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室內暖氣開放,門窗緊閉導致空氣流通不暢、乾燥,會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導致人們煩躁不安、鼻咽乾燥、頭暈眼花、軟弱無力等,這些症狀醫學上稱為“暖氣病”。
基本資料,原因分析,專家建議,注意事項,八要,四不要,
基本資料
冬季來臨,天氣變冷,各地供暖已經陸續開始。寒冷季節供暖,人們都希望暖氣燒得熱些,但暖氣在驅寒的同時也會給人們帶來“暖氣病”,一定要注意預防。因門窗緊閉,空氣流通不好、乾燥,加上暖氣、空調、電暖氣等取暖設施會造成室溫過高,使得室內空氣更加乾燥、污染加劇,為病菌的滋生和傳播提供了“溫床”,致使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發病率猛增。
這可能會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從而導致人們出現不同程度的內熱外寒症狀和有種種不適感,如煩躁不安、皮膚發緊、鼻咽乾燥、胸悶、頭暈眼花、出汗、血黏度增高、血壓改變、尿量減少、軟弱無力等。這些就是讓暖氣給熱出來的“暖氣病”。
原因分析
冬季供暖期,室內十分溫暖。居民生活在相對濕度50%左右的環境最感舒適,環境過分乾燥容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供暖期間,居民一般都關門關窗,室內空氣比較乾燥。乾燥的環境容易讓人的呼吸系統抵抗力降低,從而引發或者加重呼吸系統疾病。 患者的症狀是咳嗽、咽部不適,有的氣管炎患者舊病復發,這就是供暖後室內空氣乾燥而誘發的“暖氣病”。當空氣濕度低於40%的時候,容易發生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不少流鼻血、胸悶、軟弱無力的患者,這些症狀都是因為進入供暖期,室內給了暖氣,屋裡密不透風造成的“暖氣病”。“暖氣病”並不是醫學上的病種,在北方地區因供暖後室內外溫差大,室內門窗緊閉,空氣乾燥,不流通,就會引發人體鼻咽乾燥、流鼻血、渾身無力、頭暈噁心等症狀。
乾燥是肌膚的致命殺手,會加速體內水分流失,使機體纖維失去韌性而導致斷裂,從而形成無法恢復的皺紋。有些居室內溫度過高,由於出汗過多,可致血液濃縮血黏度增高,血管擴張血容量不足,能引起血壓下降及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症狀。
專家建議
控好室內溫度濕度,適當通風
室內暖氣開放時,應將室溫保持在18至24℃之間,濕度50%至60%為宜。勤開窗戶通風,一般早晚各開窗通風一次,每次開窗時間不少於30分鐘。
供暖同時還會引起皮膚乾燥,導致瘙癢症,勤換洗衣物,勤洗澡。這樣才可以避免皮膚乾燥、瘙癢等“暖氣病”。因此洗澡時水溫應在32℃左右,不宜過多使用香皂。
注意飲食
注意精神情緒調養,適當鍛鍊
體育鍛鍊必不可少,應根據天氣情況和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合理安排運動量。一般可以選擇慢跑、騎腳踏車等。最好的調養方式就是要睡眠充足,早睡晚起。同時,要注意多曬太陽、加強體育鍛鍊,儘量避免因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的緊張、易怒、抑鬱等狀態。周末可以去戶外爬爬山,登高望遠,有助於保持樂觀情緒,神志安寧。但此階段運動健身的活動量不宜過大,也不宜劇烈,以微微出汗為宜。
注意事項
八要
一:講衛生
二:控溫度
三:調濕度
四:常通風
五:多補水
六:勤鍛鍊
七:多進補
八:早入睡
四不要
不要在暖氣片上或周圍堆雜物
不要私放使用暖氣水
不要將濕衣服直接攤在暖氣片上
暖氣加熱食物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