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眼蝶

暮眼蝶

暮眼蝶(yamato satyrid) 又名稻褐眼蝶、長角稻眼蝶、暗褐蛇目蝶。昆蟲綱,鱗翅目,眼蝶科。分布於東南亞及大洋洲;中國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寄主有水稻、甘蔗、游草、芭茅。成蟲翅展5.0~6.0 mm,灰褐或黑褐色,前翅頂角附近具大黑斑,斑內有兩個白點,反面有2~3個眼斑,後翅正反面亦具眼點或眼斑。幼蟲5齡,體黃綠、背線深綠,兩側有3-4條縱紋,密生黃色小疣突,頭頂角狀突幾與頭等長,臀板頂端雙叉狀。江西一年發生4~5代,以高齡幼蟲和蛹在游草等寄主上越冬。成蟲活潑善飛,卵產於葉背,數粒排成1~2行。幼蟲在葉背自葉尖向下取食葉緣,直至全葉吃光僅留主脈後,再轉移為害。幼蟲老熟後,倒掛在葉背或葉鞘上化蛹。宜在幼蟲3齡前噴施藥劑毒殺。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暮眼蝶
  • 拉丁學名:Melanitis leda Linnaewus
  • :動物界
  • :昆蟲綱
  • :鱗翅目 Lepidoptera
  • :眼蝶科 Satyridae
基本介紹,類別分布,生活習性,鑑別特徵,生活習性,

基本介紹

暮眼蝶(樹蔭蝶)Melanitis leda (Linnaeus,1758)
暮眼蝶一年發生4一5個重疊世代。室內飼養, 有的年份3月下旬可見越冬代成蟲 ,野外在4月上、中旬可見成蟲。 第一代, 4月中旬一6月下旬; 第二代, 6月中、下旬一7月下旬或8月上旬; 第三 代, 7月下旬一9月上、中旬;第四代, 8月下旬一1。月中、下旬; 第五代, 10月中旬一次年3月下旬。 以4代或5代的高幼蟲及蛹越冬。 以2、3 代幼蟲為害中稻苗期和3 代為害晚稻苗期最嚴重。各代蟲態及各齡 歷期 , 主要受溫度的影響, 溫度愈高, 歷期愈短,反之愈長。濕度, 對其關係不大。

類別分布

鱗翅目 眼蝶科Satyridae分布區域:廣東、福建、海南、台灣

生活習性

(1)成蟲 各代成蟲的羽化時間有差異,剛羽化的成蟲, 身體柔軟, 翅尚未展開, 需靜止10一5 0 分鐘, 待體壁硬化後才能飛翔。成蟲活潑,飛翔能力強 , 日出夜伏, 尤以早上 7 時前 , 下午5 時後至黃昏前半小時最為活躍。 靜止時 , 翅豎立在身體的背面, 晚上停止活動, 靜止休息。對普通電燈光沒有趨性 , 在螢光燈下有時能誘到成蟲。 成蟲交配 , 一般在羽化後2一3夭開始, 交配活動, 多在天亮後至早上 7 時和下午 5時至黃昏前一小時最盛。 交配後 , 一 般在當夭或第二天開始產卵。沒有交配的雌蝶也可以產卵, 但不能孵化而乾癟。 成蟲整天都有產卵的。各代成蟲的產卵時間有差別,1、5 代以下午3一5時 ; 2、3、4 代以下午4一6 時最多。在水稻、游草、芭茅、甘蔗、高粱 、 玉米、大蒜等多種作物上均能產卵。 產卵部位, 都以葉背為多。 雌蝶的含卵量, 據室內解剖, 多的65粒 , 一般是30-35粒, 少的28 粒。
暮眼蝶幼蟲圖片暮眼蝶幼蟲圖片
( 2 ) 卵 卵排成行, 每塊1-2行, 少數3行, 每塊一般5一8粒, 多的達15一23粒。 據室內觀察, 受過精的卵 ,孵化率都在 95 並以上。大田卵塊, 由於寄生蜂的寄生 , 孵化率一般只有65-85外。 被寄生的卵粒, 顏色全是烏黑。
( 3 ) 幼蟲 幼蟲為五齡, 初孵幼蟲, 一般需靜止15一20分鐘, 然後分散取食, 多數幼蟲爬向葉尖, 躲在葉背取食葉緣, 食成缺刻。

鑑別特徵

翅展70~80mm,有多型現象,其中,主要可分成反面有眼斑型和無眼斑型。有眼型翅里底色均勻,遍布波狀鱗紋;無眼型反而底色斑駁不均,有清晰的黑色斑塊雜於其中。

生活習性

幼蟲以水稻及其他禾本科植物為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