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光藻

曲光藻

曲光藻,男,漢族,1926年2月出生,榮成市埠柳鎮鳳頭村人,曾任湖北省軍區副司令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曲光藻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榮成市埠柳鎮鳳頭村
  • 出生日期:1926年2月
  • 主要成就:被評為三等乙級傷殘軍人
    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
    曾被授予模範敵工幹部稱號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曲光藻1942年2月參加工作,是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膠東軍區17團戰士,北海軍分區司令部警通班班長,膠東軍區特務團警通排副排長,營政治幹事、連副指導員、指導員,華東野戰軍13縱隊副教導員、營長,31軍團參謀長、團長、師參謀長等職。1962年8月,曲光藻任解放軍雷達工程學院二系副主任,是年晉升上校軍銜。1964年8月後,他任河南省新鄉軍分區副司令員、周口軍分區副司令員,1969年12月任河南省開封軍分區司令員兼開封地委第一書記、革委會主任。1975年5月後任河北省鹹寧軍分區司令員,武漢警備區司令員,湖北省軍區副司令員兼武漢警備區司令員、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1987年,曲光藻離休。他先後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大小戰役、戰鬥百餘次,負傷5次,被評為三等乙級傷殘軍人,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曾被授予模範敵工幹部稱號,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獨立自由獎章、解放勳章、獨立功勳榮譽章各1枚。
1942年2月,年僅16歲的曲光藻參加了八路軍,成為八路軍山東縱隊5支隊17團3營9連的一名戰士。同年冬,日寇在膠東進行第二次大掃蕩,採用所謂的“鐵壁合圍”和“拉網戰術”圍攻馬石山地區,企圖消滅膠東的我黨政軍領導機關和抗日武裝。曲光藻所在的9連負責掩護傷員和民眾轉移。經過幾個白天的戰鬥,發現敵軍採取的是“一線式”拉網戰術向我根據地逐步推進。到了夜間,敵人則停止進攻,每隔50—100米點燃一堆篝火,每堆火旁大約配備10人左右的兵力,防止我軍民趁夜突圍。經過研究,9連決定藉助夜色掩護髮起突襲,每個排負責消滅一堆篝火的敵軍, 這樣全連奮勇衝殺,撕開了300米的缺口,帶領1000多傷員、民眾勝利突出重圍。經過半個月的英勇反擊,敵人的大掃蕩終於被我根據地軍民徹底粉碎,敵人開始收縮防線準備撤退。此時,有民眾報告郭城鎮內有400多偽軍集結,3營決定消滅這股敵人。命令8、9連作為一梯隊實施突擊,7連作為預備隊。戰鬥打響後,才發現鎮內實際集結了4000多裝備精良的日軍。此時,日本鬼子的機槍已封鎖了退路,部隊無法撤出,只能往前沖。此時所有的指戰員們都明白自己已陷入了決死之地,大家都抱定必死決心,只希望多殺幾個日本鬼子。負責指揮的9連長高呼:“同志們,跟鬼子拼了,多殺一個算一個,沖啊!”就在此時,一顆子彈擊中了指導員,連長於是命令曲光藻和另一名小戰士拚死將指導員和隨身檔案送出鎮外,並通知預備隊停止進攻減少傷亡。於是兩個10多歲的小戰士背抬著受重傷的指導員在彈雨和房屋間穿梭,邊打邊撤,終於衝出城外。