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無處不在,如土壤中、淡水中、海水中,乃至海底下、空氣中均有。每天我們都在吃入、飲入和吸入微生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暫住共生
- 分類:專有名詞
- 詞性:動詞
- 學科:生物
菌分類,相互關係,
菌分類
微生物無處不在,如土壤中、淡水中、海水中,乃至海底下、空氣中均有。每天我們都在吃入、飲入和吸入微生物。但是,儘管微生物似乎是到處都有,人體卻罕有被其侵犯並繁殖後引起感染的。甚至當他們引起了感染,有時因感染十分輕微而不引起任何症狀。相對較少的微生物能直接引起疾病。而大多微生物存在於人體皮膚、口腔、呼吸道、腸道和生殖道(特別是陰道)。一種微生物是否為宿主的無害伴侶或侵犯機體引起疾病取決於微生物本身的特點和人體的防禦能力。
一個健康人同在其身體的特別部位上固定的正常微生物群協調地共同生活。這種占據在人體特定部位的正常菌群,被稱為常住菌群。不僅不引起疾病,常住菌通常還保護人體免受病原菌的侵犯。如果這種協調被打亂,常住菌能努力重建其自身的位置定殖。微生物定殖在宿主數小時或數周而不能永久性定居者,稱為暫住菌。
環境因素——如膳食、環境狀況、空氣污染和衛生習慣可影響一些菌種成為人體常住菌。例如,乳酸桿菌是攝入大量乳製品的人腸道中普遍生活的常住菌,而流感嗜血桿菌則通常定植在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人的氣道。
在某種情況下,作為機體常住菌的一些微生物亦可引起疾病,如化膿性鏈球菌可以寄居在咽喉部而不引起危害,但當機體防禦能力減弱或鏈球菌為特別的毒株,它就可引起鏈球菌咽峽炎(喉部感染)。類似地另外的一些常住菌亦可因宿主的防禦屏障被破壞而得以侵犯機體引起疾病。例如,患有結腸癌的病人,就易於受到正常生活在腸道的細菌的侵犯,這些微生物能經血播散和感染心臟瓣膜。接觸大劑量的射線亦能引起這些微生物侵入機體並引起全身性感染。
相互關係
人體和微生物間可出現三種相互關係:
共生:微生物和機體在相互受益的情況下共生;
共棲:微生物和機體在彼此無害下共同生存;
寄生:微生物在此種方式下獲益,而機體受害。絕大多數微生物中的細菌和真菌具有共生和共棲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