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結構

暈結構

暈結構,天文學術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暈結構
  • 類型:天文學術語
暗物質已經露出狐狸尾巴
來自達勒姆大學的科學家宣稱已經發現了暗物質的蹤跡,並形成了“暈”狀物質,此前我們已經發現在一些星系周圍存在暗物質團,但有些星系卻沒有類似的結構,這些信息有助於我們揭開暗物質之謎。同時,科學家也發現宇宙“暈”物質可隨著宇宙的演化而變化,這可能是暗物質發展過程中的證據之一。
宇宙學研究所的卡洛斯教授認為在過去的30年內,我們對暗物質的研究進展不大,如果這些暗物質團(暈)被證實是存在的,那么就說明早期宇宙中的一些星際氣體會被困於其中,物質不斷聚集後開始演化出星系,也可以認為這是宇宙星系的出生地。根據當前的宇宙學推論,宇宙中應該存在數以百萬計的星系暈結構圍繞著各個星系,但是在銀河系周圍卻鮮有出現,銀河系附近的本地星系群只有數個星系存在“暈”結構。
從本項研究可以看出,暗物質可能與全宇宙星系的誕生有著重要聯繫,但是我們並不知道這些物質的確切性質,這一切的關鍵仍然在暗物質的研究上,如果我們了解暗物質的性質,那么宇宙星系誕生的過程就會比較明朗。同時科學家也發現,並不是每個暗物質暈中都存在星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通過計算機對宇宙演化過程以及本地星系群進行了模擬,結論認為如果我們的暗物質理論是正確的,那么我們的宇宙應該是充滿了暗物質暈,而星系的數量就會大大減少,顯然這與我們的宇宙現狀有較大的不同。
對此,該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認為雖然我們沒有解決暗物質的問題,但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我們已經知道第一代恆星在模擬中發出了強烈的輻射,可將周圍星際物質加熱到極端高溫,甚至可超過太陽表面的溫度,這對恆星進一步的演化非常不利,是天體演化的重要進程之一。從側面看,早期宇宙不穩定的環境也是星系演化的制約因素之一。
關於暗物質的調查結果,科學家發現距離地球大約2.4億光年外出現了不明的X射線強度峰,來自一個星系團,調查結果認為這可能與惰性中微子有關,而該粒子被認為是暗物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有研究人員認為這是暗物質粒子的一次“遠射”,讓我們有機會直接接觸到暗物質的本來面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