但就在此時,敵人發現了他們,一顆子彈掠過最後面肩扛指導員雙腿的曲光藻的頭部,在趴伏在小戰士身上的指導員的後腦穿過,又從小戰士的喉部穿出。就這樣,指導員和那名小戰士同時犧牲。曲光藻同志強忍悲痛,果斷解下戰友的武器和重要檔案,利用地形掩護,返回營部和二梯隊隱蔽地,及時向營長報告了鎮內情況,使部隊停止了進攻,避免了二梯隊的損失。此次戰鬥異常殘酷,戰後清理戰場,9連只倖存9名同志,所有犧牲的戰士身上除了槍傷外,還有一至兩處刺刀傷,鎮上百姓體恤我們陣亡的八路軍將士,棺材不夠,就用高梁秸紡織成棺材模樣,將我們的烈士安葬。而據百姓說,鬼子戰後倉皇撤退,搶掠了近兩百匹騾馬,每匹騾馬都至少背馱兩具屍體,還不算負傷的,說明鬼子的傷亡比我們還大,這也印證了8、9連當時戰鬥的頑強、慘烈。由於曲光藻在這次戰鬥表現出了英勇、機智、果敢的良好素質,不久便被調任營部通信員。後來,他又被編入武工隊,參加了化裝偵察、保護民眾和糧食,剪除漢奸、策反偽軍,破壞敵交通線、拔除敵人碉堡據點的戰鬥,配合大部隊給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
抗戰勝利結束後,曲光藻也已成長為一名身經百戰的出色指揮員,再次帶領部隊投入到消滅國民黨反動派的解放戰爭中,並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作戰指揮風格:即善於觀察研究,指揮靈活,戰術隨機應變。
1947年2月,國民黨第8軍166師駐紮沙河,曲光藻當時任我膠東軍區新6師16團2營4連指導員,負責帶領部隊搶占大小王莊,切斷沙河敵軍後路,阻止其向西撤退。瘋狂的敵人為了逃跑,在炮火掩護下集中了4個營的兵力向4連陣地猛衝,曲光藻沉著指揮,在右腿負傷的情況下仍帶領部隊頑強抗擊,擊退了敵人一次次的衝鋒,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搶占有利位置,嚴防死守,勿使一敵逃竄”的艱巨任務,並榮立二等功。
淮海戰役打響後,曲光藻任13縱隊(後改為31軍)111團1營營長,奉命率部攻打小宋莊守敵。戰前估計莊內敵軍兵力頂多一個加強連,後審問俘虜才知道其實莊內是國民黨100軍63師的直屬突擊營,戰鬥力極強,所以後來的戰鬥也相當艱苦。當時小宋莊是由許多個相對獨立的集團村屋組成的,每個集團村屋間有工事相通,可以彼此支援呼應。曲光藻分析敵情後,命令部隊趁夜突襲,一舉占領了敵外圍兩個地堡,對莊內敵軍形成威脅。窮途末路的敵人不甘心失敗,組織了一次又一次的瘋狂反撲,但都被我頑強擊退。敵見反攻不成,便改成死守,妄圖負隅頑抗,等待救援。曲光藻命令部隊以占領的村屋碉堡作為依託,對敵占領屋逐個爆破突破,向莊內推進。我軍爆破手衝上去了,炸藥一響,戰士們象猛虎般沖向敵人,但此時,敵軍陣地飛來一排密集的手榴彈,接著便是密如雨點的機槍和衝鋒鎗掃射,一連幾次,我軍的衝鋒都被擋了回來。看到這種情況,曲光藻敏感地意識到敵人似乎是已經掌握了我軍慣用的攻堅戰術而採取了專門有針對性的反擊方法。於是果斷命令部隊停止進攻,再次讓爆破手送上炸藥,炸藥炸響後,我軍戰士只喊不沖,果然,敵人陣地又是一排手榴彈,接著仍是機槍、衝鋒鎗掃射。看來,為應付我軍攻堅戰,敵人已經改變了戰法。敵變我也變,曲光藻立即命令爆破手送上炸藥不拉響,攻擊部隊緊隨其後悄無聲息地衝上敵軍陣地,眼前的一幕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原來此時所有的敵人正躲在房後的掩體裡捂著耳朵等我炸藥炸響呢,而他們的手邊就是預備投向我衝鋒戰士的手榴彈。就這樣,自以為聰明的敵人迷迷糊糊就當了我們的俘虜。部隊乘勝攻擊,以此方法連破三道防線,直取敵人營部。此時我軍彈藥基本用完,曲光藻命令戰士將營連所有信號槍彈集中起來,一起射向屋內敵人,敵人被嚇壞了,不知道我軍使用了什麼新式武器,紛紛舉手投降。戰鬥結束後,師首長召開連以上幹部會議,介紹推廣了此次戰鬥經驗,縱隊領導也對此給予了高度肯定和表揚,並推薦作為典型戰例刊登在《前線報》上。
