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休克,血流動力學為高動力型(又稱高排低阻型)外周血管擴張,微循環淤滯.大量毛細血管滲出致血容量和CO2正常或升高。暖休克周圍血管阻力降低,氧耗量減低,乳酸增多,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表現為皮膚發亮、膚暖、皮膚乾。脈壓差較大,呼吸急促, 煩躁不安 。實際上,“暖休克”較少見,僅是一部分革蘭陽性菌感染引起的早期休克表現;“暖休克”晚期同“冷休克”晚期,病人均可出現心功能衰竭,外周血管擴張,血流動力學改變為低排低阻型。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暖休克
- 常見病因:革蘭陽性菌感染引起
- 常見症狀:皮膚發亮、膚暖、皮膚乾。脈壓差較大,呼吸急促,煩躁不安
- 傳染性:無
定義,鑑別,病理,治療,
定義
休克初期,由於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輸出量增加, 外周血管擴張使周圍血管阻力降低, 表現為高排低阻型即高動力型,有血流分布異常和動靜脈短路開放增加,細胞代謝障礙和能量生成不足。病人皮膚比較溫暖乾燥,故叫暖休克。隨著病情發展,由於血管活性物質的生成及其作用,血漿外漏血液濃縮,血管痙攣,外周阻力增加,心排血量繼續減少, 表現為低排高阻型,即低動力型。外周血管收縮,微循環淤滯.大量毛細血管滲出致血容量和CO2減少。病人皮膚濕冷,故叫冷休克。
鑑別
冷休克周圍血管阻力增高,心輸出量降低,低中心靜脈壓,低肺楔壓,低氧血症,代謝性酸中毒。表現為血壓降低,脈搏細速,脈壓差小,皮膚濕冷,呼吸淺快、紫紺、少尿 。
暖休克周圍血管阻力降低,氧耗量減低,乳酸增多,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表現為皮膚發亮、膚暖、皮膚乾。脈壓差較大,呼吸急促, 煩躁不安 。實際上,“暖休克”較少見,僅是一部分革蘭陽性菌感染引起的早期休克表現。
病理
休克的血流動力學分高動力型和低動力型。前者外周血管擴張、阻力降低,CO2正常或增高(又稱高排低阻型),有血流分布異常和動靜脈短路開放增加,細胞代謝障礙和能量生成不足。使病人皮膚比較溫暖乾燥,形成暖休克。
治療
1、控制感染:感染性休克可能與病人感染嚴重或抗生素用量不足、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有關。因此,需加大青黴素使用劑量,每日用量可達2000萬單位,分4次靜脈點滴,或根據痰液或血液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有效抗生素靜脈點滴。必要時選用高效、廣譜抗生素,如先鋒必4g~6g/日,復達欣2g~3g/日,或頭孢三嗪1g~2g/日等進行治療,以儘快控制感染。合併厭氧菌感染時,可同時使用甲硝唑250ml靜脈點滴,每日1次。
2、補充血容量:每日補液量可達2000ml~4000ml,其中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日1次,靜脈點滴,其餘可使用葡萄糖或生理鹽水注射液補充。有心腎功能不全者,應注意補液速度,防止因補液速度過快而引發或加重心腎功能衰竭。有條件的最好根據中心靜脈壓檢測來決定輸液的數量和速度,以免因輸液過多或過快而誘發心力衰竭。
3、糾正酸中毒: 使用5%碳酸氫鈉注射液100ml~200ml靜脈點滴。之後,根據血二氧化碳結合力(CO2-CP)、血氣分析結果決定是否繼續補鹼,並計算補鹼量。5%碳酸氫鈉用量(毫升)=(正常二氧化碳結合力-病人二氧化碳結合力)×0.3×體重(公斤)。
4、使用血管活性藥物: 經過補液後,病人中心靜脈壓已達到0.98kPa(10cmH2O),但收縮壓仍<11.97kPa(90mmHg)時,應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多巴胺20mg~4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200ml中靜脈點滴,或同時使用阿拉明(間羥胺)靜脈點滴,使收縮壓控制在12kPa~13.33kPa(90mmHg~100mmHg),以改善微循環,保證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血液灌流。
5、激素:有助於休克的搶救,緩解病情。可每日靜脈點滴地塞米松10mg或氫化考的松200mg~300mg
6、對於原有心臟病患者,應注意輸液速度,避免因輸液過快而誘發心衰,必要時,可給予毛花甙C(西地蘭)0.2mg~0.4mg靜脈注射;若病人經過補液,24小時尿量仍<400ml時,應考慮有腎功能不全的存在,如果病人收縮壓>11.97kPa,可給予10~20mg呋噻咪(速尿)利尿,幫助代謝產物的排出,如果病人收縮壓<11.97kPa,則應繼續增加補液量。
巴東譚峰源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