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曇摩
- 注音:ㄊㄢˊㄇㄛˊ
- 拼音:tán mó
- 來源:梵語
曇摩,拼音tán mó,是梵語dharma的譯音。梵語dharma的譯音,亦譯“達摩”、“達磨”、“曇無”等。意為法,佛法。佛門僧人常以“曇摩”、“曇無”等為其名之...
曇摩伽陀耶捨出處 編輯 來自:【佛光大辭典】(人名)dharmagatayas/as,比丘名。歷代三寶記十一曰:‘天竺沙門曇摩迦陀耶舍,齊言法生稱。’(開元釋教錄卷五、...
曇是一個中國漢字,讀音為tán,上下結構,部首為日。意思是雲彩密布,多雲。引申為陰暗,天陰;譯音用字;曇摩。意為法,佛法。...
印度僧。生卒年不詳。師與罽賓沙門曇摩耶舍於東晉安帝義熙年中(405~418)至長安。姚秦弘始九年(407)至十七年,於石羊寺譯出舍利弗阿毗曇論二十二卷(或三十...
曇摩迦羅,意譯“法時”。中天竺僧人。自幼才思敏捷,聰穎過人。學四部吠陀經,兼通“風雲、星宿、圖讖、運變”。25歲偶讀佛經《法勝毗曇》,不解其義,經請教...
竺曇摩羅剎。此雲法護。其先月支人。本姓支氏。世居燉煌郡。年八歲出家。事外國沙門竺高座為師。誦經日萬言。過目則能。天性純懿操行精苦。篤志好學。...
曇摩耶舍,中文名法明,是罟安人。少而好學,14多時就受到佛教大師弗若多羅的賞識。長大成人後,具有非凡的才幹,文雅而有神慧,廣覽佛門經、律,具有超人的悟性。...
曇無懺,或雲曇摩懺。中天竺國人也。...... 曇無懺。或雲曇摩懺。中天竺國人也。六歲遭父憂。獨與母居。見沙門達摩耶舍。以懺為其弟子。習學小乘。後遇白頭...
他父親說:“喔,曇摩蜱在道上曾告訴你什麼事情沒有?”加陵答道:“他告訴我說,我的畢業期間快到了,他願意我跟他當和尚去,他又說:這意思已經向父親提過了。...
曹魏黃初三年(公元二二二年),中印度僧侶曇摩迦羅(此雲法時)尊者來到洛陽,得知中國缺少律法的傳承,遂發願弘揚律法。嘉平二年(公元二五〇年),曇摩迦羅譯出《...
2、曇摩( tán mó ):ㄊㄢˊㄇㄛˊ 曇摩(曇摩) 釋義 (1).梵語dharma的譯音,亦譯“達摩”、“達磨”、“曇無”等。意為法,佛法。紅樓院應製作者簡介 ...
二十年,再應趙政之請,與曇摩難提、僧伽提婆及竺佛念等譯出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1] 十卷。不久,又依趙政之請,於長安石羊寺譯出僧伽羅剎所集經三卷。其後...
宋代從西土東來的譯人,有罽賓的佛陀什、曇摩蜜多、求那跋摩,西域的畺良耶舍、伊葉波羅,印度的僧伽跋摩、求那跋陀羅等。中土的譯人,有西涼的智嚴,涼州的...
法護,西晉僧人,佛經翻譯家,原籍月氏,世居敦煌。本姓支,8歲依竺高座出家,故名竺法護。梵名Dharmarakşa, 音譯曇摩羅剎,剎亦作察。博學強記,通曉多種語言...
簡介原始佛教基本經典。北傳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經篇幅適中,故名。東晉僧伽提婆與僧伽羅叉譯。60卷。據傳曇摩難提於前秦建元二十年(384)曾譯出5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