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暖水面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延慶縣大莊科鄉
概述,樹下采栗蘑 重達十幾斤,空中養蜂 中間收果 林下種藥材,旅遊也得整出點名堂來,
概述
暖水面村隸屬延慶縣大莊科鄉,位於鄉政府南,水泉溝村北,昌赤路西側,處於深山之中,種植板栗,樹下種栗蘑為其特色。
樹下采栗蘑 重達十幾斤
到延慶山里避暑的遊客絡繹不絕。形似蓮花、色澤鮮潤、重達10多斤的栗蘑,如今成為遊客採摘的新寵。日前,延慶縣大莊科鄉暖水面村的栗蘑採摘園開園,遊客在延慶消夏避暑的同時,更能漫步栗樹林間,採摘新鮮栗蘑。大莊科鄉風景秀麗,森林覆蓋面積達18萬畝,有天然氧吧之稱。其中板栗、紅果、核桃等林果也非常豐富,正是利用果樹修剪後的枝條作為栗蘑的培養基,果農在板栗樹下種植了栗蘑,形成了立體農業經營方式。
栗蘑,又名灰樹花,是一種富含胺基酸、蛋白質及多種微量元素的醫療保健菌類,而且根據農業部質檢中心檢測人工栗蘑的營養和口感都勝過號稱“菇中之王”的香菇。
暖水面村的栗蘑種植面積達200畝,雨水充足,栗蘑豐產,十多斤重的栗蘑很常見,畝產達到2000斤。
空中養蜂 中間收果 林下種藥材
大莊科鄉地處延慶縣城東南部深山區,林木綠化率85.96%,林果業和生態旅遊業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2000年開始,延慶縣實施退耕還林政策,2007年,延慶縣林業局開始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在林下養菌、種花、種植中草藥等。到2012年,林下經濟已經成為了延慶縣林業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式。大莊科鄉利用資源優勢打造“三層立體循環”有機農業模式,包括空中養蜂、中間收果(核桃、板栗和紅果)、地面發展林下經濟。
栗子樹是2000年前種下的。2000年之後,延慶縣政府開始退耕還林,大莊科鄉書記胡樹森說,整個大莊科鄉退耕還林之前有3000多畝耕地,退耕還林之後只剩下1000多畝。“村民一直習慣種植傳統的農作物,如高粱、玉米,叫他們轉變思路,在原有的耕地上種板栗、核桃、紅果、香椿、山杏等果樹,做工作的難度不小。”
栗子果實的外面包裹著一層綠色的“刺蝟殼”,不能直接摘取,有的已經成熟,開口,裡面往往會有三顆栗子。栗子的成熟度不一樣,熟了就會掉在地上,每天都要去撿。延慶的栗子與懷柔的栗子口感上有一些區別,大莊科的栗子口感更糯。一年下來光板栗能收三四萬塊錢,比以前種糧食強多了。
退耕還林之後,為了農民增收,大莊科鄉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除了栗蘑,還有中藥材、五彩甘薯、花生、雜糧等。比如在慈母川村,能在地里見到黑花生、五彩薯、各種雜糧還有黃芩——黃芩是一味中藥,在市場上有很好的銷量。據介紹,一畝黃芩的產值能有1800元,嫩尖可以做成黃芩茶,味道微苦,有回甘,根可以入藥。每年黃芩花盛開的季節,一片鮮艷的紫色,不僅醞釀著收穫,也給山林添了一抹秀色。
盧漢發的想法很多,他又在醞釀著林下養殖,“我準備明年在板栗樹下養烏雞,已經有養殖場跟我聯繫合作,他們負責收購。我感覺應該比種栗蘑利潤更好。”
除了這些林下作物,暖水面村邊還能見到很多養蜂人。實際上,盧漢發自己就養了20年的蜜蜂,“這裡出產的荊條蜜十里八鄉有名,許多城裡人每年都固定來我們這裡買蜜。”除了蜂蜜、花粉、蜂王漿,這裡還興建了蜂蜜養生酒加工廠,這酒口感清爽,有蜂蜜的甜美,據當地人介紹,蜂蜜酒很快將在市面上見到。
在延慶縣園林綠化局高級工程師王淑琴看來,在現有條件下,由於農產品市場價格大幅上漲的可能很小,傳統農
作物單產增加的空間也十分有限,依靠傳統種植業大幅度提高農民收入幾乎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鼓勵農戶利用閒置林地把農村的一些多種經營項目轉移到林下,在不新增占地的情況下,為農民開闢出了一個新的增收渠道。
旅遊也得整出點名堂來
林下經濟取得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協調統一
延慶縣結合各鄉鎮自身特點,在充分調查研究、考察市場的基礎上,借鑑其他郊區縣經驗,立足本縣條件,制定出適合自身林下經濟的發展模式。堅持穩步實施,先行培育試點,重視示範帶動,讓農民民眾看到林下經濟發展的成效和收益,增強其輻射帶動作用。
延慶縣發展林下經濟,涉及延慶縣延慶鎮、永寧鎮、四海鎮、大莊科鄉、舊縣鎮、張山營鎮和千家店鎮七個鄉鎮,在2007-2012六年間累計發展總面積達3.5萬畝,品類主要為花類、菌類、禽類、畜類、蔬菜、藥材等。
實踐證明,農民發展林下種養業的經濟產值約是種植普通農作物產值的1.5倍至5倍,不僅有效增加了民眾收入,促進了林地資源的良性發展,而且已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經濟效益的顯現,在林下經濟致富百姓的同時,還使全延慶縣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明顯提升。通過林下栽培野生食用菌、種植茶菊、玫瑰、黃芩等,保護了全縣的林木資源,林地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水土流失得到相應控制,取得了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協調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