在解放福建連江的戰鬥中,曲光藻從望遠鏡中發現敵人藉助碉堡的掩護已開始紛紛向山上撤退轉移。於是,果斷命令部隊改變“攻堅推進,逐個拔除碉堡”的打法,集中所有機槍壓制敵人碉堡火力,而大部隊穿越碉堡直接對潰逃敵人實施包抄衝擊,結果活捉敵軍百餘人,而我軍無一傷亡。此事再次被《前線報》記者譽為“果斷改變戰術,靈活出擊,取得戰果”的典型戰例。
在攻打上海浦東高橋的戰鬥中,我軍已將國民黨部隊驅趕到黃浦江北,敵人依仗強大的岸炮、艦炮火力對我實施攻擊。為避免傷亡,部隊大多進入到沿岸被我攻占的敵人碉堡內隱蔽集結,但各部隊上報縱隊總部的傷亡數字仍然十分驚人。曲光藻深感蹊蹺,於是進入陣地仔細觀察,發現對岸敵人岸、艦火炮平射我方人員集結的碉堡,命中率極高,雖然碉堡被擊中後外觀基本完好無損,但堡內人員耳、鼻流血,全部都被震死。於是,立刻將這一重要情況上報,沿線各部隊於是全部撤出碉堡,脫堡構築工事,減少了我軍傷亡。
1950年,曲光藻擔任31軍91師273團參謀長,與271團作為一梯隊準備攻打東山島。戰前,曲光藻派出偵察員,藉助夜色掩護兩次上島偵察,發現島側後方的敵人夜晚都離開工事回到軍艦上了,只留正面守軍防守。於是報告上級首長,制定了“利用夜色潮汐,迂迴包抄,斷敵後路,前後夾擊,全殲守敵”的作戰計畫。戰鬥開始後,曲光藻第一個登島,指揮突擊部隊快速占領島後工事,控制艦船碼頭,然後配合我正面部隊,前後夾擊,敵人潰不成軍,悉數被我軍俘虜。
歷經戰火洗禮,新中國成立,人民當家作主,曲光藻也走上了新的領導崗位。1954年,他任31軍某部團長時,支持與其搭檔的戰友、團參謀長王成斌(後任北京軍區司令員)創造了“戰技合練”法,被31軍全軍推廣,並因此榮立三等功。

人物評價

在和平的歲月里,為了保衛國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為了祖國的強盛和繁榮,曲光藻仍一如既往地將個人利益置之度外,無私地奉獻自己,為民眾和部隊建設操勞。在文革中,按照中央和軍委的部署,團結廣大人民民眾,與“四人幫”進行了堅決的鬥爭,盡職盡責,保護了一大批正直善良的幹部、民眾。例如,在他任河南開封軍分區司令員兼開封地委第一書記、市革委會主任期間,頂住各方壓力,整治蘭考風沙和貧困,並派人保護了焦裕祿同志的遺孀和子女免遭迫害。他對當時造反派以革命為由實施打砸搶,破壞生產、迫害幹部民眾的做法十分憤慨,曾痛責當時的河南工業形勢是“一月生產是個零、二月生產是個圈、三月生產是個蛋”,排除各種阻力恢復生產。並下令逮捕槍斃借造反之名殘害婦女、逼死人命的江青爪牙、所謂的“造反司令”。江青聞訊大怒,說這是“孔老二殺了少正卯式的人物”。為此,曲光藻遭到了“四人幫”的殘酷迫害,被江青王洪文等點名定為“敵我矛盾”,甚至失去人身自由,連家屬子女都受到株連。但是,他捍衛了黨的尊嚴和人民的利益,實踐了一個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諾言,完成了黨和人民交給的任務。體現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難能可貴的品格情操。
文革後,曲光藻被中央平反,並重新擔任了領導職務。此時的他依然愛憎分明,守法奉公,為人正直,處事公道,工作和生活中處處以身作則,吃苦在前,享樂在後,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保持和發揮了黨的優良傳統,多次得到上級的表揚和獎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