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拼 音】àn dù chén cāng
【英 文】do one thing under cover of another an illicit affair
或Sneak in
【結 構】動賓式
【押韻詞】
蓬蓽生光、老大徒傷、剜肉成瘡、據義履方、形單影雙
“暗渡陳倉”是錯誤的寫法,“暗度陳倉”為正確寫法,“度”無三點水兒。
詳細解釋
基本解釋
暗度陳倉
(1) [do one thing under cover of another]∶度:越過。陳倉:
古代縣名,在今
陝西省寶雞市東,為關中、漢中之間的交通要道。
漢高祖劉邦用
韓信計,偷度陳倉定三秦。亦比喻秘密進行的活動
(2) [illicit affairs;have secret relations with one's sweetheart]∶也比喻男女私通——通常與“
明修棧道”合用
例:莫非他心裡有這段姻緣,自己不好開口,卻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引證解釋
《
史記·
高祖本紀》:“正月, 項羽 自立為 西楚霸王 ,王 梁 楚 地九郡,都 彭城 。負約,更立 沛公 為 漢王 ,王 巴 、 蜀 、 漢中 ,都 南鄭 …… 漢王 之國, 項王 使卒三萬人從, 楚 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從 杜 南入 蝕 中。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示 項羽 無東意……八月, 漢王 用 韓信 之計,從 故道 還,襲 雍王 章邯 。 邯 迎擊 漢 陳倉 , 雍 兵敗,還走;止戰 好畤 ,又復敗,走 廢丘 。 漢王 遂定 雍 地。東至 鹹陽 ,引兵圍 雍王 廢丘 ,而遣諸將略定 隴西 、 北地 、 上郡 。” 陳倉 ,古縣名,在今 陝西省 寶雞市 東,為通向 漢中 的交通孔道。後遂以“暗度陳倉”指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亦比喻暗中進行活動。《
三國演義》第九六回:“臣已算定今番 諸葛亮 必效 韓信 暗度 陳倉 之計。”《古今小說·鬧陰司司馬貌斷獄》:“ 韓信 道:‘ 閻君 在上, 韓信 一一告訴。某受 漢王 築壇拜將之恩,使盡心機,明修棧道,暗度 陳倉 ,與 漢王 定了 三秦 。’”《
金瓶梅詞話》第七十回:“此是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
成語資料
原文
示之以動①,利其靜而有主②,益動而巽③。
註解
①示之以動:示,給人看。動,此指軍事上的正面佯攻、佯動等迷惑敵方的軍事行動。
②利其靜而有主:靜,平靜。主,主張。全句意為:利用敵人已決定固定的時機。
③益動而巽:語出《易經》·益卦。益,
八卦名。此卦為異卦相疊(震下巽上)。上卦為巽,巽為風;下卦為震,震為雷。意即風雷激盪,其勢愈增,故卦名為益。與損卦之義,互相對立,構成一個統一的組紛。《益卦》的《彖》辭說:“益動而巽,日進無疆。”這是說益卦下震為雷為動,上巽為風為順,那么,動而合理,是天生地長,好處無窮。
解釋
故意向敵人的某一方向進行佯攻以吸引敵人的注意力,然後利用敵人已決定在這一方面固守的時機,悄悄地迂迴到另一地方進行偷襲。這就是《易·益》卦中所說的趁虛而入,出奇制勝。
出處
《暗度陳倉》選自《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
中國古代三十六個
兵法策略,語源於
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
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
南朝宋將
檀道濟(?—公元436年),據《
南齊書·
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宋代
惠洪《
冷齋夜話》:“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係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解說後的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家的精闢語句。全書還有總說和跋。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為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歷史典故
故事經過
楚漢之爭時,
項羽倚仗兵力強大,違背誰先入關中誰為王的約定,封先入關中的
劉邦為漢王,自封為西楚霸王。劉邦聽從謀臣
張良的計策,從關中回漢中時,燒毀棧道,表明自己不再進關中。後來,劉邦拜
韓信為將軍,他命士兵修復棧道,裝作從棧道出擊進軍關中,實際上卻和劉邦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趁守將不備,占領陳倉。進而攻入鹹陽,占領關中。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高祖本紀》,比喻表面故作姿態,暗地裡另有所圖。
相關人物
劉邦
韓信
章邯
張良
最新研究
真正的參與者
一般認為暗度陳倉的主要策劃者是韓信和張良,但是根據著名軍事專家夏惟桐的研究成果認為,
