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點評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勤耕牛,兼書觸目
不愛入州府,畏人嫌我真:
及乎歸茅宇,旁舍未曾嗔⑴。
老病忌拘束,應接喪精神。
江村意自放,林木心所欣。
秋耕屬地濕,山雨近甚勻。
冬菁飯之半⑵,牛力晚來新。
深耕種數畝,未甚後四鄰。
嘉蔬既不一,名數頗具陳⑶。
荊巫非苦寒,採擷接青春⑷。
飛來兩白鶴,暮啄泥中芹。
雄者左翮垂,損傷已露筋。
一步再流血,尚驚矰繳勤⑸。
三步六號叫,志屈悲哀頻。
鸞鳳不相待,側頸訴高旻⑹。
杖藜俯沙渚,為汝鼻酸辛⑺!
作品注釋
⑴觀首四句,可知杜甫到晚年對官僚們越來越憎惡,而對勞動人民則有著一種由衷的熱愛。由於生活上的接近,因而在情感上也有了默契。州府,便是統治階級,旁舍,便是勞動人民。未曾嗔,從來沒有討厭過我。黃生云:“真本美德,而時人以為嫌,則世情之好假可知矣。應接之際,一味虛丈,高士深所厭苦,而時人樂此不為疲,宜其戞戞不相人,至於絕跡人外,侶漁樵而友麋鹿,豈得已哉?”
⑵浦起龍註:“冬菁,蕪菁、蔓菁之屬,蓋約舉秋菜之名。飯之半,謂其功,半可敵飯。按冬菁飯之半,儉歲貧人之計也。如此則菜之動用亦重,所以須督牛耕種,以供採擷接春之需。舊以飯之半,作飯半解,殊無理!”
⑶此二句是說所種秋菜,不止一種。
⑷此二句是說夔州地氣暖,各種相接,一直可以採擷到春天。
⑸此句是說還要時刻為防備矰繳之多而驚心。
⑹此二句有寓意,鸞鳳高飛,比得意的人。高旻,高天。
⑺杜甫身世有類於受傷之白鶴,故不禁為之酸辛。
點評鑑賞
《唐詩歸》:
鐘云:世道至此可慮(首二句下)。譚云:實境,不獨老病為然(“老病”二句下)。譚云:窮家實歷(“冬菁”句下)。譚雲;“未甚後”亦幾於後矣,因想貧農之苦。鐘云:語細而厚(“未甚”句下)。鐘云:“接”字妙,即用今俗語“青黃不相接”“接”字(“採擷”句下)。鐘云:“兩白鶴”以下,所謂兼書觸目也,仁人之心,高士之言(末句下)。
《杜臆》:
起來四十字,真景實情。老夫歸田來,十年不入郡城矣,讀之會心,卻服此老寫得出。“冬菁飯之半”,實曆始知,非腐儒能道。“兼書觸目”,此公創格,然亦藉以自寫苦衷,非與上文全不相蒙也。此東坡《後赤壁賦》之祖。
《杜詩解》:
古人有一題展作數詩者,有數題合作一詩者。一題數詩,貴在意緒各清;數題一詩,貴在聯絡無痕。如《何氏山林》、《秦州雜詩》,此一題數詩也;如《臨邑舍弟書至》、《暇日小園散病》,此數題一詩也。於此可悟作法。
《杜詩詳註》:
蔡夢弼曰:古樂府《艷歌何嘗行》一名《飛鵠行》云云,此詩全用《艷歌行》四解之意。
《讀杜心解》:
後段,仇云:“兼書觸目”,隱以自況。愚按:此段之情,不知飄向何處,其實只是經亂挈家顛沛不能為生影子,正以收繳種菜濟飢之故。妙絕,妙絕。古樂府《飛鵠行》云:“飛來雙白鵠,乃從西北來,十十五五,羅列成行。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隨,五里一反顧,六里一徘徊,我欲銜汝去,口噤不能開。我欲負汝去,毛羽何摧頹。”蔡注引此為少陵所本,良是。少陵絕不作擬古詩,觀此知間一為之,必臻妙境。
《杜詩鏡銓》:
逼似陶語,入後又近古府。下皆是興序所謂“兼書觸目”也(“飛來”四句下)。法出奇(“三步”句下)。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