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代女傑:柯瓦列夫斯卡婭傳

曠代女傑:柯瓦列夫斯卡婭傳

《曠代女傑:柯瓦列夫斯卡婭傳》以傳記形式講述了這位女數學家艱辛的求學歷程和坎坷的個人生活,讓讀者更全面地了解她的不平凡的一生。柯瓦列夫斯卡婭(1850-1891),是近代第一位獲得數學博士學位、第一位擔任數學教授的女性。她生長於俄羅斯,在德國接受大學和研究生教育,在法國參加過巴黎公社鬥爭,在瑞典出任大學教授,馳騁於歐洲各國數學界,在偏微分方程、理論力學等領域取得突出成就。從事科學研究之餘,她還寫作詩歌、小說、劇本。她的一生,短暫而豐富。

基本介紹

  • 書名:曠代女傑:柯瓦列夫斯卡婭傳
  • 作者:安·希布納·科布利茨(Ann Hibner Koblitz)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 頁數:311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辭書出版社
  • 外文名:A Convergence of Lives
  • 譯者:趙斌
  • 出版日期:2011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263489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曠代女傑:柯瓦列夫斯卡婭傳》是辭海譯叢之一。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安·希布納·科布利茨 (Ann Hibner Koblitz) 譯者:趙斌

安·希布納·科布利茨,(Ann Hibner Koblitz)1983年獲美國波士頓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2000年起擔任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婦女與性別學教授。長期從事婦女在科學史、技術史、醫學史中的角色等問題的研究。除本書外,還著有《俄羅斯的科學、女性與革命》。她還以本書的版稅設立了一項基金,用來資助第三世界國家女科學家。
趙斌,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後在香港中文大學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74年在上海參加出版工作,1992年應聘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有數學科普著作和譯作。兼任幾家大學出版與傳媒學科的特聘教授。

圖書目錄

第二版序
初版序
引言
第1章 幼年和家庭關係
第2章 早年的成長
第3章 一次假婚
第4章 尋求受教育的機會
第5章 柏林和巴黎公社
第6章 數學學位
第7章 數學被冷落
第8章 緩慢的復甦
第9章 一位四處漂泊的數學家
第10章 “科學公主”
第11章 一位女性在歐洲數學界
第12章 柯瓦列夫斯卡婭的最後歲月
第13章 柯瓦列夫斯卡婭的數學工作
第14章 柯瓦列夫斯卡婭的文學作品
第15章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人名譯名對照

序言

自本書1983年初版以來,索菲婭·柯瓦列夫斯卡婭的生平和事業重獲關注。數學工作者關注她,大多是因為對柯瓦列夫斯卡婭漸進方法的現代套用感興趣——在數學史上,一位去世多年的學者的研究工作,對當代研究者而言有著新的實際價值,這種現象並不常見。
柯瓦列夫斯卡婭引起科學史工作者們的關注,一方面是因為她的幾篇傳記(既有專書,也有文章)陸續發表;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對歷史上在科學領域作出貢獻的職業女性的總體關注,近十年大為增加了。研究女性在科學中的角色的史學工作者們,每當他們尋找跨文化比較的論據時,作為現代取得完全職業地位、被自然科學界認可的第一批女性之一,柯瓦列夫斯卡婭的名字總會被提起。
但是,迄今對柯瓦列夫斯卡婭的最大關注,是由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一場討論引起的,這一討論涉及女性在自然科學中的地位,以及性別在科學研究中扮演或者可能扮演的角色。女性參與自然科學發展歷程,這一點過去被忽視,未獲褒揚,有關這方面的文獻資料目前正在增多;但與此十分矛盾的是,關於女性與科學事業不相匹配的假設,這方面的理論化程度卻也在增加。
有些作者把科學、客觀性和男性的歷史關聯追溯到了十六七世紀時的現代科學起源,並認為:
男性與女性、公共與私人、工作與家庭這三對事物日益分化;受其影響,心靈與自然、理性與情感、客觀與主觀這三組概念在現代科學的修辭體系中一較高下。社會對女性(female sexuality)的否定正在增加,與此同時。對自然的理解也在祛除活力,去神聖化,並越來越機械化。這種情況下,科學本身是一種活躍的變革動因。如果男性的傑出才能這一形象支持科學的一種特定願景,那么,同樣的形象也支持男子氣概的一種新定義,即清除“女性”(feminine)的所有痕跡。現代科學的誕生,與由新的家庭和社會規範所支持與維護的現代男性和女性的成長相伴而生
當然,並非只有這一代的女權主義學者才進行這種分析,即分析科學機構在證實性別、階級和種族不平等方面扮演的角色。魯思·布萊爾(Ruth Bleier)、瑪麗安·洛(Marian Lowe)、唐娜·哈拉韋(Donna Haraway)等一批學者,為將科學事業作為社會現象進行評價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批評,遺傳學、內分泌學、精神分析、人類學、胚胎學以及其他與人和動物行為有關的學科中,某些傳統的“科學”理論缺乏真正的客觀性,他們的這些批評是頗有說服力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