司馬遷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以及《史記功臣表》中對於韓信相關內容的大筆墨描述來看司馬遷對於韓信是非常喜愛的,即使如此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也沒有對韓信參與該戰略策劃作出描述,可以看出即使是司馬遷也沒有找出韓信與此戰略的直接聯繫。相反,在《功臣表》和《和傳》中,對於周勃等進攻三秦的仔細描述來看,韓信此時還沒有真正掌權和對劉邦在戰略上有真正的影響力。而韓信的《漢中對》也只是和劉邦鼓舞士氣的雙簧而已。劉邦作為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也不可能直接將戰略指揮權甚至方面級指揮權交給沛縣集團以外的人。韓信真正掌握軍權,是在鄭京大戰讓項羽在戰術上第一次碰到釘子之後。加之韓王信在同期惡劣的通信環境下的準確戰略配合與同步來看,韓王信是該計謀的真正參與者是必然的,韓信獻計可能是韓王信的獻計的訛誤。
真正的戰略意義
夏惟桐通過漢軍同期作戰的時間進展圖分析發現, 暗度陳倉並沒有啟到應有的突襲價值,三秦的主將章邯從容據城抵抗,10個月後才被攻克。劉邦的戰略部署,很可能是,從故道派奇兵擾亂三秦部署,而率領大軍從容從棧道出擊。且從後來蕭何的後勤成果來看,棧道的修復應該主要用於對後期統一天下之戰的後勤通路做準備,畢竟陳倉故道綿延500餘公里,運輸糧草遠不如棧道方便。棧道的修復主要用於平定三秦中和故道的配合犄角攻擊以及後期的後勤支撐,並不是用於戰略掩護的,相反會過早暴露劉邦的野心。
暗度陳倉
釋義
又叫“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指正面裝模作樣迷惑敵人,卻偷偷地準備,然後從側面迂迴襲擊對手。也指暗中進行某種活動。
典故溯源
《史記·高祖本紀》:“……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從杜南入蝕中。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示項羽無東意……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
注釋
陳倉:古縣名,在今陝西寶雞市東,是關中、漢中之間的交通要道,古代兵家必爭之地。典故的大概意思是:劉邦在去漢中的途中燒絕了棧道,向項羽表示無意東歸與之爭奪天下,讓項羽放鬆警惕,後來,劉邦卻用韓信計謀,偷偷從故道返還,在陳倉擊敗章邯,並東至鹹陽,占領隴西、北地、上郡。
成語故事
由於秦朝暴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反秦。九月,劉邦在沛縣主吏蕭何和獄椽曹參等人的擁戴下聚眾回響起義,稱沛公,不久劉邦投奔項梁。當項羽率領起義軍和秦軍的主力在巨鹿決戰時,劉邦卻受楚懷王的派遣,帶領起義隊伍向關中挺進。漢王元年(前206)十月,劉邦的軍隊進抵霸上。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後來項羽也攻進了鹹陽城。聽說劉邦已定關中,項羽大怒,他憑藉自己的強大勢力,自稱為西楚霸王,而封劉邦為漢中王。項羽擔心一旦劉邦到了漢中,會暗中培養實力,跟自己作對,所以就把他軟禁在鹹陽城。不過,項羽卻中了劉邦的謀士所設下的圈套,答應讓劉邦離開鹹陽城。
這天,劉邦帶著手下啟程趕往漢中。一路上,車隊馬不停蹄不敢稍作停留,因為他們怕項羽一時反悔,派軍隊追上來。漢中的邊境地勢險峻,主要的通道是由木頭架成的,叫做棧道。這時謀士張良向劉邦獻計:“主公,我們走過棧道後,就把它燒毀,這樣不但可以防範追兵,還可以表明您將永遠不離開漢中的決心。”劉邦欣然採納:“好,就這么辦吧!”於是下令焚毀棧道。
劉邦不甘心亡秦的勝利果實被項羽獨占,到達漢中後,他勵精圖治,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在幾位大臣的輔佐下,力量逐漸強大。心想:“和項羽決一勝負的時機終於到了。”於是劉邦率軍東出,發動了長達4年的楚漢戰爭。劉邦採取謀士韓信的計策,在出兵前,下令士兵修築被燒毀的棧道。項羽的密探發現了這一情況,急忙向項羽匯報。
項羽聽後哈哈大笑,說:“劉邦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當年火燒棧道,現在又要重修,談何容易!等他修好了,我早已統一天下了。”項羽根本不把劉邦放在眼裡,他下令:“調集人員、馬匹,準備糧草、軍械,出兵攻打齊國。”
沒想到,劉邦表面上修築棧道,實際上是為了擾亂項羽的耳目。他暗中卻由陳倉出兵,攻打項羽的領地。由於項羽的守軍毫無準備,所以被漢軍打得措手不及,節節敗退。
劉邦乘勝追擊,一步步占據項羽的領地。漢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的大軍把項羽軍隊圍困在垓下(今安徽靈壁縣東南),項羽兵缺糧少。夜裡,項羽忽然聽到從圍在四面的漢軍中傳來楚國的歌聲,項羽大驚,失聲問道:“莫非漢軍已經全部占據了楚地?”這就樣,軍心大潰,項羽率800兵將突圍而出,最後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於烏江邊。
四年的楚漢戰爭結束,從此劉邦取得天下,統一了中國。
劉邦小傳
漢高祖-劉邦,性情豁達大度,知人善任,起初參加由陳勝,吳廣帶領的起義,後加入楚國的陣營,趁另一位將軍項羽和秦大軍打拉鋸戰,沒有秦國主力和他的軍隊對陣之餘,第一個攻進秦國的首都鹹陽,滅了秦朝,被楚霸王項羽封為漢王。
後來,劉邦以蜀地為基地,和項羽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在文有張良,武有韓信,後方有蕭何的輔助下,終於把項羽的軍隊包圍在垓下,設下十面埋伏,項羽突圍不果,自殺於烏江邊。劉邦消滅了項羽後,統一了中國,建立漢王朝,自此中華帝國在地理上再次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