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霽

《曉霽》是北宋政治家司馬光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寫早上雨後初霽之所見,描繪了一幅美麗和諧的晨景圖,寓情於景,表現了作者恬靜的心情、超脫的心態與很強的定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曉霽》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司馬光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

作品原文

曉霽
夢覺繁聲絕
林光透隙來
開門驚烏鳥
余滴墮蒼苔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霽:雨、雪停止。
⑵夢覺:夢醒。繁聲:不斷的雨聲。
⑶林光:日光。隙:指門窗縫隙。
⑷烏鳥:即烏鵲。
⑸墮:墜落。蒼苔:青色苔蘚。

白話譯文

我從夢中醒來,張開惺忪的睡眼;什麼時候,嘩嘩的雨聲已經悄悄地停歇。一束束晨光射進了門外的樹林,又透進了窗隙。多迷人的清晨!我連忙起床,推開了房門,“吱呀”一聲,驚起了樹上棲息的烏鴉。樹枝搖動,殘存的雨珠紛紛墜落,打在青苔上,聲聲清晰。

作品鑑賞

這首寫景詩,表現的是清晨起床時恬靜的心情。
“夢覺”是說一覺醒來,應題中的“曉”字;“繁聲絕”是寫雨停了,應題中的“霽”字。“夢覺繁聲絕”,寫的是清晨的感覺,又補充了昨晚臨睡時不絕的雨聲,及一夜溫馨的好夢——晚上睡得很熟,沒醒過,所以什麼時候雨停了都不知道。好夢醒來,先是聽覺上的反映,雨聲停了,一片寂靜。既而是視覺上的反映,林中透進了一束束初陽,從門縫窗隙中射進寢室。“林光透隙來”,只有清晨的初日及傍晚的斜陽才會如此,應題中“曉”字;林光,又應題中“霽”字。
三、四句是前兩句的延續。沒聽到雨聲,見到了縫中透進的陽光,詩人頓然明白今天是個好天,於是迫不及待地起床,趕快去開門看外面;門一打開,吱呀聲驚起了樹上的烏鳥,它們撲楞楞地飛起,搖落了樹上殘餘的水珠,滴到了滿是青苔的地上。這宛如一幅生動的圖畫,把雨後清晨的景色寫得很深很透,富有韻味。“開門驚烏鳥”,說明門外寂靜無聲,鳥兒尚在棲息,從側面說明了“曉”。既然開門聲能驚起這些鳥,說明鳥就停棲在離門很近的樹林子裡,呼應上句的“林光”。余滴緊扣昨夜的繁聲,點明是殘餘枝頭的雨滴,不是露水,照應了“霽”字。特意寫青苔,是因為雨後的青苔特別的蒼翠。
四句詩,一句一景,句句扣題,迴環照應,清幽絕俗,把雨後初晴的早晨很細膩地表現出來,在景色的描寫中,自然寫出了詩人在睡足後,碰到天氣轉晴,心情一定是十分舒暢,詩人筆下這番寧謐的晨景,正是他恬靜的心情的自然流露。這樣融情入景的藝術手法,在唐王維的絕句中經常能見到,如《鹿柴》“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鳥鳴澗》“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都是通過景色表現情感。司馬光這首詩與王維詩有不少共同之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