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暑病
- 解釋:病名
- 古稱:中暍
- 出自:《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並治》
- :
暑病,暑為六淫之一,是夏季的主氣。凡夏天感受暑熱邪氣而發生的多種急性熱病,統稱為“暑病”。但狹義的一般多是指暑溫、中暑、感暑之類的病症。...
病證名。小兒夏季感受暑邪的病證。見《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症見高熱口渴,多汗,倦怠,甚者卒然昏倒。暑多挾濕,故伴有睏倦、食欲不振、嘔吐、便溏...
暑是一個漢字,讀作shǔ,本意是指炎熱,也指炎熱的日子。該文字在《易·繫辭下》和《韓非子·顯學》等文獻均有記載。...
暑癇,病名。多為重證中暑(或暑溫),兼見神昏、痙厥等證候。《溫病條辨·上焦篇》:“小兒暑溫,身熱,卒然痙厥,名為暑癇,清營湯主之。亦可稍與紫雪丹。...
《暑症發源》,溫病著作。一卷。清·李識候參訂。書成於1902年。此書論述暑證以及與暑邪有關病證,包括初夏濕溫、季夏暑病、秋令伏暑和瘧疾、痢疾等。...
暑厥 指中暑患者出現神志昏迷、手足厥冷至肘膝部。...... 暑厥 指中暑患者出現神志昏迷、手足厥冷至肘膝部。暑厥,病證名。暑病以昏厥或四肢逆冷為主症者,多...
冒暑是感受暑熱,傳入腸胃而致的疾病名稱,主要症狀是惡寒發熱、心煩、口渴、腹痛水瀉、小便短赤、噁心嘔吐、頭重眩暈等症。...
治法。對暑病耗傷津氣的治法。...... 所以暑病易於損傷津氣,治宜清暑益氣。清暑益氣湯為其代表方劑。清暑益氣中醫套用 暑天症見高熱不退,口渴,煩躁汗多,神...
心脾中暑證是病證名。感受暑邪而及心脾。...... 1 心脾中暑證名稱解釋 2 心脾中暑證暑病 心脾中暑證心脾中暑證 - 暑病心脾中暑證名稱解釋 編輯 病...
傷暑又稱“感暑”。指夏季傷於暑邪,出現多汗身熱,心煩口渴、氣粗、四肢疲乏、小便赤澀等“陽暑”證候。...
暑風是暑溫病,因熱盛而出現昏迷抽搐症狀的,稱為“暑風”或“暑痙”。表現為突發高熱、神志不清、面赤、口渴、小便短赤,甚則角弓反張、牙關緊閉、手足抽搐...
暑入膻中,暑病證型之一。見《傷寒指掌》卷四。吳坤安謂:“如暑邪初傷氣分,發熱口渴,失治則邪傳膻中,舌形絳縮,小便赤澀,鼻煤裂血,耳聾神昏。此邪由氣分...
暑穢,中醫基礎術語。①指病名。夏秋季節感受暑濕穢濁之邪而發生的以頭痛頭脹、肌熱有汗、心煩噁心等為主症的時令病,稱暑穢。暑穢的名稱見《時病論》。②指...
陽暑證陽暑證指夏季在烈日下工作或長途奔走,感受炎熱曝哂而發病的傷暑證。是由於動而得之,。主要病狀有高熱、心煩、口渴、大汗、舌苔黃乾,脈洪數等。...
定義 暑熱或暑風襲肺,以咳嗽為主症的暑病。 套用學科 中醫內科婦科兒科(一級學科),內科(二級學科) 以上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詞條標籤: 疾...
《傷暑全書》,溫病著作。二卷,明·張鶴騰撰於1623年。本書約二萬多字,分上下兩卷。...... 《傷暑全書》根據《素問》暑病的理論,較全面地敘述了各種暑症以及...
《傷暑論》,6卷。清代徐鶴(字子石)撰,成書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本書名為“傷暑”,實為溫熱證治專書。全書仿《溫病條辨》上、中、下三篇之式,凡...
陽暑 病名。 ①夏季感受暑熱之邪所致的病證。一名動暑、中暍。《景岳全書·雜證謨》:“陽暑者,乃因暑而受熱者也。在仲景即謂之中暍。凡以盛暑烈日之時,...
病名。又名注夏。 ①指夏令季節發病的一種病證。見《丹溪心法》卷一。其證每逢春夏之交,忽然眩暈,頭痛,身倦,腳軟,體熱食少,頻欲呵欠,心煩自汗。治宜益氣...
《傷寒總病論》6卷,約成書於宋鹹平三年(公元1100年)是龐安時多年潛心研究《傷寒論》的結晶。書中前三卷論述傷寒六經證,後三卷論述暑病等熱病。作者於書中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