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周圍地區
主權
屬於沿岸的馬來西亞、泰國、
高棉和越南,一些區域是公海。
命名規則
氣候介紹
泰國灣大部分屬
熱帶季風氣候,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盛行乾燥的
東北風,降水稀少 ,稱為
乾季 ;4月到10月盛行潮濕的
西南風,降雨迅速增多,稱為雨季。海灣南端屬
赤道多雨氣候,年降雨比較均勻,沒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之分,年降水量較多。海灣內的海流受南海季風影響,隨季節而改變。當
西南季風盛行時,呈
順時針方向環流,只灣口呈逆時針方向;東北季風盛行時,灣內海流仍呈順時針方向環流,但灣內東部呈逆時針方向。
自然資源
海灣內營養鹽類豐富,利於
海洋浮游生物繁殖,產
羽鰓鮐、
小公魚、小
沙丁魚、
對蝦等。海灣內散布著
珊瑚礁和
紅樹林。注入灣中的主要河流有湄南、夜功、邦巴功等河。沿岸多紅樹林
沼澤。底部為淤泥和粘土,大部分水深40-60米。沿岸有重要
漁場,魚產豐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海底開採天然氣。主要港口:泰國有
北大年、
宋卡、北汶浪、占他武里;高棉有雲壤、嗊吥;越南有迪石。
形成原因
海灣區因
第三紀地殼運動中斷裂陷落而成。斷陷海盆底部沉積著第三紀以來厚達7500米的沉積層。海灣沿岸大部分是陡峭
岩岸,灣頂曼谷灣和灣口有連片沙岸。
歷史
該灣是泰國、高棉通往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運要道,歷史上曾為列強入侵泰國的重要路線。1664年,荷蘭海軍封鎖
湄南河口,脅迫
暹羅(泰國舊稱)承認其皮毛貿易壟斷權和治外法權。1893年7月,法國藉口一官吏被殺,把軍艦駛入湄南河,繼而封鎖該灣,迫使暹羅割地賠款。1941年1月,法國和泰國戰艦在
昌島附近發生海戰。同年12月,日本軍隊曾在
宋卡、
北大年等地登入,入侵馬來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