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驟雨(2005年蔣樾、段錦川聯合執導的紀錄片)

暴風驟雨(2005年蔣樾、段錦川聯合執導的紀錄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0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暴風驟雨》是蔣樾段錦川聯合執導的紀錄電影,於2005年在“雲之南”紀錄片影像展上映。

該片採訪小說《暴風驟雨》中的原型人物,通過他們的口述,還原當年那場運動的真實細節和歷史背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暴風驟雨
  • 外文名:The Storm
  • 類型:紀錄片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拍攝日期:2004年
  • 導演:蔣樾、段錦川
  • 片長:89 分鐘
  • 上映時間:2005年
  • 對白語言:國語
  • 色彩:彩色
劇情簡介,幕後製作,主創團隊,獲獎記錄,發行信息,作品評價,

劇情簡介

1946年秋天,一個名叫周立波的年輕人從熱河來到東北元寶區,縣委指派他為區委委員。他是元寶鎮土改工作隊副隊長,他沒想到的是,這段時期的特殊工作經歷,成就了一部著名的長篇小說。第二年夏天,周立波寫出了長篇小說《暴風驟雨》的上卷初稿。在後來的電影《暴風驟雨》中,有一個角色跟周立波在元寶鎮的形象職位十分相近。趙光腚、韓老六、郭全海、白玉山等小說中的人物,都可以從元寶屯發現對應的人物原型。然而他們的命運又有著極為有趣的差異和相似之處。

幕後製作

2004年,蔣樾一直在東北農村行走,熟悉當地的生活,為自己的片子尋找拍攝點,機緣巧合之下他找到元寶村。元寶村就是周立波小說《暴風驟雨》里的元寶屯。這個村現在是東北有名的億元村。走進村子,蔣樾發現村里老人的故事很精彩,五個親歷過土改的八十多歲的老人對那段歷史在心裡保留得很完整。由於擔心歷史痕跡會隨著親歷者的消失而追尋不到,他抓緊時間拍攝,於是便有了紀錄片《暴風驟雨》。該片用了十天的時間拍攝完畢。除了電影《暴風驟雨》的片段,該片還穿插了來自當時國民黨中央新聞社、共產黨的新聞片《民主東北》《偉大土地改革》等片段。

主創團隊

導演
蔣樾、段錦川
策劃
康健寧
製片
陳曉卿
攝影
蔣樾、段錦
錄音
蔣樾、段錦
剪輯
蔣樾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備註
2005年
“雲之南”紀錄片影像展最佳紀錄片
《暴風驟雨》
入圍

發行信息

上映時間
地點
2005年
“雲之南”紀錄片影像展
2014年
今日美術館
2014年
清華大學凱風人文社科圖書館
2016年
廣州

作品評價

與周立波從生活“提升”為藝術不同,紀錄片導演蔣樾、段錦川走的是一條“還原”的道路。《暴風驟雨》用口述史的方式表現了新中國的土地改革及其背後的歷史真相,使人們面對歷史巨大的複雜性,從而開闢了多重讀解歷史的空間。該片是一次擁有眾多不同聲音的豐富對話,是一次難得的多聲部敘述。(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崔衛平、《南方周末》綜合評)
《暴風驟雨》是一部帶有深厚歷史背景的紀錄片,當地農民感受和記憶的土改和蔣樾、段錦川再現的土改達到了一致,他們比周立波更加接近歷史本身。(《四川廣播電視報》、邢進綜合評)
紀錄片《暴風驟雨》試圖以“口述歷史”的紀錄方式、“畫面配上背景的解說”辦法,以周立波的小說《暴風驟雨》為評判藍本,力求“最可信”地展現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由中共發動並領導的那場“土改的過程”,其用意即在於“對中國當代社會的發展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和讀解”的同時,通過回訪小說《暴風驟雨》的創作原型地,以求更為客觀、公正地揭示歷史的“真實”。(李建欣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