼圖壁首屆新疆曲子文化節“新疆曲子大賽”中,華亭曲子戲榮獲“特別貢獻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